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秀
摘 要: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教材、教师、网络信息中心、多媒体,从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转换操练、角色转换五方面构建大学英语读写译能力培养多模态教学模式,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更好地培养学生读写译应用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大学英语;读写译教学模式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时代的进步及各高校应用型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学习兴趣的提高,违背了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育理念——个性化、合作化、模块化教育。仅依靠语言文字表达意义的传统教育应与视觉、听觉、图像及动作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1-2],传统教学不得不由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变。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作为有效的工具推动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向多模态化。大学英语读写译能力培养一直是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职场中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具有阅读并翻译英语文献、产品说明书等能力,是否具有有效进行书面信息交流能力,是否具有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探讨多模态下的读写译能力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二、多模态话语
模态指某种媒体表达信息的特殊方式,是既对比又对立的相互依存的符号系统[3]。模态指人类通过视觉、感觉等感官与人、机器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进行互动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5]认为,话语意义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构成。该理论框架主要由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及媒体层面五个层面构成。文化层面指以文化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话语模式的体裁结构潜势。语境层面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构成,没有文化层面,则无法实现语境层面。意义层面涵盖了话语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及谋篇意义。形式层面指每种模态都有實现意义的形式系统,如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视觉性、听觉性、触觉性表意形体及其相关的视觉语法系统、听觉语法系统和触觉语法系统。各系统相辅相成。媒体层面由语言和非语言两类构成,指话语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语言形式囊括纯语言和伴语言,非语言形式指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及网络平台、PPT、语言实验室等工具。多模态话语形式主要由语言、图像、音效及手势动作四个方面实现。多模态化主要指多种模态相互结合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
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胡壮麟和顾曰国是国内最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的学者。胡壮麟区分了多模态符号学与多媒体符号学,指出新世纪是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化,应重视多模态的识读能力的培养。顾曰国讨论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朱永生指出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张德禄探索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理论框架。较多研究者对多模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多模态语境应用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多模态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及多模态PPT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纵观研究成果,多模态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应用于大学英语读写译能力培养的研究薄弱,很多问题还亟待研究论证,如多模态下读写译能力培养模式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译综合成绩?因此本文将借助多模态话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多模态角度下的大学英语读写译教学模式构建。
三、多模态读写译教学模式设计
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实现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情景操练,即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对“可资利用的设计”进行处理;明确指导指教育者积极指导学习者学习,激发他们自主探求扩展知识并将新知识转变为更高程度的理解力和表征力;批评性框定指学习者根据教育者的指导,依据自己的政治、文化及价值观等知识体系对事物进行批判性的理解和选择;转换操练指教育者帮助学习者把“重新设计”过的产品应用于不同语境,生成新的意义;角色转换指教育者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模拟的交际语境,以达到知识的重构[6]。研究者遵循New London Group的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五步骤对读写译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扩展性的多模态教学设计。
(一)情景操练阶段
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教师以课本内容为依托指导学生使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查阅,如使用搜索引擎Google、百度及资源库如维基百科、参考大全及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等。师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人机互动,如通过QQ、微信等探讨学习中的困难,通过在线辅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同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模态的报纸、杂志如纸质和电子版的《中国日报》及浏览网络媒体培养学生多模态文化信息读取能力。
(二)明确指导阶段
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了解背景知识,熟悉词汇,课中讲解课文重难点、答疑及问题讨论,完成课后作业等;写作训练则根据所学内容撰写摘要或对某个问题撰写评论;翻译训练可根据课文重难点段落进行英译汉或汉译英双向练习。课中,教师语言与非语言多模态结合,让文字配上图像、动画、声音等,使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模态PPT的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视听模态让学习者通过视觉、听觉、视听结合获取相关信息,实现概念意义到人际意义的深化。
(三)批评性框定阶段
学生在此阶段根据自己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批判性吸收并进行自我纠正。在读写译能力培养中,通过多模态PPT进行学生成果展示,如作文及译文佳作赏析。批评性框定可扩展为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拨及总结评论结果,以达到知识内化。在写作能力培养中,学生可通过句酷批改网给出的错误信息提示,轻松完成自我纠正及自我知识拓展。
(四)转换操练阶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模拟的真实语境,生成新的意义。只要教师恰当地选择与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材料等,就可为学生创造模拟的真实语境,多模态性就可在课堂中充分地发挥作用。写译能力培养中,以多模态PPT图片展示重点知识、翻译结构及写作结构,学生可较易完成写译练习。
(五)角色转换阶段
语言离不开语境,多模态选择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交际背景信息。阅读课中,如阅读材料为故事,教师可通过多模态PPT展示相关的生动故事,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来快速理解材料,然后教师提供另一个真实的语境,学生便可轻松地进行角色转换扮演。翻译能力训练中,也可先用PPT图片展示相关内容,并配以关键文字说明,如CET-4翻译真题“中国茶文化”,可先用图片展示中国功夫茶、咖啡、古人喝茶等图片,配以“Chinese KongFu Tea、Coffee、Tea in Ancient China”等文字说明。写作能力訓练也可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先小组讨论主题、产生原因及个人评论等,然后小组汇报,学生根据视觉、听觉等感觉很容易组织好写作内容,实现多模态的优化。
四、调研及讨论
研究者对实施多模态读写译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并了解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认可度。此次问卷通过问卷星对2018级工程造价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20人进行了线上调查,问卷有效率100%。调查结果表明,在教学模式上,学生的满意度为80.6%,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模式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多模态读写译教学模式要求教材与多媒体PPT、网络的相互协作。教材是基础,提供具体信息;教师是引导者;网络信息中心是信息工具;多媒体PPT突显重难点信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效结合,学生能快速、清楚、全面地接收信息,改变了学生单模态学习的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如何制作多模态PPT仍是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2]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研究,2012(2).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4]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6]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