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阳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在十几年间迅猛发展以及继1978年改革开放后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我国亟需专业化的国际金融人才。通过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性质概括以及课程框架的梳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历,对当前国际金融教学现状进行总结:教材更新慢,理论与实践结合性不高,教学缺少国际化视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创新性教学的思路,探索学科前沿,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国际金融 对外开放 教学创新
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以及2019年“外商投资法”的颁布,我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另外,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经济也逐渐向外向型经济转移,不仅发展出口贸易,并且在对外投资方面,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投资国以及世界第二大被投资国。新时代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我国培养一些高层次的国际金融人才。《国际金融》作为金融专业的基础性学科,作为打造国际金融人才的重要基础,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也就凸显出了相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国际金融课程性质与内容
国际金融是一门研究国际货币、资本运动与交换关系的学科,它不仅包括国际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与个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运作方法与手段,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兼备的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学科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课程体系逐渐丰富,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外汇交易失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纵观国际金融形势,自从 上世纪金融全球化进程起步开始,国际金融形势日新月异。而国际金融课程作为此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依据,即便更新进度再快,也跟不上国际金融形式的变革。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脚步:实行“一带一路政策”,颁布“外商投资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对中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争”,逐渐形成我国国际金融的新形势。而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要想使之紧随形势不断更新显然不切实际,原则上应当以此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尤其是对于现实的国际金融动态不应当被忽视。
二、国际金融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案例陈旧
现阶段国际金融教材版本较多,以贺瑛主编的《国际金融学》(第二版),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等为典型教材。贺瑛版的国际金融教材中案例都在小节后的专栏部分,字体小,案例以2010年的为主。缺少对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等新案例的介绍。区域金融组织部分没有涉及我国倡导组建的“亚投行”的讲解。姜波克主编的国际金融教材侧重以国情基础上的内外部均衡分析,而缺少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离岸金融市场的讲解,缺少了近些年新出现的国际金融工具的内容与案例。新型的国际金融工具的交易例如美股期货交易已经成为现在金融市场交易的热点,内容与案例的陈旧使课本知识与实际运用严重脱节。
(二)理论性过强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于实践性兼备的学科,但是多数国际金融教材和教学更侧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性过强对于初学者来说略显抽象难懂,加之国际金融模型专业性很强,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另外,只注重理论教学的国际金融课程,学生难以掌握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 如外汇交易、贸易融资业务、外汇风险管理等) 。而随着国际金融的业务发展,国际金融工具的层出不穷,要求培养一批对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操作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实践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缺乏了将来工作中所需的必要能力。
(三)教学缺少国际化视野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多数是以纯汉语教学为主,但是现实中我国又缺少具有国际金融知识兼精通英语语言的高端金融人才。目前国际金融课程采取双语教学的学校较少,相关配套教材缺乏,并且缺少精通双语教学的教师。在国际上有国际普遍认可含金量极高的CFA(国际金融特许分析师)证书,作为国际金融人才的国际通用衡量标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城市亟需持有CFA证书的高端金融人才。然而在高校教育中,极少数学校注意到,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培养有能力考取CFA证书的高端人才,导致我国现在CFA证书持有者的高端金融人才极度缺乏。相比外国的高校,外国有相当高比重的高校把金融教学与CFA证书的相关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更以人才培养为导向。
三、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以时政为案例,采取案例化教学
国际金融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注重教学知识与课程案例的时效性。作为教师应该学习和探索国际金融的学科前沿,把该领域最新的理论以及案例介绍给学生。当今我国在资本项目加深了对外开放,采用时政新闻案例会使学生认为国际金融知识就在身边,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够提高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汇率问题时,结合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争,谈谈贸易战争与汇率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为我国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在贸易战争中汇率波动的问题;在讲解国际资本流动时,引入今年3月份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案”,外商投资法是我国在资本项目上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对外开放。新一轮的对外商投资的开放,必将对我国的经济以及微观企业产生的影响;在讲授区域金融组织时,详细介绍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的缘由,建设配套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AIIB)的宗旨,使我国的金融人才对我国的金融政策有具体深刻的理解。
(二)增加国际金融学的模拟实训课程
为提高学生的国际金融的实践能力,可以增加国际金融实训相关课程,提高该学科的实践性。首先,可以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增设一些实训课程,并且配备配套的实训课实验室以及软件设备,让学生模拟在线的国际金融工具的交易。例如在进行外汇交易讲授中,可以进行外汇实盘模拟交易,让学生亲自体验交易流程,提高学生其外汇操盘能力。其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中的国际金融高端人才来讲授实际的交易经验,让学生体验国际金融的真实交易流程。另外,可以与校外企业签订协议,每学期组织些学生到国际金融公司参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在实习实训中得到成长。
(三)引进双语教学及增加与“CFA”考试内容相关课程
采取国际金融学科的双语教学是对外开放背景下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和语言等方面的能力,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能帮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出国深造時具备更强的语言优势及专业优势。另外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国外先进的国际金融理论,学习国际金融文献资料。要求高校改革国际金融课程,引进并改编外国的国际金融教材,不断培养和引进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国际金融教师,并配套先进的软硬件设备。“CFA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高含金量资格认证,被称为金融第一考的考试,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增设“CFA”证书相关内容的教学,以培养高级的国际金融人才为导向进行课程的改革,使我们的教学与国际通用教学标准接轨,为我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储备高级的国际金融人才打下教学理论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处在改革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在世界金融领域地位逐渐提升。面临“中美贸易战”挑战的大背景下,为使我国的国际金融业能真正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我国亟需一些有强烈民族信仰的高端国际金融人才的支撑。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国际金融课程现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致力于采用时政教学案例,增加金融实训课程,并且引进双语教学和“CFA”课程内容,为我国的国际金融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地方性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2018(11).
[2]宋勇超.新形势下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经贸教育,2017(02).
[3]陈彦宇,任玎.基于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背景下双语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探讨——以《国际金融》为例.[Z].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4]程燕.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