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颖
【关键词】 手部创意画;美术教育;概念;特点;内涵;引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04—01
手部创意画是人类文化中生动、有趣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其起源可上溯到三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过东西方艺术家的大量实践,手部创意画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创作理论与技法,诞生了大量极富特色又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但长期以来,这一鲜活、生动又极富童趣,易为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幼教实践中除了偶见个别案例外,对它的引入和应用性研究则显示为空白。
一、手部创意画的特点及内涵
手部创意画也叫手部创意彩绘,就是通过彩绘的方式以手(包括手指、手心、手背、手臂等部位)为载体,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手部创意画特点创设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的基本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在手部绘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具有创造性的绘画,创作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绘画本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手部创意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需要凭借复杂的材料与技法即可进行创作,其简易、有趣令幼儿乐在其中,乐于主动参与;在幼儿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阶段,直接用自己的手部和色彩表现对客观世界的印象和内心情感,这是其他画法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与一般在画布上用油彩作画的教学方式不同,幼儿手部彩绘艺术的载体是具有动态、动感和生命力的身体部分,这对幼儿而言意义重大,是完全崭新的体验,“动手”的重要性也彻底地寓于其中。幼儿手部创意画侧重于以幼儿手部(包括手指、手掌、手臂)为主要载体,是以颜料、刷子以及其他辅助材料为工具,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所进行的艺术创造过程。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幼儿的兴趣、想象力以及对“动手”创造的发挥与发展,技能技法的培养是其次的。
近年来,西方幼儿美术教育在经历了由“儿童中心”“课程中心”向“创造力培养”和“最大化资源调配与广泛合作”的理念扩展。后者在近年来的西方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成为成熟运用的两大模块。“创造力培养”目前在我国幼教理念中已成为共识,但对“最大化资源调配与广泛合作”的优势尚还缺乏了解或理解,这一理论强调将社会各式各类美术实践中适宜幼儿身心特点、利于培养幼儿创造力、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品类与方式广泛引入并加以改造,应用于幼儿美术教育中来。这是一种从理念到实践的扩展,非常值得研究。把手部创意画引入到幼儿美术实践中来,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解。
幼儿手部创意画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是对“最大化资源调配与广泛合作”这一理论的实验性尝试,另一方面,希望破除当下幼儿艺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机械刻板、急功近利等不良状况。在“教”的层面上,强调最大化资源调配与广泛合作;在“学”的层面上,则并不以直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幼儿对色彩和造型艺术的爱为前提,以培养和形成对幼儿来说更为重要的观察力、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项能力为旨归。此外,让幼儿从小受到人类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手部创意画的艺术美,陶冶幼儿的性情,培育幼儿的精神世界,塑造与完善幼儿的人格,丰富幼儿的心灵内涵,传承、创新“手部创意画”这一人类民族文化与艺术形式,也是教育的天職。
二、将手部创意画引入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
如何将手部创意画这一优质资源有效“调配”到当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来,形成既有理论依据又适合幼儿身心特征,并且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需要考虑恰当的引入方法。
首先,可搜集国内外与手部创意画相关的教育理论及资料,不断充实到我们的理论思维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来;并结合教研活动,进一步梳理和拓展研究与应用的思路。
其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引入手部创意画这一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将从中获得、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但依托的还是这一引入实践本身。
再次,采取个案法,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聚教育智慧。譬如就幼儿作品案例而言,针对某个、某几个幼儿,或某个班级、某几个班级,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实施手部创意画调查,研究其绘画行为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