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日语学习者「のだ」习得情况的影响因素
——基于教材和问卷调查的分析

2019-11-21 01:51李佳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文法前置母语

李佳洋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のだ」是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不易习得的语法之一,其习得的难点之一便在于其语法功能的多样性。谭(2004)和付(2015)的研究表明,学习者难以习得“后悔”用法,而对于容易习得的用法上,谭(2004)主张“决意”用法,而付(2015)主张“再认识”和“说明”用法。

以上,先行研究中对于「のだ」的习得研究始终未能有定论。在此该研究试图从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出发,首先分析学习者所使用教材中「のだ」的出现和讲解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在「のだ」使用上的差异,最后综合分析中高级日语学习者对「のだ」的习得情况,探究影响其习得的原因。

该研究遵从张(2007)的定义,将「のだ」看作名词化机能的「の」+断定助动词「だ」的组合。并参考『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和市川保子(2010)的定义,将「のだ」的用法划分为以下七种来对教材进行分析:(1)换言;(2)发现;(3)再认识;(4)前置;(5)命令;(6)说明;(7)非难。

1 教材分析

该研究分析所用教材为某大学日语专业精读课程所使用的——《新编日语》的1,2,3,4册和《日语综合教程》的第5册,共5册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法解说部分的分析,找到符合该研究定义的「のだ」并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

语法解说出现在第1册和第3册,分别对“说明”和“前置”用法进行了详细解说,对 “命令”“非难”和“发现”用法进行了概略解说。而正文中除了以上有文法解说的用法之外,还出现了“换言”与“再认识”的用法。教材正文中“说明”用法的出现比率最高(67.1%),其次是“前置”“换言”“非难”用法,而“发现”“命令”“再认识”的比率最低(0.04%)。因此,该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学习者容易习得教材中高频率出现的用法,而不易习得教材中不常见的用法”。为了验证此假说,进行问卷调查如下。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对象为使用该研究中所分析教材学习的日语专业在校中高级学习者30人和日语母语者20人。调查时,所有学习者均已学完所分析教材,且取得日语能力考试1级,没有在日留学经验。

问卷调查采取二选一选择题形式,其内容一部分来自市川(2010)「日本語教育通信 文法を楽しく 「のだ/んだ」,另一部分则来自日语教材。

2.1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总结如下,表1为设定为应该要使用「のだ」各种语法功能的问题,表2为设定为不应该使用「のだ」的问题。表中“%”表示与笔者预测答案的吻合度。

表1 预测应该使用「のだ」的问题选择倾向统计表

表2 预测不应使用「のだ」的问题选择倾向统计表

表1中笔者预计的答案和母语者最终选择的答案中,不同的题其选择倾向率也参差不齐,甚至可以看到几个非常低的数值。这也印证了张(2007)中提出的不同场合下「のだ」的使用频率也有高低之分,某些场合下并非非要使用「のだ」。而基于张(2007)的研究结果,该研究进行相对考察,也就是说,学习者的选择倾向接近于母语者的选择倾向时,判定为习得度高,反之则判定为习得度低。

2.2 表1的考察

2.2.1 “说明”的「のだ」

在表示“说明”用法的「のだ」中,学习者在题15(80%)、16②(73.3%)、23(63.3%)中都表现出了与母语者较相近的选择倾向,而在题 24(20%)、25(56.7%)中,却与母语者选择倾向相差较大,究其原因,是因为「のだ」的出现位置不同:题15,16,23均是在对别人的提问进行回答,但是题24,25却是向别人提问。

2.2.2 “发现”的「のだ」

「のだ」的“发现”用法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选择倾向均相差不大,可以说学习者已经基本掌握这个用法。

2.2.3 “命令”的「のだ」

关于「のだ」的“命令”用法,母语者在问题3(5%)和问题14(55%)之间也存在较大的选择倾向差。究其原因,这两题中虽然都明确包含命令的语气,但是问题3和4的使用对象分别为学生和公司职员。说明 「のだ」根据适用对象等的不同,其使用具有弹性。而学习者在这两题中都明显地呈现出了不使用 「のだ」的倾向,仍与母语者有一定差距。可以说,学习者并未很好地掌握「のだ」的命令用法。

2.2.4 “换言”的「のだ」

关于「のだ」的“换言”用法,在本次调查中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仍存在较大的选择倾向差,并且,在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并未找到「のだ」换言用法的说明,因此,也可以说学习者并未掌握此用法。

2.2.5 “前置”和“再认识”的「のだ」

在有关「のだ」的“前置”和“再认识”的用法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选择倾向差都较大,因此,可以说学习者也未能很好地掌握这两个用法。

2.3 表2的考察

在表2的结果中,母语者的选择倾向基本与预想一致,但学习者的选择倾向却参差不齐。其中,问题12,17,22的差距尤其明显。

在问题12和17中,「のだ」在句中都有加强语气的功能,其使用「のだ」会产生一种责备和将自我主张强加于对方的语气,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使用显得很不礼貌,因此母语者都会尽力避免其使用,但学习者未能体会其中包含的微妙语气,从而导致误用。

在问题22中,因为A和B的会话中,B的回答已经包含了表示解释说明的「から」,所以具有同样功能的「のだ」不能再重复使用。而从文法层面来说,学习者对「~のですから」的认知会影响学习者的判断。

3 结语

综上所述,该研究基于对「のだ」的分类和对教材的分析,面向母语者和中高级学习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习者一般已掌握「のだ」的“发现”用法,以及在回答提问时的“说明”用法,而对其他用法的掌握并不好,这使得前文假说得到部分支持。而「のだ」的习得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教材上来说,「のだ」各用法的出现频率、解说的详尽程度差异较大;就「のだ」语法本身而言,其语法功能多样,且基于会话当事人的身份判断等,其使用极具弹性。这些都增加了学习者掌握这个语法知识点的难度。而如何有效地指导学习者进行弹性语法的学习,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文法前置母语
母语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基于Java的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的实现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OPG文法的语法分析优化策略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文法学校见证英国两党争斗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