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郑 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的哲学原理。它科学地反映了关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础的规律与本质。唯物辩证法是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学武器之一,是全人类宝贵的思想财富。在高二的《生活与哲学》学习中,学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备考阶段,可以学以致用,尝试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传导类选择题一般依托相应的背景材料,设置具有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或具有程序性的题肢,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教材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传导类选择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题肢具有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或者具有特定的程序性,要求调取材料信息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判断;二是材料具有一定的程序性或者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2019·全国Ⅱ卷·13)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该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 )
①激发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
②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
③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放贷
④改变金融企业税收负担预期
⑤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A.①→②→④→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⑤
D.⑤→③→②→①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税收、财政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这一政策的传导路径:改变金融机构税收负担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从而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激发小微企业经营活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单独考查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把原因和结果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查,它们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不仅可以作用于结果,结果反过来也可以作用于原因。
解答经济传导类试题,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一定要构成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且传导链条不能断裂。具体来说,要根据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或特定程序。把初始条件直接引起的题肢排在第一位,逐层向下寻找,或把目标、最终结果放在最后一位,逐层向上分析。传导类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意各个传导环节之间的联系,排除因果关系错乱的选项,确定传导的结果与题干相符,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近年来,推理类题型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国卷等多处出现这类题型。推理类试题依据特定的行为活动或经济现象,以题干的陈述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选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不可推出的结论。此类题型通常要求直接从题干中可以推出,而不需要附加其他条件,并且推断出的结论不是在原文中直接出现的,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出。
(2019·全国Ⅲ卷·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这有利于该企业 ( )
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
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该国有企业向上下游企业转让部分股权和董事席位,会使得该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但不会降低该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换言之,企业经营风险与股权结构变化不存在必然联系。
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偶然性体现并受制约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推理型选择题解答的关键是找出题干所示信息与题肢观点有无必然的联系,是否符合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要真正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实联系,明确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问题,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数据、图像、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近几年高考,这类选择题屡见不鲜,往往以严谨、科学的方式,通过数据、图像和表格为载体来表现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信息,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7·天津卷·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
③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分析】从2013年到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呈现下降趋势,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表述与图表所展示的信息不一致,属于对图表信息的错误解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现象和本质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现象外露于事物表面,用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需要用思维理解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和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要从特定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本质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脱离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是不存在的。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图表、图像类选择题用数据、图片、文字等表现不同时间或不同经济个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济现象。解答此类题型时,必须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综合,明确图表的主题思想,根据题干引导语的要求,实现与教材知识的对接。务必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图表直接说明了什么,即图表中数据的变化直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二是图表间接说明了什么,即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或原因是什么。简而言之,要遵循由现象到本质,遵循由数据到术语,由问题到对策的分析思路。
体现、表明类选择题提供背景材料,通过“表明了”“反映了”“意味着”“说明了”“体现了”“蕴涵”等引导语。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在准确全面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2018·江苏卷·8)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 )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本题材料侧重于农村闲置农房与产权交易改革,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采用演绎式表述,考生需要将抽象的学科原理演绎至“农村闲置农房与产权交易改革”这一具体对象上。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题肢缺乏材料事实支撑,题干未涉及。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生做经济体现类选择题要认真阅读材料和题肢,审读材料时,不仅要注意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精准把握材料主旨;既要防止错选,将材料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又要防止过分解读,把材料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这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水平的衡量标准,也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授课能力提供了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