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
摘 要: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而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独特载体,在打造城市形象、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精神等方面意义深远。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中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将之应用于城市公共艺术实践中,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城市的人文、宜居环境相适应。这些独具民族情感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丰富了城市公共环境的艺术内涵,提升了城市审美意境。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共艺术;城市精神
在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承载基础,推进城市公共建筑、设施的不断完善,彰显了城市文化与品位,也成为城市精神的独特体现。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需要建构自身城市文化。这要求我们向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塑造城市精神的文化符号,来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艺术要与城市规划、城市精神相统一,要依托艺术形式来介入城市空间,改善城市文化环境,展现城市民主、文明、平等、和谐等价值理念。优秀传统文化是凸显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将之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相结合,为构筑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新路。
一、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旨归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公共艺术是构成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部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城市的精神风貌,更是对城市文化价值理念的深刻诠释,体现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公共艺术是在特定公共空间创作的艺术作品,其内涵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发挥美化城市空间的功能外,更多的是在传递城市的文化旨归。
(一)城市公共艺术彰显对美学的传承
严格来讲,城市公共艺术应该是一门艺术设计门类,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需要与环境科学学、民族学、地域文化学、公共行为学、公共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融合,来实现对城市美学的传播与发展。何为美学?美的概念暂没有确切的界定。如一件传统艺术作品,可以置于公共艺术空间领域,来展现其传统美感,唤醒受众对公共空间艺术美学的理解与认同。事实上,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本质上是对美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于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技美等。由此可见,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对文化艺术美学的呈现,需要把握文化的真实性、情感性、独创性与传承性。早期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很多作品是对生活实际的模仿,也融入了艺术家对文化艺术形式的灵活运用。但无论是设计师的主观情感,还是客观生活,都需要融入到城市审美形式中,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为艺术品。由此,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并非是对设计要素的单一再现,而是以审美性来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来改善城市景观环境。传统美学更加强调“意境美”,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既要把握客观艺术形态的真切描绘,又要突出精神层面的“以形写神”。如在城市公共艺术中,雕塑是重要代表。从城市雕塑设计来看,“重神轻形”美学思想,成为展现城市“意境美”的独特手法,也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创作思路。
(二)城市公共艺术强调对文化的创新
文化是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内涵,也是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需要考量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师需要把握各要素间的繁简、虚实关系,以确保对文化主题的诠释与创新。城市的兴起与演变,文化是城市悠久历史岁月的沉淀,凝聚着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视觉识别与情感记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在表达城市文化品位上,既要回顾历史文化,又要注入创新元素。如城市雕塑的打造、城市水体的构建,城市绿化空间的规划,无不要充分融入城市的人文历史,又要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一些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要注入美学创新,规避盲目抄袭,要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要兼顾大众人文需求,要提升城市居民文化品格。因此,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要将城市的公共性、艺术性结合起来,从色彩、光影、造型等方面把握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来凝炼城市的艺术品味与深刻内涵。如生态化设计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思想,从设计观念、生态设计手法、技巧、生态文化的运用等方面来拓展城市文化空间。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應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民族瑰宝,也是民族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的集中化、多元化体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应用,让民族文化符号或图案创新获得发展的契机。如城市街心广场、城市户外雕塑、城市景观装置、城市园艺造景等公共艺术形态,既反映了城市建设的文化脉搏,又将传统工艺美术、绘画、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现代传承。
(一)从传统文化中提炼优秀元素
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形式繁复多样。要将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相结合,需要把握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特色,从传统文化中提炼优秀元素,来充实和丰富城市公共艺术文化。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能停留于文化的表层,而是要洞悉其内涵,抓住传统文化的特色与时代价值,来展现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是彰显城市个性化风貌的重要载体,要将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延续城市的历史风貌,构设城市独特的文化环境。如北京定位为政治型城市,而上海定位为经济型城市,不同城市在公共艺术文化建设中,要顺应自身城市功能与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传统装饰纹样是传统文化的独特代表,在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吸收和提炼传统装饰纹样,将之融入到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来展现中国特色的艺术风韵,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统合应用。如传统装饰中的凤凰、神龟纹样,凤凰象征勇于向前的民族精神,而神龟展现了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些特定的图纹装饰符号,极大丰富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也让核心民族价值观得以传承。
(二)将优秀文化元素应用到公共艺术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注入了清流,也让城市文化愈显独特的艺术风采。这些承载着“中国风”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旨趣,也传达了城市的文化观与审美品格。如城市景观设计,其本意在于美化城市,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更能增进城市居民的生活艺术感知。如将传统书法、绘画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来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将古典诗词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来增添城市的浓郁文化气息。一些红色广场、英雄纪念碑,多引用古诗词来歌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些城市公共景观、街心公园,也利用古诗词来营造惬意、和谐的文化意境;一些城市园林景观碑石通过镌刻古诗词、传统绘画等作品,来展现城市历史脉络。当然,一项成功的城市公共艺术,并非仅限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来提升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来提升城市的文化与艺术内涵。如在社区公共空间,借助于“二十四孝”图来传递孝文化,借助于成语故事来宣传中华传统美德。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公共环境的艺术内涵,提升了公众的审美修养。
三、陶瓷艺术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建构基础,是对城市文化的含蓄表达与再现。事实上,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审美客体在公众面前的艺术化呈现,更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陶瓷艺术文化为例,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陶瓷艺术文化,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地发挥陶瓷艺术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陶瓷艺术设施对城市民众精神文化的保障
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要为城市民众服务,陶瓷艺术设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质与泥土紧密关联,又融入陶瓷匠人的技术和艺术家的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同时,陶瓷艺术材质语言具有很好的艺术文化属性,能够为城市民众提供艺术欣赏和文化学习契机,提升城市民众的综合艺术认知。如陶瓷艺术景观灯、陶瓷艺术休息座椅、陶瓷艺术围栏等公共设施,不仅满足城市公共环境建设需要,还能满足城市民众的精神文化诉求,提升城市民众生活质量。陶瓷艺术设施在设计中,与当地文化、社会观念的嫁接与融合,能够构建艺术气息浓郁的城市公共景观,为城市民众提供精神文化享受。
(二)陶瓷艺术壁画对城市环境的美化
陶瓷艺术门类多,陶瓷壁画是其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可以为城市公共空间搭建良好的文化环境。陶瓷壁画本身历史文化悠久,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不同材质材料,可以打造不同的陶瓷壁畫制品,来展现设计师的艺术情感,彰显高超的陶瓷工艺文化魅力。如陶瓷壁画可以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分隔空间,优秀的陶瓷壁画可用来传递不同的文化故事与精神情操。陶瓷壁画艺术要求的工艺水准高,在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艺术价值。如陶瓷壁画中的釉彩、材质、图案、肌理、色彩、烧制工艺等,能传递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增强公共艺术空间的文化感染力。
(三)陶瓷艺术雕塑带给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沉浸感
在陶瓷艺术发展进程中,陶瓷雕塑艺术将陶瓷艺术与雕塑艺术相结合,以三维立体空间艺术形式,来赋予城市公共空间丰富的艺术想象,展现陶瓷工艺的细腻与精美,给民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陶瓷雕塑造型、色彩、选材、尺度、艺术形式等审美的不同,在展现艺术家思想与情感,传递陶瓷艺术文化与价值观念中,为公众提供了独特的艺术审美环境。如: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利用“孔融让梨”、“圯桥三进履”陶瓷雕塑来表达尊老爱幼的传统情操;通过对革命先辈如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塑造,来宣传党的精神品格。另外,陶瓷艺术砖石的应用,以传统陶瓷工艺来展示不同的艺术风格,营造出沉浸式的艺术感知氛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意境。
参考文献:
[1]李峰.内化与再造: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地域性研究[J].艺术工作,2019(3).
[2]柳磊.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介入存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8(6).
[3]肖红琴.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达[J].建筑技术开发,2018(18).
作者单位: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