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娟
摘 要: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中倡导以学生作为主要地位,并实行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小学语文;评价研究
教师在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时候在合适的利用评价的语言以及评价的口气,还有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中评价低效的原因
1.随意型的课堂激励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毫不在乎,并且不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思考就做出含糊的夸奖,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的想法像光一样稍纵即逝。就如在一位教师讲解《笋芽儿》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位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说:“竹妈妈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它给孩子披上厚厚的衣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啊。”多好的感慨啊!但是教师在听完这句话后,却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价,而只是用几句简单的评价来含糊带过,然后又继续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后这位回答的学生说到竹妈妈如果不给笋宝宝披上厚厚的衣服,那么笋宝宝就容易被冻伤的。多么有远见的孩子啊。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给孩子着想,又被多少孩子认为是阻碍呢。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精彩评价通过几句简单的肯定,那这样的评价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进行评价更容易打击学生对于课堂回答的积极性。教师太注重“教”的进度,而对学生所学成的效果没有太过重视,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禁锢中。
2.单调的课堂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语言的单调也是現在的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好”,“真好”,“真棒”“回答的很对”,“真聪明”,根本没有一些创新的语言。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说这些单调的激励性评价会让学生感到很迷惑,会去想到底怎么好了、到底哪里优秀了、怎么就聪明了,学生在一节课堂上听多这样空乏单调的夸赞词,也就感觉索然无味了。那么教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在教学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这样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单调性的激励评价反而让并不活跃的课堂变得更为枯燥,所以教师要对评价的语言进行改变,使评价变得更具有感染性。
3.骄纵型的激励性评价。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不敢或者不愿意去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味的表扬,使学生并不能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错误,那么这样的评价使得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一错再错。
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时候,叫一位同学来进行课文的朗读,然后这位同学用结结巴巴的语句艰难的读完了第一段,但是这位教师却没有为学生指导错误,而是对学生说:“你读的很好”。试想一下,这是真的读的好吗?虽然说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但是这样骄纵性的评价反而会让学生看不清楚状况,进而不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以至于满足于现状不愿继续前行。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是正确的,但是要用对评价的语句,对上述例子中的评价应该是表扬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并且指出学生应该怎么去努力做的更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继续发展。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1.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每一位学生的身上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都会有突出的地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全部都“一刀切”,把学生独有的特点给直接带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
比如:在语文的练习中,有些学生的作业字迹清晰,有的学生字迹潦草,也有的学生为了赶快做完作业态度就相当的不认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字迹清晰的本子上写上下次继续加油。而对于字迹潦草的,教师也不应该去批评,而是应当去本子中寻找写的漂亮的字,并在其下面画上横线再写个大大的“好”字,那么学生看到这样的评价在以后的练习中也就能够好好对待语文作业了。
教师利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的方式,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为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能够更加的愉快。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正在成长的参天大树,等待教师们的挖掘。
2.真诚的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虚伪的,因此评价的过程不仅是语言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间的互动,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评价中的真实情感,这样才可能打动学生。
3.适度的进行激励性评价。
对于激励性的评价,教师应该的合理使用,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评价,不应该大肆夸奖,并且在评价的程度方面应该把握好轻重。适度的评价并不只是对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学生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评价,学生倘若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就可以给予很大的鼓励;然后主动性上来以后,就应当要控制评价的度,以免学生自大。[1]
激励性评价主要在于教师去对学生的闪光灯进行挖掘,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鼓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2]
参考文献:
[1]周鸿.新背景下的教育评价[J].教育教学刊;2017年.
[2]王威.课堂评价运用探究[J].读写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