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抒望
一百七十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时,马克思、恩格斯为它写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公开向全人类宣布,共产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谋利益求幸福,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任何的私利。我们中国共产党把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主张,把这一初心,做为党的根本宗旨,就是毛泽东在纪念八路军战士张思德时概括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毫无疑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题中应有之义。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
我们讲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讲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中延伸出来的,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中延伸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这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和行动准则,是我们党的全部追求,也是我们党的全部担当。
什么叫为人民服务?服务者,公仆也。公仆就是保姆,干不好,走人。我们现在的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滥用手中的权力,用坏手中的权力,“仆人”比“主人”还厉害,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搞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到底是如何才“到手”的。有的领导干部自恃有了一官半职,就忘乎所以,把自己放到了“主人”的位置上,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获得权力,是因为自己的造化或者说是自己的优越素质所带来的结果,而全然不知这权力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社会公仆”和“社会主人”的理论命题,源于巴黎公社伟大的制度创新:由于公社实行了包括所有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等一系列正确的措施,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就能够“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因此,严格地说,社会公仆理论,是“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理论。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公仆”,是指国家和国家机关,而今天我们所说“社会公仆”,不仅是指国家和国家机关,而且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共产党和它的干部。这是因为,国家和国家机关会不会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实质上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共产党及其干部会不会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它们之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不管“社会公仆”的外延如何,其内涵都是一样的,都指向国家政权。也就是说,“社会公仆”和“社会主人”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国家权力展开的。因此,公仆意识是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紧密联系,同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职能和执政责任紧密联系的一种政治意识。对于掌握着国家权力的我们共产党来说,公仆意识就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保证权力不滥用、不变质、不丧失,这应该成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而严肃的政治要求。
党执政后之所以要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是因为即使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也存在着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巨大风险。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上述命题时就同时指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出现之前,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的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特殊的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所以,他们特别强调,巴黎公社提出的“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措施,对于掌握了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长期的奋斗,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这种执政地位,是通过革命斗争获得的,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归根到底,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得到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所以党就必须受制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当年有个美国记者曾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地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因此,那种认为权力是执政党的,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应有特权,就可以用特权为集团利益服务,甚至为个人利益服务的观念是非常有害的。
党在执政的条件下,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托,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当好人民利益的代表。在这里,必须十分明确,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代表与被代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其他任何关系。这种服务,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应尽的责任;尽不到这种责任,人民就会把权力收回。只有想到这里,我们才时时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生怕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看党员干部是不是牢固地坚持了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深入到社会利益结构大面积、大幅度调整时期,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格局的分化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践行党的宗旨的着力点,或者说衡量党员干部是不是在干党和人民需要干的事情,就要看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践行党的宗旨,必须聚焦到、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上,着力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政治艺术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推进改革发展的同时努力遏制利益分化的趋势,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党的宗旨意识源于对人民主体和主人地位的认知与自觉。在谈到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时,斯大林曾经用一则希腊神话来形容。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无敌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盖姬的儿子。他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在于,每当与敌人决战遇到困难时,只要往他的母亲——大地身上一靠,便获得了新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任何敌人也不能战胜他。后来,敌人获知了这一秘密,便想方设法使他脱离和大地母亲的联系。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阴谋终于得逞,把安泰举到了空中,架空了他,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讲:“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邓小平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这种关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我们常说实践是个大课堂,而人民群众则是这个大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点子,都在实践中,都在群众中。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党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增强宗旨意识,永葆先进性。
历史,往往残酷无情,不堪回首。就在斯大林讲完安泰神话54年后的1991年,布尔什维克——这个俄罗斯大地曾经的英雄儿子,这个曾经拥有一千多万党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党老党,在其成立93年执政74年之际,竟然活活地被扼死在了空中!一个神话破灭了。其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党背离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党变成了一个自身封闭的系统,成为凌驾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上的体系,由社会公仆变为了社会主人。这样,党内不仅极易滋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而且由于这种机制本身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缺乏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能力,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僵化的体制,失去了解决自身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二三十年来,包括苏共在内的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丧权亡党的教训都说明,如果一个党脱离了它所代表的民众,从社会的公仆变为了社会的主人,从人民之中爬到了人民之上,就成了一个纯粹争权夺利的工具,由执政为民蜕变为弄权为己,失去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丰厚资源,一到历史的拐点上,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便不投它们的赞成票,最终为人民所抛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我们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是人民的公仆这个定位;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把党脱离群众提到“最大危险”的高度,抓住了关键,击中了要害,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执政党脱离群众的极端危险性和严重性。
因此,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始终都是党的宗旨意识强弱的根本标志。执政以前,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党一旦离开群众,就无法生存。执政之后,党掌握了公共权力,其权力之大、可支配的资源之多,都是执政前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党用手中掌握的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公共权力的这种特性反映到执政党身上,客观上使得一些党员干部有了追求个人享乐的条件,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受官本位意识影响,宗旨意识淡化,主仆位置颠倒,无视百姓疾苦,漠视群众利益,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捞取不合理的和非法的私利,以致发生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腐败行为。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起苦。”“现在的物质条件比那个时候好一些……为什么群众对我们还有那么多意见?这确实同我们脱离群众,特别是同高级干部脱离群众有直接关系。”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在执政的条件下,牢记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很不容易的,但这恰恰是对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最直接的检验。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并不是不要社会主人,恰恰相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人。执政党在保持社会公仆本色不变的前提下,怎样保证让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呢?结论早就十分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共产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的根本所在。同时,也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黄炎培就有一段关于民主问题的闻名于世的对话,70多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起来,仍然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1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在谈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时,黄炎培对主席讲,一人、一家、一集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期都能精神振奋,克服艰难困苦,而往后的日子长了,环境渐好,精神渐退,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无法扭转,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总是跳不出这种由盛到衰的“周期率”。他直接向主席问道,你们中共能不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听了黄炎培的这番话,毛主席回答得非常干脆、毫不含糊:“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主席的话一针见血,讲到家了。我们共产党要想长期执政,要想保持公仆地位,保持生机和活力,跳出和打破历代统治王朝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走民主之路,走监督之路。不忘初心,践行宗旨,必须强化对党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的监督。邓小平指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关键。
监督的逻辑起点在于,任何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必须从坏处着眼。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无赖原则”所阐释的那样,我们在设计民主政治制度时,必须把一切官吏假定成“无赖”。虽然休谟和我们一样都知道,官吏不可能都是“无赖”,但是,必须假定他们一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就有可能成为“无赖”。把一切官吏假定成“无赖”,这没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设计出一种制度,来保证让“无赖”去为公众利益服务,并且服务好。这种连“无赖”都能去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制度,肯定是一种人类理想的政治制度。这种人类社会理想的政治制度就是民主制度,就是监督机制。所以说,任何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不能从“好人主义”出发,而要从“无赖原则”出发。由此而来,监督便成为民主政治之必然。这就像机场的安检制度安排一样,虽然机场方面知道,并不是所有乘客都藏有武器,都是劫机犯,但是,必须把全体乘客都假定成劫机犯,全体乘客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通过安全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飞行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保护伞,是民主政治的底线和生命线。
我们传统政治体制设计理念的出发点,是首先假定官员们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大公无私的好人,并把职务和觉悟划等号,以为职务越高越正确,官越大越高尚,直至神明。所以,我们的监督机制从本质上讲,是自上而下的,上级监督下级、干部监督群众、公仆监督主人。群众啥权力都没有,各级都来监督,而那些权力大的,相反却少有监督,特别是一些地方、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真空和断层。因此,必须变革我们传统政治体制的设计起点,改变对“官员无私”的假定,实行高激励、严约束。如果我们把党的干部都当好人,要监督机制有何用?改变了对“官员无私”的假定,接下来监督机制就得跟着变。要变上级监督下级为下级监督上级,变领导监督群众为群众监督领导,变少数人监督多数人为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变公仆监督主人,为主人监督公仆。这样一来,老百姓有了监督权,说话有人听了,才能使我们党的干部受到外部的压力和外在的制约,去真正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才是民主的真谛所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真谛所在、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