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民
【摘要】黑格尔曾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发现问题、思考答案、解决问题的动力源泉,是一名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得最活跃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的兴趣程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那么,怎样正确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我们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呢?这是每个高中生应该深入了解并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高中学生能否学好高中数学,对数学保持学习研究态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探索精神;教育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数学内容的抽象程度加大,这些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差距更大了.不再像初中数学的学习那样,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时候,高中数学成了从抽象到抽象的学习,从数字转换成数字的枯燥乏味的无趣学科.这样的学习模式让很多学生无法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这也是一些学生进入高中后却开始厌恶数学的原因.因此,如何重新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中生不能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分析
首先,刚进入高中的我们经常还带有初中时的思维定式,不善深入思考,不懂得通过学习课堂中的数学知识系统地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过于依赖辅导资料或教师的方法讲解.再加上许多我们不善于通过理解去记忆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通常都是靠死记硬背,不懂得去深入挖掘这些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和用途,更不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其实我们在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每个模块单元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只要我们懂得将学习内容纵向或横向串联在一起,就能形成完整的框架.其次,由于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我们的听课效率较低,经常抓不住要点,对学习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导致高中生渐渐失去学数学的动力.最后,许多学生学习目的较为单一,往往是为了高考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学数学,体会不到数学的学习是为了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数学其实在帮助我们培养更加科学严谨的思考习惯.高中是个艰苦学习的阶段,如果我们适应能力较差,心理上无法承担学习带来的压力,很容易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高中阶段,我们常常会碰见各种问题,容易产生心理负担的学生也很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案
(一)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多肯定自己
笔者发现,许多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或多或少地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十分负面的理由,例如,自己就是天资不够聪明,再怎么刻苦努力都没有用;自己没有好的数学天赋等等.长期下来,他们就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学生在面对自己不理想的成绩时,一定要理性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不要盲目地给自己找学不好数学的借口,消极暗示只会给自己增加更沉重的负担,使数学学习陷入死循环.另外,我们应该积极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数学抽象概念换成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来理解,激发自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形结合是将数字与图形对应和结合起来进行数学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知识水平还不算高的高中生来说,形象的图形表达确实更能够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图形、线条、色彩看上去更加能被高中生接受和吸收,因此,这样的学习方法更能够让我们产生兴趣.高中数学知识大体上可分为集合、命题、三角函数、复数、排列组合及概率、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线性规划、程序框图、三视图、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比较大小等.这些太过繁杂的知识点和逻辑联系让许多学生难以及时消化吸收,很容易使他们对数学感到害怕,而数形结合法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数形结合的方法简单明了、化繁为简,让学生能轻松记忆.
(二)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
教师也要多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们也要培养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对教师来说,首先应做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教师要始终把培育人才的任务、教书育人的宗旨放在首位,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主体地位,感受到尊重与信赖,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让他们喜欢上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我们也要认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变成我们的主场、乐园,让兴趣变成数学学习最有效的保鲜剂.高中数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我们的数学知识要灵活运用,关注生活细节,学会灵活的数学思维方法,让我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角度应用.教师让课堂教学激发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努力做到:讲述实际问题时数学模型化、可操作化、化死板为生动、化难背为顺口、化抽象为具体、例题分析变式化,思路方法最优化,等等.
综上,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我们不断建立自信,同时自主培养学习数学的意识和兴趣,自信的人从不惧怕失败,因此,想要培养我们的数学兴趣,首先我们要找回学习的自信,学会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石志烓.例谈数学学习中如何克服思維定式的负效应[J].中学数学,2012(1):45.
[2]袁芳.高中生数学理解困难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5.
[3]李希友.浅析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消除[J].高中数理化,201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