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仙芝
[摘 要]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需要实验材料的辅助,但是实验材料的配备普遍不足或不及时,对科学教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破现有实验材料的限制,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及时准备易耗材料、补充完善零散的材料、收集废弃可用的材料、自制有结构的材料等途径,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关键词]科学教学;实验材料;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0-0054-0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指出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要有实验材料来支撑,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众所周知,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准备存在很多问题。就拿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来说,近年来虽然上级主管部门给学校配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但基本上都是原来自然课的演示实验材料,而且数量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同时,每册教材虽然配备有一个工具箱(很少有学校购买),箱中的实验材料有塑料量杯、温度计、小车、透镜等,可以为实验提供帮助,但是蚕、桑叶、鱼、水草等实验材料很难统一配备,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另外,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循环使用、财务报账困难等原因,导致实验材料无法及时配备或补充。没有实验材料,科学教学难以展开,更不用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了。如何解决科学教学中实验材料准备不足的问题呢?下面,笔者就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现有材料
自然课的实验仪器虽然不能满足科学探究活动的需要,但只要合理使用,还是可以继续为科学教学服务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整合。一些基础实验仪器,如酒精灯、烧杯、铁架台、水槽、弹簧秤、钩码等,不管课程如何变化,教学都离不开它们,教师必须先把这部分实验材料整理出来,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添置。对一部分特殊的实验器材,如凹透镜、人体消化系统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动植物标本等,教师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将它们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体消化系统模型,直观展现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形状,加深学生的印象。
自然课中有些实验材料,如杠杆实验盒、物体沉浮实验盒等,与科学教学不匹配,但质量很好,不像科学课配套的材料是塑料做的,太轻巧,稳定性不足,会给实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部分材料,学生探究实验的效果会更好,更能有效地为科学实验教学服务。
二、及时准备易耗材料
让学生准备常见的易耗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参与探究活动,使实验材料更加丰富、具体、生活化,还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通常,笔者把每学期第一节科学课作为“开学教育课”,根据教材目录把本学期所需要的易耗材料一一列举出来,并注明大概要使用的时间,打印张贴在教室的课表旁边,同时让课代表及时提醒督促其他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多,为了把易耗材料的安排落到實处,笔者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准备材料,可以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一课需要澄清的石灰水,笔者就让学生用旺旺雪饼等食品里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泡水,制成石灰水;《认识岩石》一课需要稀盐酸,笔者就要求学生买醋精代替稀盐酸。这些材料容易得到,学生热情高涨。
对一些不易寻找或购买的材料,笔者请求校门口小卖部帮助购买。如蚕、桑叶、各种土壤等材料,学生花很少的钱就可以顺利完成材料的准备工作,比到处找都得不到强多了,这一举动得到多数家长的赞同。
三、补充完善零散的材料
科学教学经常需要一些零散的材料,如吸管、塑料泡沫、包装绳、包装袋等,这些材料虽然常见,但短时间内难以准备齐全。笔者要求学生在家准备一个“百宝箱”,一开学就布置他们在生活中注意留存,这样上课时就能得到比较齐全的实验材料了。另外,还可以发挥家庭的优势,让家庭分别准备材料。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力在哪里》等课需要用到金属垫圈、小木块、玻璃弹子等材料,这些材料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和一定的规格,如果让学生分别准备,材料肯定参差不齐,不利于实验的开展。教师可让经营五金建材的家庭发挥优势,准备这方面的材料,以获得好的课堂实验效果。这类材料只要教师保存好,以后可以继续使用,一劳永逸。
四、收集废弃可用的材料
科学教材涉及天文地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方面,教学时需要很多意想不到的材料,且这些材料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变废为宝,积少成多,不能等到需要某种材料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备下。有些材料,如瓶盖、易拉罐等,对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讲可能是垃圾,但对科学课来说却是宝贝。又如,瓦楞纸、坏了的乒乓球等,是研究抗弯曲能力的好材料。生活中的一些石头,很少有人去研究,但教学《认识常见岩石》时,教师可以多捡一些像花岗岩、长石之类的石头,以备上课时用。每件物品都有其可利用之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废弃物品的教学价值。
五、自制有结构的材料
要高效地上好每节科学课,仅靠“一个模式的配备材料”或者“一个样子的标准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用自制的有结构材料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自主探究。如教学《固体的热胀冷缩》时,实验室只有铜球这样一种可以研究热胀冷缩的实验材料,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让学生信服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笔者想做其他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实验,可是实验室里没有这样的材料,就想办法自制材料。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笔者利用指针的偏转度将材料受热或遇冷产生的现象进行放大,使学生看到实验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做小孔成像的实验时,若按照教材,小孔成像实验盒是由长方体的纸盒子做成的,即在两个底面都挖个方框并分别贴上半透明的纸和锡纸,然后在锡纸上扎个小孔,但是看到的像并不清楚。笔者采用以下改进方法:找一个卷纸的筒芯,一头用半透明的纸蒙起来,然后用硬卡纸卷在筒芯上卷成筒,接头处用透明胶粘牢(筒芯可以紧贴卡纸筒内抽动),接着在卡纸筒的另一端蒙张小纸片,中间戳个小孔。改造后的小孔成像实验盒由于可以调节焦距,所以实验效果非常好,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充满灵性与活力。
综上所述,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过程。从教育的层面来说,科学实验材料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重视,还需要学校与有关部门重视、关心和支持,才能逐步完善和健全;从教学的层面来说,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材料的典型性、安全性、教育性等,教师要考虑周全,才能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