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聚赛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医院,河北 邯郸 057150)
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患者患病后主要以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随之发展疼痛可向肩部放射[1]。胆囊结石则是一种常见的结石类型,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呕吐、胆绞痛等症,严重者甚至可引发炎症,甚至导致癌肿形成[2]。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胆囊炎以及胆囊结石的常见方式,具有一定微创性,预后价值确切。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下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于本院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接收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中选取160 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 例。观察组中,男43 例,女37 例,年龄12~85 岁,平均(48.5±36.5)岁;对照组中,男46 例,女34 例,年龄15~84 岁,平均(49.5±3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全麻后于右上腹部行10 cm 左右切口,将腹直肌以及腹壁切开并于胆囊三角区位置找出胆囊管以及动脉,将其离断并结扎后切除胆囊,术毕常规放置引流管[3]。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全麻后气管插管,沿脐上缘行1 cm 切口并建立气腹,术式采用三孔法,腹腔镜下探查胆囊并通过生物夹将动脉夹闭,顺行切除胆囊后放置引流管,并将穿刺孔进行缝合[4]。
临床疗效:以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腹痛、呕吐等症完全消失为显效;以患者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但经对症治疗后消失,且腹痛、呕吐等症显著改善为有效;以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5]。手术基本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研究数据行SPSS 20.0 分析,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P<0.05 代表差异显著。
表1 中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均更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s)
胆囊炎以及胆囊结石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张胜战等学者[6]研究中提出,胆囊炎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机体收到细菌侵袭导致,此外,胆囊管发生阻塞也可诱发该病。胆囊结石则是一种以胆固醇为主的黑色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临床应用历史较长,治疗效果有目共睹,但该术式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因此患者术后常伴随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并且郑后成[7]学者研究证实,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视野存在较大局限性,并且对于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若手术过程中出现误差,可直接导致患者心血管神经受损,引发多种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低。并且术后需要给予患者长时间抗生素治疗,使得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极大降低,对患者的恢复进程造成了一定阻碍。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手术中缩短了肠管外露的时间,减少了外界因素对于肠管的刺激,有效弥补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缺陷,因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8]。并且腹腔镜手术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视野,不会损伤患者胆管以及微小血管,相对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来说,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机体损伤更小,手术风险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腹腔镜手术含有微型摄像头。可通过冷光源为手术提供照明,并于监视器上实时显示器官及组织具体情况。通过应用纤胆镜可降低结石的残石率,亦能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合并肝胆管狭窄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应力求取尽结石,避免加大术后处理的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龚波等学者[9]研究结果完全符合。并且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均更低,与孙厚权等学者[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效果确切且安全性更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