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学,杨广全
(江苏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且发病率居高不下,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法,可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乳腺超声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供有效的超声表现特点[1]。本研究为探究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与超声表现特点关系特征,现报道如下。
将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47 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作为研讨对象,年龄30~65 岁,平均(56.75±7.86)岁。入选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没进行过任何治疗;能够配合本次研究。
选择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乳头进行扫描并记录,患者仰卧,将乳房暴露出来,将探头轻放在皮肤上进行检查,避免改变肿块位置,根据图像显示的病灶形状大小、回声种类等情况判断病变性质,同时选择含有显色剂的抗体,使细胞特异性抗原出现特异性反应。然后利用化学反应使显色剂显色,使他们能够被识别。ER/PR ≥1%为阳性,ER/PR<1%为阴性,ER、PR 阴性表示肿瘤细胞对雌激素不敏感;不能有效控制雌激素。
分别记录患者的ER、PR 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边缘毛刺、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以及高回声晕环的关系。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并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ER 阳性和ER 阴性相比,ER 阳性的边缘毛刺、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以及高回声晕环比ER 阴性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雌激素受体(ER)与超声表现特点相关性分析[n(%)]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PR 阳性与PR 阴性相比,PR 阳性的边缘毛刺、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以及高回声晕环比PR 阴性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孕激素受体(PR)与超声表现特点相关性分析[n(%)]
近年以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浸润性乳腺癌是常见乳腺癌之一,占40%以上,它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恶性肿瘤,可能是与遗传因素、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2-3]。因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无明显病症,未能引起重视,治疗药物靶点作用不高,预后情况差,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4]。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尽早发现乳腺癌,可有效提高疗效,抑制浸润性乳腺癌恶化[5]。乳腺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触诊和病理切片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是早期诊断的优良方法。因为患者对乳腺癌方面知识了解不够深,早期无明显症状、工作繁忙等原因,所以延误了早期诊断的最佳时期[6]。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可将免疫反应的组织化学与特异性相结合,对抗原物质进行检测[7]。ER 和PR 本质是蛋白质,ER、PR 阳性表示患者预后佳,ER 阳性表示患者不易复发,死亡率低[8]。将蜡块进行切片、脱蜡和水化,然后利用化学反应使显色剂显色,检测ER 和PR 等指标,从而确定抗原位置,并及时进行临床治疗[9]。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ER 与PR 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均和边缘毛刺、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以及高回声晕环等超声表现特点有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边缘毛刺与高回声晕环是因为恶性肿瘤向四周蔓延生长造成的,后方回声衰减是因为胶原纤维将超声声能吸收造成的,ER、PR 阳性率越高,导致肿瘤细胞恶性程度不高,治疗效果好,微小钙化会使乳腺癌细胞蔓延,导致预后效果不佳,所以边缘毛刺、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以及微小钙化是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关系密切[10]。
综上所述,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特点,包括边缘毛刺、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以及高回声晕环等,均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中ER、PR 有关,可用于临床上鉴别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