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11-22 01:39徐大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

徐大林

摘  要:作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既是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摇篮,又是全民健身计划推广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根本体现。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需求,指出了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从3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内容。

关键词:大学体育  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149-02

1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2017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时强调,“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全民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开展,要从身体、心理、德语、美育等多个维度开展教学工作。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大学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锻炼来实现增强学生证体质和提高体育素养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参与锻炼、技能锻炼、身体锻炼、心里健康和终身学习5个方面目标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修满体育规定学分和通过体质测验是高校学生毕业获取学位的前提条件之一,高校在一、二年级要开设不低于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程,对三年级以上(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開设体育选修课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体育必修课程学时不足,体育选修课程的开设也不顺利,这就造成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参与度不足,很难实现指导纲要中要求的参与锻炼和终身学习教学目标。

2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应符合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本次研究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一所高校不同年级的15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出当代大学生对知识、人际交往、就业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2.1 知识技能需求

专业技能训练和核心素养形成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方面。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可以满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训练要求,也可以为今后步入社会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问卷中“体育知识技能需求”这一项的调查结果中,95.2%的大学生认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44.2%的大学生还选择了跨专业知识技能需求,可见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是很高的。

2.2 人际交往需求

在调查问卷中,85.8%的学生认为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可见大学生在经过高考后,在没有较大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寻求与人沟通,通过发展友谊和团队协作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特别是团队项目的锻炼可以很好地体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也是面向心理健康和终身学习教学目标的最佳体现。

2.3 创新创业就业需求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得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高校广泛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也是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体育教学除了可以为学生构建体育锻炼核心素养外,还能够通过课外活动、比赛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部分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为今后体育行业工作就业提供帮助,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为以后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2.4 身体健康需求

身心健康是当今大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调查问卷中有77.2%的大学生认为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并且需要进行有效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就业创业的根本前提,体育教学要在身体健康方面开展广泛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供有利条件。

2.5 心理健康需求

心理健康尽管不像身体健康那样明显,但在当代大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时就体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在学校中和老师、同学等各种人群的交往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出现摩擦和心里变化,产生焦虑、怀疑、愤怒等消极情绪,这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学要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情绪,防止心理疾病的形成。

3  大学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足

由于高校专业课程较为繁重,大学体育教学又存在课时不足、内容单一等问题,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度不足,统一的评价机制又让部分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无法通过正常课堂教学达标。部分高校为了保证及格率,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让学生逐步失去参与积极性,甚至觉得体育课程就是索然无味的,认为上体育课纯粹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这种消极应对的情绪在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3.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足

造成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不满意的关键点就在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无法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学生只能在教学任务规定的固定地点和时间内机械的完成训练活动,学生个人的爱好、兴趣和心理诉求得不到回应,更不要说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了。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对学生出勤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考察也是机械式的,仅仅是通过记录和评比来体现学生差异,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师生之间的沟通平台,教师不知道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由无处表达,这就很难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

4.1 教学理念的改革

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带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希望,还是教育部对高校体育课程推动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都要求各高校培养方案制定部门和广大教师真正把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来完成教学工作。这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完成教学任务和体质测验达标的教学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4.2 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开展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化考评。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学初期要组织开展一次摸底测验,结合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彻底摸清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然后再根据摸底测验结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授课结束完成期末考核后,通过比对开学初摸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进步情况,再综合平时的出勤、课堂表现、课余活动等因素来给学生综合打分。

4.3 课程设置的改革

根据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高校应在第三年级及以上的学期中开设体育选修课,各高校应严格遵守指导纲要的规定来开设相关课程。体育选修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应和学生毕业、获得学位挂钩,并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体育活动、比赛和表演等项目。有条件的学校也要积极筹办各项体育赛事,为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服务,这样可以有效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富强.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体育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08-112.

[2] 李航.基于全面发展背景下大学体育有效性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31):211.

[3] 徐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
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相结合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