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骥
摘要: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育人的重要阵地。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建设者和执行者,理解班级管理和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优秀班干部,实现班级育人的深入和开展,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打造生动、活泼的班级育人氛围是其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的主要抓手。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班级 管理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29—02
班级是构成大学的一个子细胞,大学教育全部目标的完成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基础上的。大学育人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不仅包含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够完成大学育人的既定任务,更需要以班级为单位的综合性的教育作用的发挥,这是大学教育的必然选择,其中辅导员班级管理是实现大学育人的主要路径之一。现就辅导员班级管理中的育人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育人的最佳路径。
一、班级管理现状
1.对优势认识不足
对班级管理的育人优势,部分辅导员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是认为班级只是一个简单的学生集合体,其建立的目的是管理更为便利。二是认为班级不具有育人功能,将大学育人功能的发挥简单理解为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灌输。三是不能实现班级管理育人和课堂教书育人的有机衔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育人效应的鸿沟,或者认为两者之间的结合和联系不够紧密,育人效果存在偏差。
2.缺乏班级管理意识
部分高校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班级在大学组织架构中的意义仅体现在对班级成员的信息传达、卫生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组织、有序进行,以及学生内部矛盾的调解和解决,学生考勤工作的开展,学生班级宿舍问题的疏导等日常工作,确保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的状态。只要学生不出纰漏,顺利毕业,就实现了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忽视班级管理在学生大学生活中的育人效应,班级管理思想消极、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管理思维的更新和升级。
3.缺乏整体班级管理架构
班级管理的制度和班干部整体架构不够合理。首先,表现为班级管理制度架构不系统、不严密、不全面,没有较强的逻辑联系,存在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往往在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不能做到有章可循,或者制度执行过程中标准不一,比较混乱。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因班制宜,量体裁衣,许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新情况、新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旧情况和老问题形成了具体的文字规定,在一定层度上反而影响了当下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比如有些班级比较活跃,有些班级比较内敛;有些班级学生整体家庭情况一般等,没能出台切合实际的管理政策,导致学生的逆反情绪激增。再次,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结构合理的班干部管理队伍,班干部的任命比较随意。这样一方面使辅导员的管理失去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不能形成上传下达流畅的信息流转系统;同时,会在实际的工作中给辅导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一些能力不足的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方法不对,使得学生怨声载道,失去对班级的信心,甚至会质疑辅导员的能力,使班级丧失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班级管理的路径选择
发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育人效应,破解其育人效应实现的难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认识班级管理和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充分发挥实班级的育人效应;三是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班级育人氛围。
1.班级管理和育人的辩证关系
班级是由人组成的基本教学单位,它不只是在数量的统计和划分的基本数学概念,其实质是由人的本质特性组成,这样的一个集体就被赋予一种精神特征、人文特质,不是物理特性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思想的集体构成。只从单一的角度去理解班级管理,会使班级呆板、僵化,没有活力,造成大学育人路径选择方面的极大浪费。虽然课堂是大学育人的主阵地,但是,课堂教学还不能突破其脱离具体实践的弊端,不能实现“教我做”到“我会做”的转化。班级管理和育人之间是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位,而无视其在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这种有机构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融入了育人的因素。一是班级制度是在一定的育人原则和原理基础上最终形成的,遵从了育人的基本规律,保证了班级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科学性、条理性,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二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自觉地摈弃了一些对育人有消极作用的方法和条款,克服了其在制定过程中的盲目性,突出其育人成效,充分实现其育人积极意义的发挥,从而实现“治就是育,育就是治”。其次,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具体育人过程的展开。它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单纯通过理论教学实现育人效果的不足,架起了班级管理育人和课堂教师育人的桥梁。班级的管理是在有育人效应的班级制度的基础上运行的,辅导员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依据规章制度中,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方式进行处罚,使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方式,促进其健康地成长。大学生在这种有育人效应的管理制度之下生活成长,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和行为模式;进入社会以后,就能够自觉地摒弃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和行为方式,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目的。
2.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管理过程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育人的效果,因此,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是实现班级管理的育人效应充分发挥的关键。一是建立一支完备的、编制合理的班干部队伍,为班级管理育人提供人力支撑。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中,根据班级的需要设置一些工作岗位,实现班干部的管理属性、服务属性和育人属性的充分结合和发挥,同时要及时撤销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岗位,简化班干部队伍。二是要注重班干部的自身素养培养。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对一个班级有较大的影响力,“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能很好地带动周围的同学”[1]。班干部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班级学生整体积极性的发挥。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班干部会得到同学的支持、拥戴和学习;反之会造成班级纪律涣散,达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三是在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要民主和集中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有时可能出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无法平衡的情况。[2]在班干部的选举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感情用事,投人情票的情况,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不能很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有集中管理意识,挑选合适的学生加入班干部队伍,这样更有利于班级育人功能的发挥。四是着力发挥班干部的能力,实现管理和育人的双向结合。班干部是一个班的佼佼者,有一定的能力水平,但毕竟是学生,在管理和育人方面往往不能实现良好的结合,辅导员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使其有的放矢,同时注意鼓励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为班级创建和谐、愉快的管理育人氛围,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的升华。
首先,班级活动育人功效的发挥,是建立在良好的管理秩序之上的。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计划,制订实施细则,那么,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也达不到良好的活动效果。并且,很多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因此,班级活动的开展,需要提前制定计划做保障。班级活动的组织细则的制定,本身就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有章程、有秩序地进行班级活动,能为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班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之间增进交流和理解。班级活动是学生交流沟通的一个载体。当下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众多,成长环境使然,很多人特立独行,不愿意和人交流、沟通,在大学生活中封闭自我,不利于班级育人目的的实现,班级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这种封闭的状态,使学生之间通过游戏、竞赛等实现了互相了解,为班级育人功能的发挥筑牢了基础。
最后,班级活动的成功开展,能够营造生动、活泼的班级管理育人氛围。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更有信心、更有热情地服从班级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殷姿.高校学生干部建设与班級建设的关联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4).
[2]陈向涛,冯川川.论民主与集中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3(11).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