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提出立足整体,用好单元导读;概览全文,培养概括能力;品词析句,领悟写法特点;迁移运用,训练表达能力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 学习方法 《威尼斯的小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57-03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这些年的课改为了防止应试式的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导致如今的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知识体系被弱化。很多教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習方法呢?下面笔者以自己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探讨这一话题。
一、立足整体,用好单元导读
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片段一】紧扣单元,导入新课
1.教师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师:读书要学会读课文,还要学会读单元导读、标注和课后问题,尤其是单元导读。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单元的单元导读。(出示单元导读,引读)
师(小结):单元导读不仅提示了单元主题,还提示了单元的学习任务。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要学会读单元导读。
3.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述的是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威尼斯走一走,看一看。
【分析】单元导读是教师对本单元课文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要让其“为我所用”,需要教师立足单元整体,教给学生读单元导读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单元的内容、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教学本组第3篇课文《难忘的一课》时,也可以紧扣单元导读导入: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那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屈辱,我们不会忘记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时坚强不屈的声音。(课件随机出现)那么,在70多年前的台湾省,一节怎样的课让作者难以忘怀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台湾省的一所乡村小学看看这——《难忘的一课》(生齐读课题)这样立足单元整体,以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导入,能激发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又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描述了人们过节的情景。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要求,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了解人们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为任务驱动,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立足整体,用好单元导读,有利于教师整体引领单元语文知识教学,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二、概览全文,培养概括能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读懂文章,在这过程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感悟、体验,忽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会导致学生在概括时无重点、用读课文替代、概括太简约、不涉及课文要点等。
本课教学,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概括主要内容、串联词语复述课文,就能让学生掌握概括课文、复述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培养概括能力。
【片段二】概括内容
1.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围绕威尼斯的小艇,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要点:小艇外形独特、船夫技术高超、人艇关系密切)
2.师:像这类的文章,我们可以依据要点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说、指名说)
3.引导发现
(1)师:这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三种不同概括,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生读)
(2)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名说,引导生发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4.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要抓住要点,又要注意语言简洁。
【片段三】复述课文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会读这些词组吗?(出示有关词组,让生同桌间接力读)
师:能把这些词组连起来复述一下课文吗?
(师示范串联第一行的词组—同桌互说第二、三行词组—指名将全部的词组连起来复述课文)
师: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记住关键内容,能让我们轻松地复述课文。如果能够把词连起来说一段话,说明你已经理解这些词了。(附板书:抓住关键词)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叙事性课文阅读教学明确提出,要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整体感知和概括的能力。本课只有第4自然段有明显的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其他段落没有。引导学生采用“抓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复述课文,能够降低难度,使学生把思考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概括能力。
语言有意义,其意义存在于语言的逻辑关系之中。概括能力的训练是逻辑思维的训练,概括的过程是抽象概括能力的运用,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抓住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组复述课文,既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又能让学生关注表达方式的选取与调用。在这一过程中,既落实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又指导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实现了语言的重新建构与运用。
三、品词析句,领悟写法特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只有当阅读教学的目标转向“语言形式”的学习和运用时,教学内容才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学生才能收获“语言”、收获“方法”,最终成就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片段四】品味小艇外形的独特
1.出示第2段,全班齐读。
2.师:小艇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生发言,师相机引导生理解“二三十英尺”是多长,并概括:有二三十英尺——长;有点像独木舟——窄、深;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弯;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灵活)
3.教师引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艇外形的特点:说小艇长,是因为——有二三十英尺;说小艇窄、深,是因为——有点像独木舟;说小艇弯,是因为——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说小艇灵活,是因为——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4.以小诗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小艇外形的特点: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有点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5.对比、发现。
(1)师:谁能将“长、窄、深、弯、灵活”连起来概括说说威尼斯小艇的外形?(指名说)
(2)出示改动后的句子,男女生对比读。
(3)师:作者的写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生发言,师引导生感受比喻的生动、形象)
6.师小结:原文通过数字及三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外形的独特。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文字——(齐读第2段)
【分析】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师要会清晰地辨别教材属性,什么样的文本就要还它什么样的味道,要教出文本的特点。此片段教学抓住小艇的“长、窄、深、弯、灵活”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引读、变成小诗美读,品味小艇外形的独特。最后,通过比较、变式关于小艇外形的写法,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悟出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法的妙处。这样的品词析句,让学生“得意”又“得言”:既对小艇外形的特点是什么了然于心,又对作者是怎样把小艇外形特点写清楚、写生动的印象深刻。
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随着年段的增高,引导学生揣摩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写作的方法不能再隐藏在课文内容教学之中,要把学习语言表达、培養语言运用能力落到实处。
四、迁移运用,训练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语言,更要让学生把学习过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才能真正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说、写训练。
【片段五】感受船夫技术的高超
1.出示第4段,全班齐读。
2.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呢?
(生发言,师相机点拨:船多时、拥挤时、极窄处)
3.师:这一段,作者从船多时、拥挤时、极窄处三个方面来写,表现了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能找出这一段的总说句吗?(标示“总—分”)
4.引导学生发现:
(1)师: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个方面呢?(生说)
(2)师出示句子:
师:我觉得这样写也可以,你们觉得呢?(生发言,师引导生感悟:选材要围绕主旨)
(3)师小结:大作家确实了不起!紧扣主旨来选材,就能很好地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主旨。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也要注意学习这一点。(板书:选材扣主旨)
5.指导朗读
(1)引读:
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船只很多,__________;
拥挤时,__________;
极窄处,__________
……
(2)学生齐读第4段。
6.师:仿照第4段,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选材,说说一个场景(可以描写下面的一个场景,也可以自定)。
场景一:他投篮的技术特别好。
场景二:出租车司机开车的技术特别好。
场景三:她绘画的技术特别好。
【分析】“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什么只写这三个方面?”此片段教学集中指向思维训练,不再停留在“写什么”的层面,而是直接指向“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导学生在了解船夫技术的高超中,领悟选材要紧扣主旨的写法,为表达做铺垫。然后,让学生仿照第4段,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选材,说一个场景。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让学生进行“紧扣主旨选材”的语文实践。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现场仿写出了精彩的片段:“医生的治病技术特别好。判断病情的速度极快,求诊的患者很多,他应对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病情多么严重,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对症的药品。遇到重病家属无法控制情绪时,他总能用温和或幽默的语言化解矛盾,安慰他们,使他们安静。”“画家的绘画技术特别好。他画得又快又好,无论是山水风景画,还是人物素描画,或是实物写生画,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不管有多么难画,他总能静下心来,挥洒自如,认真细致,从不马虎对待。遇到画错的地方,他能巧妙地将错就错,总能完美无瑕地再补几笔,让一滴小墨点转眼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黑猫。”……
读课文就是研究别人写的作文。从“模仿”开始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种种写作技巧。经常如此,语文知识在多次运用中才会达到自动化,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
语文课的目的是通过知识方法教学与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由地读写。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要点概括主要内容、串联词组复述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总分构段、紧扣主旨选材的写法开展随文练习,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归纳、总结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教学必须加强,但“随文学习”的办法不能丢,教师心中有数,就能在教学中想办法落实。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落实语文知识教学,就一定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作者简介:罗旭芳(1976— ),女,福建永安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系厦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思明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理性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