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维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20004)
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媒介素养教育的先导者,英国学者欧·奥尔特曼和马·切墨斯早在1933年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中就已提出“文化素养”一词,其中就包含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领域,“媒介素养”被引申为正确、合理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提供信息的一种个人能力,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是个人素养的一部分[1]。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远程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对远程教育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对“三网一体”的有效利用,我国远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促进或是限制经济、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素养,不仅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信息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与接受,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资源价值效用的实现。
英国教育部早在1983年就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学校必须考虑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目前,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严重不足。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检查电视并与年轻人一起讨论电视”[2]。
开展媒介素养研究,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素养,不仅对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终身教育、实现全民教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创建人性化的大众文化资源与环境,构建和谐美好的现代科技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促进作用。
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素养,对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远程教育改革和终身教育进程,促进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等有重要意义。
1.帮助学习者提高媒介运用的能力
通过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远程教育学习者可以获取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方法和视角,以完善自身的相关知识结构。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品类繁多、良莠不齐,各种同质的信息,甚至是黄色、垃圾的信息等充斥着各种媒介平台,当远程教育学习者接受了优质的媒介素养教育后,能树立媒介使用的正确动机,端正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坚持自己的学习信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主动地对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成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不做被媒介信息牵制的“傀儡”,进而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道德人格,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2.提高学习效率,杜绝网络资源滥用
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现代多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也对包括远程教育学习者在内的广大学习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学习者们往往在课堂上,甚至是在导学或者其他远程学习过程中都在QQ聊天、刷朋友圈、小程序娱乐、时时录像、发抖音、分享个人生活等,这些网络行为直接导致了学习者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使教学秩序受到影响,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素养,帮助学生合理使用媒介工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3.利用“三网一体”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建设
深入研究和分析“三网一体”的特性,有效地开展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能促进远程教育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有效利用。这一点,在文章第三部分的“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的途径”中有详细论述。
1. 创新媒介素养研究,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强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并陆续发展了相关的研究资料、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现在,我国虽然也开始了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但是大多停留在文献资料的引进、介绍和翻译上,而结合我国实际媒介信息情况展开的对比、分析、研究和创造明显不足,这是我们在发展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正视并奋起直追之处,以便能通过提高广大学习者的媒介素养来进一步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2.推进网络安全发展,完善社会网络系统
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网络利用率远远高于其他学习者。海量网络信息充斥着虚拟空间,互联网犯罪、信息诈骗、网络游戏、网络病毒等无孔不入,网络监管和信息安全研究应紧跟网络发展的步伐。我们要在加强对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研究的同时,强化对“三网融合”的利用和监管,着重网络安全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社会网络系统朝着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努力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素养,同时也是在创建人性化的大众文化资源与环境。以此为契机研究现代科技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而不是将人变成技术的奴隶。从受众的角度有效净化网络信息,是构建和谐美好的现代科技环境的重要途径。
1.创建远程学习的情感环境
研究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开发有效的媒介学习活动平台,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远程学习的情感环境。今天我们通用的广义的远程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使用电视、电信移动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需要在校舍安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不同,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不需要学生和教师在特定时间里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的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也很明显,师生、生生之间的准永久分离造成远程学习情感环境的疏离。但随着“三网一体”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我们通过对学习者媒介素养的研究,开发相应的学习媒介和平台,可以改善远程学习的情感环境,这本身也就是“以人为本”,重视学习体验和媒介体验,创建人性化远程学习环境的教育进步。
2.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回到信息本身来认真审视媒介的意义,可以看出媒介是渠道,而不是目的。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以及社会大众,接受相关媒介素养的教育,提升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识别能力、筛选和反应能力,这既是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之一,是作为“人”本身提升自我、完善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内在理想和需求。“为了培育大众建构有益信息的能力、信息责任感和信息规范意识,需确立以‘赋权’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新理念”[3],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媒介素养比信息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现了在媒体泛滥、信息爆炸的今天“人”如何自处,如何保持“初心”,不沦为机器奴隶的核心和分界线。
3. 构建和谐美好的现代科技环境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自媒体普及的今天,生活中真实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网络诈骗、道德败坏的情况客观存在。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就此淹没在冰冷的键盘和虚无的流量中。研究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进一步提升大众文化受众的媒介素养,从而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有效接受率,增强受众对媒介的有效免疫力,在教育权威的引导和综合环境的影响下塑造自主的网络道德模式,进而辐射到社会道德判断中,促使信息本身提高质量,重塑网络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虚拟世界里同样标榜正确的三观,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媒介也回到本身应有的工具属性,构建和谐美好的现代科技环境,建设美好的社会环境,真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为研究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的情况,笔者对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直属班和十个教学点、工作站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出300份问卷,收回294份,其中有效问卷271份。通过分析,归纳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1.学习者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
作为西部偏远地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以农村学员居多,并且与电大系统开办初期很多被时代耽误的大龄青年“赶末班车”进行学习不同,他们中以年轻人为主。如图1所示,18-25岁的学员占比47.23%,几乎一半的学员在25岁以下;25-35岁的学员占比36.16%。这个数据体现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中年轻人多,媒介使用广泛,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
图1 学习者的年龄分布图
2.多数学习者不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
绝大多数远程教育学习者表示不清楚什么是媒介素养,也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教育。尽管今天的远程教育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7.47%的学员表示知道什么是媒介素养,70%以上的学员表示完全不知道或者不太清楚媒介素养的含义。
3.学习者的媒介使用水平不高
大多数远程教育学习者认为自己有使用多媒体接收信息的能力,却仍然不足以使其顺利完成学习。如表1所示,调查中针对“你认为影响网上教学讨论的主要原因”一题,有33.09%的学员选择了“计算机操作水平”;27.51%的学员认为“在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电脑的普及和学习者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看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员媒介使用水平不高,计算机教育普及力度不够。
表1 学习者认为影响网上教学讨论的主要原因的统计表
4.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面对新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问卷调查中,只有17.1%的学习者表示可以对“传播的内容或方式作出分析和评价”,46.84%的学习者表示可以“选择部分评价”,19.7%的学习者表示“完全不可以”,甚至有16.36%的学习者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更不要说分析和评价”。
5.学习者对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信任度低
远程教育学习者使用最多的学习工具是计算机和手机,但同时却又对计算机和手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49.44%的学习者表示希望使用“电脑或手机多媒体课件”开展远程学习,可他们信任度最高的媒体却是“电视”和“广播”。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冲突,学习者对新媒体的信赖度低是因为新媒体信息繁杂、真伪难辨,而选择电脑或手机进行远程学习是基于对学校和教育权威的信任。
针对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媒介素养不高的现状,及时有效提高其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单独设立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
受调查的远程教育学习者纷纷表示,应该开设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就目前而言,专门开设媒介素养课程的高校尚且不多,而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远程教育课程论”等课程,为学习者开始远程学习进行铺垫。其中,“计算机基础”就是为解决学习者“电脑的普及和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而开设的;“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解决学习平台使用问题而开设的。
在远程教育中开设媒介素养课程,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时代发展快,信息更新迅速,媒介素养的教学内容要能跟上网络技术发展的节奏,才能做到为学生服务。例如,除了要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外,学校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手机操作水平,使他们学会利用手机进行Word编辑、在线编辑表格、在移动网络下开展学习和提交作业、实施网上教学互动等。同时,媒介素养课程还应具体落实到位,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节奏常常被打乱,媒介素养课程能否落实、能否正常发挥教学作用,直接影响了其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学习效果。
2.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中
结合思政课等公共课的教育,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基础教育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者的鉴别能力,塑造他们的媒介品格。学习者只有通过学习各种基础课程提高文化素养,具备了较高学习自控能力和媒介鉴别能力,才能解决他们对“传播的内容或方式作出分析和评价”这一问题。同时,也应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争取把每一个老师都锻炼成“网络安全员”,大家一起共同创造和维护纯净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由于工学矛盾,远程教育面授课的到课率一直都不容乐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课程的知识结构完成授课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学习者学习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问题,提升其学习兴趣,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例如,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教师有效开发利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工具实施教学。这些教学工具的引入,丰富了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大量优质有效的信息,使学习者逐渐具备对无效、劣质信息的防御力,从而体现出教育事业应该具备的育人属性。
1. 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制作大量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习者开展学习。例如,针对远程教育学习者有效阅读时间短的问题,学校要设计出简短精炼的学习内容指导和微课程;针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缺少学习互动的问题,学校要求教师在课程建设上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互动、评价反馈等,从资源储备上保证学习者媒介素养的提高。
2. 以评促建,师生共同提高媒介素养
受时代发展和学习者学习需求提高的影响,近几年,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大量课程资源建设。虽然解决了“有”的问题,但还需要“有”中求“精”。为了不断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可以通过比赛和评比的方式督促教学研究和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例如,“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大赛”“微信公众号建设评比”等,在竞争中总结经验,在比赛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和资源建设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
当然,也可以通过相关比赛来提高学习者的媒介素养。国家开放大学每年都会有各种案例大赛,这些大赛在进行准备和作品制作时,就会涉及到许多媒介素养相关的内容。在比赛或评比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积极备战,统筹部署,教师细心指导,为学生精心录制微课和说课;学生从精选教学内容到录制脚本,再到台词和配乐都要认真编撰和挑选准备,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师生通过评比的方式,以比赛为平台,以作品制作为契机,共同提高媒介素养。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媒介使用能力,推进政府对大众媒介素养的重视,就政府方面来看,加大宣传和研究投入,扶持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课题,给予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提高学习者媒介素养具有跨越性的意义。
除远程教育机构以外的社会机构和组织,例如网络监管部门、相关的研究部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协会,都被调动到大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和研究中,才能真正推进“三网一体”的融合,提升大众媒介素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自2016年起,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微信公众号功能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微信公众号。在该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过程中,腾讯对发布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把控,形成一套专业的制度和规范,这些都是网络监管部门和新媒体对大众媒介素养提升而作出的努力。
“全媒体媒介素养虽与传统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概念相同,但实质完全不同,其核心要点在于防范技术对人的侵袭”[4]。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媒介技术始终以惊人的速度在向前发展,越是先进的传媒科技,越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支撑,构建适应技术发展的道德观念体系,从道德、监管和法律法规层面保障科技真正为人类的进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