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华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 223300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症状,也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未能给予产妇有效止血,极易导致产妇出现危险[1]。因此,学界对临床产后出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定义:产时、产后红细胞压积下降高于10%时,或需临床输血治疗,即为产后出血。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①子宫收缩乏力;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妊娠残留物;④生殖道创伤等;其中:宫缩乏力被视为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2]。另外,有学者提出:针对产妇产后出血,应予以有效的、对症的护理干预则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及负性心理,并对改善、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该文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每组35例,对综合护理模式在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其中:46例为初产妇,24例为经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3±2.5)岁。按护理干预模式为分组依据,其中,对照组:35例,23例初产妇,12例经产妇;年龄 24~37 岁,平均年龄(27.9±2.3)岁。 综合组:35例,23例初产妇,12例经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5±2.7)岁。两组研究资料年龄、产次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生命体征稳定者;经产科医师评估不具病情恶化趋势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双胎或多胎妊娠者;年龄>38岁者。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即健康宣教、临床体征观察、止血处理等。
1.3.2 综合组 ①基础护理。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协助产妇平卧 (必要时可取头低足高位),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予以持续性氧疗)。同时,做好产妇保暖工作。针对急性、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在及时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基础上,还要注意相关无菌操作流程,准确穿刺,以降低患者痛苦。针对出血原因不明的产妇,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的临床急救工作,并遵医嘱为产妇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按摩手法:左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轻轻按产妇下腹,然后向上轻推子宫,右手则置于子宫底部,且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并利用其余四指置于子宫后壁,对子宫进行有规律的按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另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患者体征、病情变化、出血量等,如2 h内血量或是血中是否伴有血块、是否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4]。
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产后出血相关的健康宣教,使之均能够正视产后出血相关症状;同时,为患者详细讲解现代医学技术以及临床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等,使患者及其家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以后护理干预的实施奠定基础。
③心理护理。由于,分娩对产妇产生一种持久且强烈的应激源,其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强烈的精神、心理上的应激,其更易受到周围环境、他人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负性心理。同时,上述负性心理(如过度焦虑等)以及疲劳等也会引发产妇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会引发内分泌激素发生改变,如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等,继续造成其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等,这些均是引发产妇出血增多的主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最大程度地避免、缓解其负性心理,这是全面降低其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在发生产后出血时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产妇发生临床产后出血后,其往往会在原有的负性心理上,进一步增强其恐惧、紧张、焦虑影响后果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全力配合抢救之余,也要结合健康宣教内容,采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在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慰藉等,并采用鼓励、激励等心理安慰手段帮助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良好的鼓励、支撑,进而才能逐步增强安全感与自信心,最大程度地消除其各种负性心理及不良情绪,使之能够自主地、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护理工作[5]。
④预防感染护理。产后出血发生后,往往会造成产妇的抵抗力降低,加之在临床急救过程中也多为侵入性操作,这会进一步增加产妇发生感染几率,护理人员应重视无菌操作以及相关预防工作,如在行宫腔或阴道内操作时,须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遵医嘱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并观察恶露排除情况等。
⑤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嘱产妇家属多为其准备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高热量的食物,以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等。
⑥综合护理。由于,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较多,如产程延长、子宫肌纤维过度膨胀(如巨大儿等)、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子宫收缩乏力等。护理人员在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必须全面掌握患者出血原因,并予以对症护理干预。如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护理人员应采用刺激宫缩的方法来有效减少其出血量,可为患者进行子宫按摩,护理人员对其子宫后壁进行有节律地按摩,以促进其宫缩能力的恢复,也可以遵医嘱给予相应的促进子宫收缩药物 (如缩宫素等),并指导患者按医嘱服用。另外,护理人员为减少产妇子宫出血量,也可以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并鼓励其早吸吮,进而达到促进产妇子宫收缩的目的。
对比分析两组研究资料产后止血效果、护理满意度;同时,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分析。
止血效果评价标准:有效:阴道出血速度≤50 mL/h,产妇尿量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无效:阴道流血速度>50 mL/h,且产妇生命体征呈现恶化趋势。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组产妇临床止血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止血效果分析[n(%)]
综合组产妇临床SDS、SAS评分明确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综合组(n=3 5)对照组(n=3 5)t值P值S D S干预前 干预后S A S干预前 干预后4 2.5 6±5.3 6 4 2.8 7±5.4 7 0.3 2 6>0.0 5 2 0.6 7±3.0 2 3 7.1 4±4.1 1 1 5.3 2 9<0.0 5 4 3.0 7±7.8 8 4 2.9 7±6.8 6 0.4 3 2>0.0 5 2 0.4 5±4.5 7 3 6.1 3±6.2 2 1 4.6 2 8<0.0 5
综合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100.0%(35/35),对照组则为 82.9%(29/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4,P<0.0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症状,也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未能给予产妇有效止血,极易导致产妇出现危险。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①子宫收缩乏力;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妊娠残留物;④生殖道创伤等;其中:宫缩乏力被视为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分娩时的应激反应也是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另一主要原因。由于,分娩对产妇产生一种持久且强烈的应激源,其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强烈的精神、心理上的应激,各种负性心理、过度疲劳等也会引发产妇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会引发内分泌激素发生改变,如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等,继续造成其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等,这些均是引发产妇出血增多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针对产妇产后出血,应予以有效的、对症的护理干预则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及负性心理,并对改善、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文研究结果提示:综合组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4.3%、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3,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4,P<0.05);干预后,两组 SDS、SAS 评分分别[(20.67±3.02)分、(37.14±4.11)分]、[(20.45±4.57)分、(36.13±6.2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文研究的止血率与谭小敏等人[6]研究的98.0%相近,但护理满意度则高于谭小敏等人的97.4%;同时,全文止血有效率则略高于华成巧[7]的92.2%,这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
在临床综合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做好预防感染护理。急性、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在建立静脉通道过程中,准确穿刺,以降低患者痛苦,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来进行。由于,产后出血发生后,往往会造成产妇的抵抗力降低,加之在临床急救过程中也多为侵入性操作,进而也会增加产妇发生感染几率,护理人员应重视无菌操作以及相关预防产妇发生产后感染的手段,如在行宫腔或阴道内操作须按无菌操作流程来完成,应遵医嘱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观察恶露排除情况等。
②做好止血护理操作。针对出血原因不明的产妇,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的临床急救工作,并遵医嘱为产妇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按摩手法:左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轻轻按产妇下腹,然后向上轻推子宫,右手则置于子宫底部,且拇指置于子宫前壁,并利用其余四指置于子宫后壁,对子宫进行有规律的按摩[8]。
③为避免患者因各种不良情绪而影响病情,护理人员也要做好产后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最大程度地避免、缓解其负性心理,这是全面降低其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在发生产后出血时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护理人员应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且要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对鼓励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情绪的调整,使患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平复自身心理,使之在相对平稳的心理状态下得到更好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产妇及时、顺利泌乳。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出血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既可以提高患者产后止血有效率,还可以全面缓解其负性心理,并在全面提升护理干预质量的同时,达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