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线段最值的求解策略

2019-11-20 05:26叶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垂线切线轴对称

◎叶彬

线段最值问题的题型灵活、多变,是初中生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棘手问题。这类试题都是立足于教材,能在教材找到基本的原形,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轴对称、旋转等。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需要运用转换思想,将较为复杂的问题转换为常见的基本类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初中数学中线段最值的求解策略。

一、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

例 1.如图 1,在 Rt△AOB 中,∠AOB=90°,∠A=30°,OB=3,以 O 为圆心,半径为1作⊙O,P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交⊙O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小值。

图1

分析:在 Rt△AOB 中,∠AOB=90°,∠A=30°,OB=3,可得。因为PQ是⊙O的切线,所以,根据圆的切线性质作辅助线:连接OQ,则OQ⊥PQ,再连接OP,就可以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2,由勾股定理可知,OP2=PQ2+OQ2,由于 OQ 为定值,因此,当 OP 取得最小值时,PQ 也取得最小值。而点O是一个定点,点P是线段AB上一动点,当OP⊥AB时,OP取得最小值。此时,由三角形面积法可得,解得,,再由OQ=1得,,所以,PQ最小值是。

图2

小结:题目求解的切入点是利用圆的切线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将“求PQ的最小值”转换为“求OP的最小值”,也是将问题转换为“垂线段最短”问题。求解过程中运用了圆的切线性质、勾股定理、面积法求高、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点,将上述相关性质结合,就可以变为解题的法宝。

二、利用轴对称性质求最值

例2.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90°,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斜边OB上有一个动点P,求(PA+PC)的最小值。

图3

分析:由图3观察可知,点A和点C是两个定点,点P是OB上的动点,求(PA+PC)的最小值。很明显,这是求“最短路径”问题中的同侧问题,因此,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如图4,以OB为对称轴,作点A的对称点D,连接CD交OB于点P,此时,(PA+PC)取得最小值,且PA+PC=PD+PC=CD。所以,只要求出 CD的长即可。

过点D作DN⊥OA,交于OA于点N,在Rt△OAB和Rt△DNA中,

因为,∠DAN+∠DAB=∠DAB+∠ABO=90°,

所以,∠DAN=∠ABO,即∠ADN=30°

图4

小结: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之后,会产生的等量关系(线段相等、角相等),合理地利用相应的性质会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本题中是作直线的对称点,实现直线同侧点到异侧点的转化,这是我们在解题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以及常见的解题方法。

三、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

例3.如图5,∠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点B在边ON上运动时,点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求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

图5

分析:如图 6,取线段 AB 的中点 E,连接 OE、DE,此时,OD、OE、DE 组成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OE+DE;当矩形ABCD在移动变换过程中,存在一种特殊情况:O、D、E三点共线,这时,OD=OE+DE。综上可得,OD≤OE+DE。所以,当 O、D、E 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

图6

小结:题目求解的关键在于选取一边的中点,构造一个新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不等关系式,从而找到最值。

猜你喜欢
垂线切线轴对称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轴对称”单元测试题
《轴对称》巩固练习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认识轴对称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