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访旧

2019-11-22 21:52
雨花 2019年6期
关键词:治河淮阴韩信

雷 雨

秋末时节,来到淮阴。访黄河故道,看御河码头,走运河两岸,望淮河奔流。还到了漂母坟前,枚乘故里,与淮阴侯有关的一些设施,古老而年轻的淮阴,处处是水的环绕,到处有古的痕迹,即使是短暂停留的居住地门前的大道,也唤作水渡口大街呢。淮阴说淮,说水,说古来人物,实在是最为相宜的地方了。意绪纷纷,人物多多,我想到了若干与运河有关的人物与文本,诸如韩信、林则徐、李鸿章,还有周恩来。

几年前,我所服务的机构酝酿策划出版《中国运河志》,偶尔参加过前期的一些会议务虚,也到淮阴来参加过有关的若干选题会议,还到过清口、高家堰,增加了不少感性认识。淮阴多次来过,但因文学而来,在水边如此闲走发呆,想沧桑往事、历史人物,这是第一次。最近,李敬泽先生有一个说法,比较别致。他说,不要就文学谈文学,而要跳出文学,除了会议室,还要有山丘。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有点意思。

世道江河,动成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额之忧。提到运河,我们会想到许多人的名字,诸如郑国与郑国渠,枚乘枚皋父子,杨广与皮日休,柳永、秦观与运河,即使在当下,刘绍棠这个久违的名字,因为他对运河的书写,也难以绕过;我们更会想到明清时期的诸多经典名著,当然也会想到张岱的《夜航船》,他往来于吴越,甚至去齐鲁,看他的父亲,多在运河之上目送归鸿,感伤怀时。实际上,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无不与运河、江河有关。在农业社会,文学的书写,怎会离得了河流,更何况还是深深刻上人工痕迹的运河?但在这里,我忐忑再三,还是最想提到韩信这个梦幻一般的人物。关于韩信的历史,最为本源的信息,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实际上,司马迁为淮阴侯写列传的时候,一定是感受到了资料的匮乏与不足。韩信被诛杀、夷灭三族之后,与他有关的记述,还不一同消灭?人的记忆都是被修正的,即使是这样一位曾经勋业昭著煊赫一时的人物,一旦政治上出了问题,一切似乎都无从谈起了。司马迁这样的一位卓绝的历史大家,一定是不满足于事关韩信的只言片语、欲盖弥彰。他跋涉奔波,来到淮阴,寻访查找,历尽辛苦,这才为我们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诸如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的励志故事,但韩信是一流民无产者,还是没落王孙韩国贵族后裔?他为何能忍流氓无赖的羞辱,却不能忍南昌亭长之妻的势利嘴脸?他的衣锦还乡是坊间传闻还是实有其事?韩信用兵如神,是汉初三杰之一,自不待言,他用兵多与水有关,莫非也是受淮水的影响?韩信打败项羽,司马迁说得端详,而班固在《汉书》中,为何对韩信在垓下之战中的作为删简从略呢?

淮阴说水,多说运河,但水量之丰沛,除了北来南往的黄河、长江,不能不提自西而来的淮河。刘安的《淮南子》中提到了当时中国的六水,除了赤水、黑水、辽水外,就是河水、江水与淮水了。淮水奔流,苍茫宏阔。如今的地名,多有淮字,如淮阳、淮南、淮北、淮安,而以淮命名一支军队,称之为淮军,这也是很奇特的现象。湘军的得名是因为湖南三湘,因为曾国藩兄弟,而淮上健儿成为淮军,则是因为一度骂名不休的李鸿章。众所周知,李鸿章成立淮军,完全是在他的老师曾国藩的全力支持之下,而李鸿章当年投身湘军之前,也的确在安徽的淮水两岸摸爬滚打多年,虽然败绩累累,但经历就是财富。李鸿章仓促成军,本来是沿苏北迂回去上海开拓新局,最终孤注一掷,冒险乘船,在太平军眼皮底下沿江而下,全师到达上海。自此以后,淮军后来居上,居然超过湘军,成为国家劲旅。但正如淮水入海总是不大顺畅一样,淮军一支,成为北洋水师,最终全军覆灭,成为国家的奇耻大辱。120年前的戊戌变法,从根子上说,就是源于此前甲午年中日战争的全盘皆输。李鸿章虽然也是在一个女人的控制之下,且结局不无凄凉,但比之韩信,还不算太难堪。说到李鸿章,他担任过江苏巡抚,两江总督,还要说到他的前辈,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林则徐是福建人,因为鸦片战争而载入史册,殊不知,他对运河也有过很深入的考量与研究,还花了不少功夫,写一本专著,大意是,如此费神耗力维护运河,如此令人头疼千方百计管理运河,无非是为了南粮北运服务京师而已。为何不换一思路,在京畿重地诸如河北幽燕,兴修水利,种植水稻,提高产量,供给北京。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运河危害江南,也平衡了南北差距。林则徐此番设想,也许过于理想化,但他提出的这一思路,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林则徐并不是闭门造车,异想天开,他从福建到浙江,尔后沿着运河,认真考察,提出了这一不无战略意义的重大考量。林则徐后来禁烟失败,流放伊犁。回到中原,又临危受命,去与太平军较量争斗,死于途中,赍志而殁。

有人说,中国社会是一种治水的社会,治水是天大的事情,因为治水才有了国家。大禹治水,自不待言;漂母一念之慈,也是发生在运河水边。天下纷乱,往往与水灾人祸相纠缠。李凖的《黄河东流去》,李颉人的《大波》,当然还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即使在澳大利亚,也有凯特·格伦维尔的《隐秘的河流》,马克·吐温则有《在密西西比河上》,这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在这里,我想着重提江阴夏坚勇的《大运河传》。为何要提到夏坚勇?当下运河,除了政治上的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动,宣传上的热闹鼓噪,更需要学者的沉静,操作者的从容,还有就是文学视野下的独特观照。夏坚勇是当代作家,但他较好地处理了历史与现实、文献与文学的关系。他的《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从南宋写到北宋,把历史笔记中的人物盘活后与当下对照,别具只眼,技高一筹。他的这一文本的成功呈现,实际上来源于他多年前的《大运河传》。如果说,他的《湮没的辉煌》给他带来了文坛名声,让他与余秋雨一较长短,而《大运河传》的出现,则让他与沐猴而冠的戏子式的某些文人截然分野。而这种分野则来自于他既有脚下功夫的行走,田野考察的感悟,置身天地之间河水苍茫、云蒸霞蔚的身心体验,更有他钻进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寻寻觅觅披沙淘金,与古人神会对话的厚重历史。读南宋史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读《宋人轶世汇篇》,这看似是专业分明、壁垒森严的古文献专业领域,因为当下作家的介入,有温度的触摸,有历史之同情与敬畏的打量,有不是仅凭只言片语就乱发议论的融会贯通,他难以遏止,奔涌而出,才有了《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的扎实文本。由此,我想到了今天我们谈运河文学,除了一些烟花弥空的格外热闹,除了新闻报道式的蜻蜓点水之外,除了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而罔顾事实、贻笑大方之外,可否就一些文本做一些更为深入、多元、开放式的解读与沉浸呢?我在这里提到三本与运河有关的明代的经典,与各位分享。

一是刘天和的《问水集》。刘天和是湖广麻城人,也就是发生红麻起义的地方。他是明代名臣、学者,正德三年(1508年)的进士。曾做过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太常少卿,还做过金坛的县丞、湖州知府等。黄河南徙,朝廷命刘天和总理河道,遂疏浚汴河及山东七十二泉。刘天和后来又改任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此后又历任南京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等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致仕,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1545年1月)逝世,只过了三年退休生活而已,得年六十七,追赠少保,谥号“庄襄”。刘天和平时还留心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被李时珍《本草纲目》多加引用。他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从以上不无琐碎的介绍,我们大致看得出来,刘天和经历丰富,经过多岗位锻炼,做过纪检干部、地方官,还打过仗,但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治水经历,并留下了文本,否则怎会被后人提及呢?

二是万恭的《治水筌蹄》,它是16 世纪治理黄河、运河的水利名著。万恭是江西南昌人,隆庆六年至万历元年(1572-1573年)任过总理河道,主持黄河、运河的治理工程。“筌蹄”出典于《庄子·外物》,原指渔猎工具。治水筌蹄意思为治水工具书。该书由148 条短文结集而成,其主要内容是:搜集、实践治黄方略和方法,总结出筑堤束水冲沙深河的经验,后经潘季驯等继承发展成为束水攻沙的理论和措施。他首次提出汛前在河滩筑矮堤,汛期用来滞洪拦沙,落淤滩地,稳定主槽;他强调掌握汛情的必要性,他建立了上起潼关、下至宿迁的飞马报汛制度,具体描述黄河暴涨暴落的特性;他对京杭运河,特别在山东境内,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因时因地制宜的航运管理与水量调节的操作方法。他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流量微弱和运输量庞大而时限迫促等具体困难。

三是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它也是古代著名河工专著之一。全书共14 卷,约28 万字,记录了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措施。该书卷一是皇帝的玺书和黄河图说,反映了当时治河的历史背景,黄、淮、运三河的总形势和工程总体布罝;卷二是《河议辩惑》,集中阐述了潘季驯“以河治河,以水治沙”的治河主张;卷三《河防险要》,全面指出了黄河、淮河、运河的要害部位、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卷四为《修守事宜》,系统规定了堤、闸、坝等工程的修筑技术和堤防岁修、防守的严格制度;卷五《河源河决考》是前人研究黄河源头和历史上黄河决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研究河道演变的重要资料;卷六则收集了一些宋、元、明代有关治河的议论;卷七至卷十二是从潘季驯 200 多道治河奏疏中挑选出来的精粹41 道,是他4 次主持治河过程中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原始记录,概括了他治河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又是《河议辩惑》中所提出的各种观点的详细注释;卷十三、卷十四是潘季驯为阐明自己的观点、批驳反对派的意见而引证的古人以及同时代人的著述、奏疏、明记、碑文等。《河防一览》既较全面继承了前人治河的主要成果,又系统地总结了潘季驯长期治河的实践经验,在其问世后的300 多年中,对治河方针和河工实践一直起着指导性作用。

行走在淮阴的水边,这里有淮水的东西纵横,有运河的贯通南北,有黄河故道的夕阳晚照。我们说到了韩信,提到了林则徐,也说到了李鸿章。当年,还有人曾为了淮河的统一治理,提出设置江淮省的建议呢。在淮水边,我们当然也会想到开国总理周恩来,他从淮水与大运河边,背井离乡,翩翩少年,远赴关外,再到津门,尔后出国留学,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是开国总理,也是一代元戎。他的风度翩翩,他的神采奕奕,他的大无大有,他的丰富经历,都值得反复回味,缅怀再三。今年是他诞辰120 周年,斯人虽去,影响绵绵。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淮阴说淮道水,谈古论今,话题悠长,遐思难收。我们还提到了刘天和、万恭、潘季驯,更想提及已经去世的汪曾祺,他有真情而不乱抒情,他的文学文本似乎无主题,却经受住了时间的经验,步入了经典殿堂。有一位评论家曾对汪曾祺有过精彩评论,这位评论家在1994年一个风雨交加的春夜跳楼自杀,他叫胡河清,我摘引他在《灵地的缅想》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

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座坐落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具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我愿意终生关闭在这样一间房子里,如寂寞的守灵人,听潺潺远去的江声,遐想人生的神秘。

猜你喜欢
治河淮阴韩信
一饭千金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淮阴:母爱之都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清代钦差大臣巡视治河工程原因探析
追韩信
魏源应对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一饭千金
一饭千金的故事
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