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激發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被动知识接受转变为对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教师应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激发学生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们的思维培育,让其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研究性学习能够集中体现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意愿,是提升学生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高效学习方法。下面笔者就为大家分享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引导并辅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策略,希望对大家的生物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建议。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疑,激发其生物知识研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们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开展和持续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行为以及情绪变化并且有意识地引发学生们对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意愿。例如:教师在展示学习内容的时候不再把结论全部呈现给学生们,而引导学生们根据已知线索探究生物现象的发展趋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推断发现问题、解决疑问,当学生们所提疑问与学习主题有关或者涉及其关键所在,学生们会因此获得包括教师在内的赞扬。这种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会成为一种无可抵挡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激增。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节的时候,笔者只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呈现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段的向日葵的图片,学生在发现向日葵的花盘在不同时段会随着太阳的方向而转动后,教师技巧性地实施了教学等待,此时学生们就会对向日葵花盘随着太阳转动的方向而转移的原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进而对这种自然现象产生自主探究行为。由此可知,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们去探究,也要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不着痕迹地指引学生们思考和探究的方向,让学生们对教师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产生疑问并形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愿。
二、帮助学生营建合作探究学习环境,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物教学实践中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营建合作探究学习环境,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信息交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学生间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处理“伴性遗传”相关内容的时候,就采取了上述策略。笔者设置红绿色盲的发病案例,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种病症的致病原因。这种不限思维方向的问题用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最为恰当。学生们有的从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入手,有的则借助遗传图谱寻找线索。在热烈的信息交换和结论辨析后,通过彼此间的相互补充,学生们最终把红绿色盲人员的家族遗传特点、遗传规律、基因表达正确地归纳总结出来。当他们对照教师幻灯片上最后的问题答案的时候,小组成员间相视一笑,都暗暗给自己也给同伴点了一个赞。教师的这种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生物课题的研究者,让知识的学习过程成为课题的探究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情感目标的高效融合。而组内的合作和组外的竞争能力引发了思维方式的碰撞和思维空间的拓展,对学生们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极为有利。
三、提供实验场地和器材,辅助学生完成科研实践
很多生物知识和技能需要以实验为载体进行传递。当学生们真正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们提供实验场地和相关器材,帮助学生们完成科研实践任务,让他们有亲手操作的机会和获取直观感知的可能。例如,在学生们开展对《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研究性学习时,笔者检验了学生们拟定的实验目标、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案,建议他们设置对照组,根据单因子变量的数据变化来验证实验结论,并为他们提供了烧杯、量桶、玉米种子、绿豆种子和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在实验进行期间,教师通过植物牙胚的发育情况警示大家挑选种子的重要性,并对学生们开展实验的装置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实验过程中对植物生长情况的监测以及实验结果表述的严密性等进行了指导。
通过对学生生物科研实验的指导行为,教师发现生物实验能带给学生们直接的感官认知,有效激发学生们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激情,并且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了学生们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了敢于猜想、富于创造的科学品质。
四、指导学生总结反馈,帮助其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
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结束的时候总会需要总结报告,让学生们总结课题研究的最终结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而学生们往往在总结反馈的时候长篇大论却无的放矢。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指导。一方面,让学生们学会中把控内容表述的关键词和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成败的原因及对以后研究性学习的启示,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对所研究的生物知识的汇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过程看结论,通过本学科不同模块或者跨学科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相对完整的生物学知识框架。只有学生们具备相关的总结反馈能力,以后的科学探究行为才有了标准,实施起来也相对容易得多。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鼓励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认为课题研究活动重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辅助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其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