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峰
摘要:道德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堂除了理论知识教学,道德教育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教育;教学措施
一.关于德育
德育,即道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具有目的和计划地影响国家公民在政治和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其中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本文重点研究和讨论的是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针对学生群体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给学生带来系统化的在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和推进,学校德育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德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
小学阶段的德育以社会公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纪律意识为基本教育内容,同时进行适当的政治和法律相关的常识,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基础的社会常识和国民道德,从小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德育一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教师也应更有策略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过分重视考试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家长越来越注重教育对子女日后就业和发展的影响。学校受到来自家长,教育市场等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智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于传授给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将大部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了课本内容的教学上,而忽略了本应该存在于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更在乎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本知识,语文成绩是否有效提高,而缺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意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教学目标。
2.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对象,教师应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自行去对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从小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愿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及考试成绩的有效提高。但是,仍然有许多语文教师采用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习惯性地给学生植入理论知识,程序化地给学生讲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词汇意义和作者介绍等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也严重影响的道德教育的有效进行,有的语文教师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部分,有的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要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却错误地采用了机械灌输的方式,只是简单告诉小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小学生缺乏对道德品质的思考,对德育的理解也只是短暂的,浅薄的,并不能真正掌握德育知识。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1.将德育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主题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中的道德意义,将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因为这些德育内容是隐含在语文课本中的,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太能感受到和自主学习到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时语文教师就应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地渗透。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颐和园》时,除了对文章基本内容的讲解,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其更深层的内容,即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爱国精神,成为一个有着民族意识的爱国公民。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写景的课文时,教师除了带领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词汇语句,领略桂林风景的秀美,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外,也可以引发学生对维护美丽景色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小学生也更愿意和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老师交流和沟通,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安排,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减少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时间,尊重和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例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先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司马光砸缸这件事情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再适当添加道德教育,可能有学生会觉得司马光勇敢聪明,也可能有学生会认为司马光太冒险,不管是什么看法,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并鼓励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小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被老师尊重和重视,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更愿意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平等的交流会让学生和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使学生愿意了解教师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道德教育。
3.适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不同于以前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的年代,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他们受到几代长辈的宠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体谅他人,独立性不強,也体会不到生活的不易,容易随意浪费食物。语文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考虑到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生活,有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孔融让梨》这一篇经典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孔融把梨子让给家人这件事情,引导学生学习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德,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可以教育学生在平常学会多与周围同学,朋友,父母长辈分享。除此之外,小学生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时,教师可以适当对古诗进行拓展讲解,结合时代特点,告诉小学生我们日常吃的米饭的来源,让小学生意识到食物生产和制作的不易,教导学生尽管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也要珍惜凝聚了很多人辛苦的食物,绝不能浪费。
参考文献:
[1]赵志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5 (30).
[2]王忠伟.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 (2):162-162.
[3]尚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 (30):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