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个体思想和需求的一种方式,肢体语言被用于多个领域,而在临床上,肢体语言对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国拥有庞大的老年群体并且逐年上升,由于老年患者的综合体质出现明显下降,各种机能条件衰竭,因此,老年群体患病的比例较高。在老年患者就医治疗的过程中门诊治疗是常见现象,但受到疾病困扰、个人认知、就医流程、个人护理不足、家庭(亲属)护理缺失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门诊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有来自医院方面的优质护理干预[1-2]。肢体动作表达情绪时当事人经常并不自知。当与人谈话时,时而摆动手势,时而两腿交叉,多半并不自知,因此学会读懂肢体语言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至关重要。由于门诊工作量较大,在护理人员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老年患者门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获得优质的护理干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院近年来提倡实施肢体语言沟通以强化老年患者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现对本院实施的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方式、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与报道。
选取时间: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选取例数:门诊老年患者100 例;分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 例。观察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2 例与18 例,平均年龄(65.73±2.35)岁,平均体质量(59.60±2.45)kg,平均病程(4.02±0.55)d;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0 例与20 例,平均年龄(66.10±2.38)岁,平均体质量(60.13±2.49)kg,平均病程(4.10±0.57)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不低于55 岁,不大于80 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门诊就诊时患者均有家属陪同。
排除标准:患者家属不同意此研究;患者门诊治疗与护理资料不完整;不配合及无法完整研究者;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以及重大疾病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以科室护理工作规范与规章制度为基础,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如健康教育、药物使用指导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第一,成立护理小组实施专业的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由于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为此,必须组建专门的小组并进行培训,以确保小组成员能够满足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工作开展的各项要求。第二,“微笑语言”护理:护理小组成员在提供护理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僵硬”与严肃的面部表现状态,而是应当适度面带微笑以给予患者较为和善与易亲近的感觉,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与护理工作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效果与治疗效果。第三,肢体动作要轻、缓:护理人员在向老年患者提供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各项肢体动作必须做到轻和缓,从而避免造成肢体上的伤害并提高老年患者对肢体语言的认可度与理解性。第四,有温度的肢体接触护理:在传统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常常不注重与患者接触时的肢体温度,尤其是在冬季可能出现冷手接触老年患者的现象,从而不利于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开展。为此,护理人员必须注重护理时的肢体温度,尤其是在冬季确保不“冷”手与老年患者发生接触,肢体接触必须做到“有温度”。第五,眼神交流:护理人员在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过程中还必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眼神沟通,通过眼神的情绪表达来形成一种和谐、鼓励以及支持的环境,从而改善老年患者在接受门诊治疗时的情绪,促进患者治疗的顺利开展。
以患者护理接受度、满意度来评价。其中,护理接受度分为完全接受护理、部分接受护理、较为抵触护理以及十分抵触护理。以调查方式收集满意度信息,由患者自行评价,评价级别分为不满意、满意与非常满意[3]。
采用SPSS 20.0 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取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护理接受率为92.0%,对照组的护理接受率为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医院门诊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每日接待的患者数量巨大,巨大的患者就诊规模对医院门诊的护理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4]。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发展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进一步改善门诊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医改以及更好服务群众的必然选择[5-6]。在医院的门诊部一般人员数量较多,尤其是一些常规科目甚至需长时间的排队等候。由于门诊患者数量众多,而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在传统的门诊护理中一般仅给予最基本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基本的医疗治疗需求。但是,在门诊患者群体中老年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体体能较差、对于一些医疗诊断流程与相关事项的办理存在理解性差、操作性差的特点,且老年患者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此背景下,给予其更为优质与合适的护理成为各方探讨的热点[7]。例如,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而言其个人需求与疑问往往无法较好表达,因此,对于这一类患者的护理不能仅仅实施简单的常规护理模式。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接受率 [例(%)]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例(%)]
针对本院门诊老年患者存在的特殊护理需求(如,需要有搀扶帮助等肢体护理、需要有更为丰富的语言护理),本院在常规门诊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成为满足患者特殊护理需求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且经过对患者的合适判断,然后经过专业的人员培训后进行肢体语言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肢体语言沟通的实践应用价值体现为[8-9]:一是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有效率,从而让老年患者能够得到相对较多的护理服务以支持相关医疗活动的更好开展;二是在门诊护理中营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三是改善了老年患者就诊的焦虑情绪并缩短就医的整个流程,以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本院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四是以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服务为桥梁,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向患者传达治疗的注意事项和配合事项,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理解性与配合性,进而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效果[11]。有研究显示,对于一些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配合性与满意度[12]。在门诊中对老年患者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虽然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是,其有效性尚需做进一步的全面分析。本研究以本院门诊部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的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分析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接受率为92.0%,护理满意度为96.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引入到老年患者门诊护理中,可提高患者护理接受率与满意度,对于患者疾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