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 胸怀全局:党报驻站记者如何拼抢头版头条

2019-11-18 04:24文/雷
中国记者 2019年2期
关键词:头版头条驻站时代

□ 文/雷 宇 杨 洁

内容提要 党报头版头条承担着舆论引导、推动进步的责任使命,是版面竞争的制高点,是驻站记者的“兵家必争之地”。驻站记者必须保持“居一隅而谋全局”的思想状态在“连天线接地线”上着力,“小处落笔,大处着眼”,探索新颖而又思辨的时代命题。

党报头版头条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时代进程、关注民生民情的重要“窗口”。它承担着舆论引导、推动进步的责任使命,在报纸版面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稀缺资源,头版头条是版面竞争的制高点,也是驻站记者的“兵家必争之地”。一方面,头版头条数量是衡量一个记者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驻站记者承担着地方新闻报道任务,各地政府机关也往往希望借助头版头条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地区政策完善、促进经济发展、展示良好形象。

偏居一隅,驻站记者无法奢求如编辑部的同事一样可以“近水楼台”抢到国家重大新闻,但是如何辩证思维挖掘优势争取头版头条,值得考量。自2014年3月派驻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以来,笔者在《中国青年报》先后参与采写了50余篇头版头条报道。本文从追踪重大事件、关注地方改革、寻找典型人物、重视问题导向四个方面,尝试探讨党报驻站记者拼抢头版头条的操作理念。

一、紧盯事件:重大事件不容错失良机

新闻首先是事学。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预测、影响广泛同时带有严重的破坏性。此类新闻是媒体争夺的重点,天然具备“头版头条”属性。

能够引发全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在一个区域出现具有偶发性,同时,党报记者站获取信息往往比当地媒体要晚,大事当前,任何的犹豫和质疑都会错失良机。因此,驻站记者必须保持时刻准备着的职业状态,第一时间抵达第一现场,用权威报道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服务大局。

快速反应,引导舆论。重大事件的突发性容易引发社会的不安与恐慌,记者的工作不仅要报道现场,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引领舆论导向。

2015年6月1日夜,湖北监利水域发生“东方之星”沉船事故,400余人顷刻葬身江底,是我国内河航运史上空前的大灾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当地,深度捕捉了湖北一个港口小城民间蕴藏和迸发的力量,先后发出《两个人的团委推动社会化动员》等多个头版头条。

在举国悲怆和低沉的情绪中,稿件《小城大爱》是所有媒体中第一篇展示志愿服务民间救援的重头报道,温暖了人心,传播了正能量,为整个事件引领了导向。标题“小城大爱”作为一个专属名词成为舆论的“焦点”和事件报道主基调,当地统计新华社、央视等围绕志愿救援报道超过500条次,有力推动了救援善后工作。

深入事件,高于事件。要以事件为中心,跳出信息更新的常规框架,延伸报道的触角,善于从典型地点、特殊时刻、全局价值入手,主动捕捉独特新闻点,做到一个事件,多篇头版头条的效果。

2016年夏季,湖北刚入梅就遭遇4轮强降雨,多地降雨量百年一遇。笔者迅速反应,在降雨情况、河堤溃口等灾情基础上,敏锐地捕捉到经历1998年大洪水后,长江干堤大大加强,而暴雨洪涝带来的内河水库等次生灾害将会突出显现,从而发出该事件的第一篇头版头条《湖北入梅遭4轮强降雨 暴雨洪涝次生灾害频频示警》,向政府和社会示 警。

因持续降雨,阳新县境内的富河成为湖北唯一连续12天超保证水位运行的河流。记者在追踪中发现,早在当年年初,黄石市、阳新县两级党委政府提前谋划防汛工作;险情突发,共有1.5万名干群接力坚守全县抗洪一线;3000多名党员干部24小时轮岗巡堤;救灾、防疫工作同步进行。这一系列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民力量,更为其他受灾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抗洪样本,头版头条《阳新保卫战》由此催生。

镇版报道,精致写作。头版头条作为镇版报道,也一定应该是文字精品。特稿化写作,利用事件的冲突和细节,制造悬念,抓住读者的情绪,在精美的阅读中可以更好地传递精神力量。

2014年6月10日,湖北潜江一小学发生用炸药挟持人质事件,代课老师秦开美挺身而出,做人质将52名学生安全换出,歹徒随后被击毙。本报独家推出的头版头条《劫持者的炸药前,上震撼一课》报道中,将秦开美“1米53的小个子,一人在家不敢熄灯整夜开电视”等平日胆小的细节故事与被挟持时的镇定表现对比,用其26年来带班总是考第一,一直是“代课”身份的人生旅途与惊心动魄的现场价值选择冲撞,双线叙事中展示了人性的美。秦开美随后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二、聚焦改革:写好中央提问的地方答卷

“要站在天安门城楼想问题,到田间地头找故事”。党报驻站记者虽然偏居一隅,但必须胸怀全局,用政治家的思维研究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地方具体化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常驻地方,离一线更近,更有利于在田间地头发现地方改革“带着露珠”的创新之举,这恰恰是中央提问的最佳答卷。

2015年8月,笔者在湖北鄂州基层调研,偶然得知当地政府盘活腾退超标办公用房,办公楼超标和自我管理部分统一收归国有公司运营,把死资产盘活,打破办公楼的部门利益化格局,马上意识到信息背后的重大价值内涵。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超标办公用房如何处理成为全国普遍难题,分割或腾退办公用房形成闲置浪费。鄂州改革是对破解这一难题的有益有效尝试,此举即体现了十八大以来政府改革新风,同时又让政府改革激起“活资本”推动了经济建设,改革回归民本。

笔者随即改变行程当天联系多方采访,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采访专家、政府官员深度开掘全国层面普遍意义。头版头条《湖北鄂州盘活腾退超标办公用房》独家刊发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浪网等众多新闻网站转载了此报道,新华社、湖北日报等媒体随后做了相关跟进报道。

2015年9月中旬湖北省市州改革工作现场会在鄂州召开,鄂州市盘活腾退办公用房进行资产管理运营作为重点经验推介、参观。广东、江西多个省份派团实地专题学习考察;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调取了鄂州此项经验材料。

加强纵深视角,思考地区发展转型的大命题。单看一个地区的改革措施,有时很难捕捉到亮点,容易陷入其中“井底观天”,将地方改革写成了地方宣传稿,这就要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从历史的纵深关照,从时代的需求出发。

《车城转身》便是由此思路而来的一篇头版头条。因冷战年代国防建设所需“拔地而起”的十堰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但新时期“和平发展”成为全球主题,东风公司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与十堰地处山区所造成的城市交通、土地、发展空间等众多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东风等企业“出走”,十堰工业持续低增,2006年年底,已位居湖北省末位。对于十堰而言,是否会重蹈昔日著名车城底特律覆 辙?

车城转身,十堰提出了一个全新发展路线,生态资源成为转型发展的新资本,三任市委书记一张改革蓝图画到底,绿色经济在当地逐步崛起,正如城市新的标语排序,“仙山秀水汽车城”。车城转身之路折射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理念之变,报道“解剖麻雀”,挖掘凝练了其从“一车独大”到“绿色崛起”的转型之路和背后的地方主要领导执政之路,展示了一个城市二次创业的时代精气神,具备了对于全国其他区域转型发展的启思录。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湖北日报》以一个整版篇幅全文转载。

三、关注人物:深挖典型人物背后的时代内涵

人物是时代的灵魂。党报的人物通讯是报纸的重要板块,但要想让人物登上头版头条,则要求报道不能止步于故事细节的描述,而要去挖掘深层次的人性光辉,找到人物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共振点,引领时代的风尚,反映时代精神,做到“与大时代共振,为改革克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瞄准时代的痛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使命和精神内涵。在当下这样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典型人物故事的典型价值就在于能够直击时代的痛点,开出前进的药 方。

2018年初,笔者所在记者站接到一条线索,中建三局80后冉春丽,当年在奶奶臂弯里长大的留守女孩,大学毕业后开启了反哺旅程——14年时间,辗转千里,一路带着空巢奶奶同行。这是一个感人的人物故事,登上媒体版面没有太多问题,但是从感人故事中跳出来看这个故事,换一个视角,就有了更大的价值内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第一代、第二代“留守儿童”暴露出来大量生理、心理缺陷问题,甚至是低龄化犯罪,已经成为我国转型发展中必须直面的“阵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看,冉春丽的爱心故事,就瞄准时代的痛点,传达了“留守一代”渴望爱、寻找爱、感知爱,感恩反哺的精神品质,就能起到成风化人、教化他人的作用。

回应时代关切。2014年5月,湖北省内一些媒体报道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闫瑞捐造血干细胞的感人故事。笔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细节,比如这是一起针对意大利男孩的跨国捐赠,体现了国际友谊;没有拿过奖学金,大学四年没有特别的爱好特长,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把毕业前的这样一个勇敢的选择看作,“是我大学时光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我教师生涯最美好的开始”,展现了90后一代大学生的青春梦想责任担当;作为免费师范生,闫瑞响应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号召,捐赠结束后的一个多月,将成为新疆一所中学光荣的人民教师。由此推出的头版头条报道没有局限于捐髓救人这一件事,而是通过这样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无私奉献、回报边疆、回报社会的时代精神。

引领时代方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专业高职生马洪双大二时被知名IT企业20万元年薪预定,一时成为校园里的“大新闻”。一年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22岁的高职学生在年薪翻倍之际,选择了停薪留职,返回校园准备考研。

传奇的人物故事背后,更应该关注的是,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马洪双的选择恰恰为技术工人与理论的结合转型描绘出清晰的人生路线图。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人物故事,无疑引领着时代的方向。报道最终以头版头条《生物专业高职生撞入IT业,放弃40万元年薪返校考研在奋斗中寻找自己的春天》呈现,引起众多职业院校老师、学生共鸣。

四、问题导向:小切口凸显大主题

所谓小切口可以是典型人物的事例,抑或专家的观点、群众的投诉,他们是反映时代改革发展问题的“指南针”。记者要抓住问题的“火苗”,与专家探讨,层层追问,从而发现改革中难点与痛点,写出可推动社会进步的好文章。

如《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迫在眉睫》一文的线索源于武汉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环境资源法治高端论坛”。专家在会上呼吁,“土壤污染立法亟须加快进程。”记者查询资料得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于当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成为首个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法规。而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年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披露,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等地块及周边土壤超标率均在20%以上,最高达36.3%。比起“毒地围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生活在污染土地建起的房屋之上。

论坛上专家所提到的土壤污染是个全国范围性的问题,那么土壤污染现状如何,我国现行土壤污染治理法律法规是否完善,专家学者在如何推动土壤污染治理立法工作的进程等深层次问题非常值得深究。由此,一则由论坛延伸出的新闻报道并不局限于会议消息稿,反而写成了两千余字的头版头条。稿件所指问题切中时代进程中社会关切的重点话题,提升了传播的价值。

正面报道也要有问题导向。2016年8月,湖北大学的社会实践让人耳目一新,他们把目光投向校园,组织大学生走访校内退休的知名老教授,让学生与大学老教授面对面交流,感悟老一代“学人”治学为人之道,砥砺奋发前行之志。全国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已经20余年,越来越多的队伍开始把“走出去”这一形式手段当成了“最终目的”,社会实践变成了走过场、看热闹、拼凑材料,而忘记了育人的初心。头版头条《湖北大学校园里的社会实践课堂 386名大学生暑期走访退休知名教授》正是在这样的问题背景下展开,树立正面典型,引领育人导向。

猜你喜欢
头版头条驻站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地方上镜率==PDF为图片
综合自动化编组站施工驻站防护的探讨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e时代
e时代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