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连
【摘要】探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地构建,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规范化组织、制度化运行、常态化发展,探索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 共同体
一、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意义
目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建设“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分批培育建设了高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社区主导型、行业企业主导型四类“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研究内容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不过,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中高职院校很少。说明高职院校对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探索和实践还有差距。此外,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已列入“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测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途径
1.突出思想引领,着力推进红色教育实践育人
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展馆、各类教育基金会、协会等单位(团体),与本地(省)红色资源所属单位联合打造“红色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设计思想教育语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感知革命精神、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选树各种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带动学生以先进为镜,感受先进人物的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从感受到践行。强化教育导向,组建学生宣讲团,组织学生开展时事评论、理论宣讲、学用经典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论中学、辩中思,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突出文化浸润,着力推进文化传承实践育人
依托本地(省)各类文化资源,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打造“文化传承类实践育人共同体”。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文化传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观、宣讲等,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依托行业企业和专业,对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共建进行探索,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依托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和社会、其他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组建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创意创新创业文化。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家,解读传统文化,传授民间传统技艺。加强文体等传统项目的交流,深入挖掘传统项目的育人成效。
3.突出社会奉献,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与社区、企业、公益组织共建联建公益服务基地,打造“志愿服务类实践育人共同体”。依托学生自建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团总支、学生会等群团组织,承接社会公益服务和各类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接受各级团组织的指导,加强组织管理,整合内部优势资源,探索形成“项目化运作、分类式培训、动态化管理、阶段性评估”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拓展公益服务平台,以项目合作为抓手,与政府及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不断丰富基地类型,促进育人成效的进一步凸显。
4.突出学校主导,着力推进对实践育人工作的深度研究、科学规划,组建“师生协同育人共同体”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切实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辅导员、班导师队伍建设,选聘政府团体、行业企业、先进个人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生涯发展导师、学业发展导师、实践发展导师、成长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等。切实提高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营造师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圍。
三、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保障
1.完善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的指导作用,充分借鉴其他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成功经验,牵头建立健全联动对接、协作互动、沟通会商的实践育人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责任和义务等,促使政、校、行、企、家各司其职,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
2.完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要理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部管理,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共同体的运行。要制定实践育人共同体合作评价指标,将其纳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对共同体的具体运作情况适时进行科学评价,根据评价情况及时改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要健全组织领导、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制度,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建立激励机制。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与学校合作的主体大多以利益为先,尤其是企业,当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时,会大大降低其积极性、主动性,合作的质量就难以保证,长效运行就难以维持。因此,必须建立目标一致的动力机制、合作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优势互补的选择机制,以及经费投入、表彰激励等制度,激发共同体单位推进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运行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华.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探索[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
项目来源: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本课题“构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编号:XBKT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