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
高盐饮食除了与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直接有关系外,还会影响人的身材和皮肤。
首先,含盐调味品的咸味会促进食欲。所谓“好厨师一把盐”,食物口味重了,你不知不觉就想多吃,让减肥大业难以成功。
其次,盐会增加体内水分潴留,使体重上升。那些所谓的纯果蔬减肥法,都建立在少盐基础上。盐少了,水分排出体外,一两天内就会看到体重有下降。
第三,盐吃多了会促进尿钙排出。成年累月之后体内的钙过多流失,就会带来早早弯腰驼背、肌肉僵硬的结果,亭亭玉立的好身材就会被毁。
盐过多时,皮肤容易水肿,特别是在女性月经期之前,身体不适、皮肤肿胀的情况会更为严重,明显影响美容。
盐会使血液渗透压升高,于是水分从皮肤等组织进入血管中,对干性皮肤的人来说,更加剧了皮肤缺水的状况。
现如今,我们有很多包装食品是从超市直接买来的,它们是盐的重要来源,千万不可忽视。所以,要想真正减盐,不仅要管好厨房里的盐,更要管住购物袋里的含钠食品!
购买超市食品的时候,怎样才能管住那些隐藏在各种食品里的钠,实现限盐的目标呢?
有些食品属于“天生高钠”,也有些食品属于“必然高钠”,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
重点1:即食海产食物
海水是咸的,晒干、烤干会让盐分浓缩,因此各种海鲜干货都属于“天生高钠”含钠食品。而部分海产品加工中可能还要加入一些盐和味精,做成零食和小菜,那含盐就是高上加高了。比如即食的海苔(特别是风味浓郁的韩式产品)、烤香的鱼片干、鲜美的鱿鱼丝,无论哪个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高钠产品,其咸度远超过日常菜肴。
各种腌渍食物,如韩式腌八爪鱼、腌小鱼干、腌裙带菜、腌海带,都属于“必然高钠”食品。这里之所以要提一下韩式小菜,是因为它们既甜又咸,在甜味的掩盖下,钠含量更高于普通咸菜。韩国学者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发现,每天摄入腌制海产品,会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28%。
重点2:各种熟肉、熟鱼制品
中式火腿、香肠、火腿肠、培根、腊肉、肉罐头等肉类加工品都是高钠食物。这些直接入口的肉类熟食,为了延长保质期,都会加入不少盐。同时,熟肉中为了防腐和发色会加入亚硝酸钠,为了保水嫩滑会加入复合磷酸钠盐,为了鲜美还会加入谷氨酸钠(味精)和核苷酸钠……吃100克熟肉,就相当于吃进去3克左右的盐。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经常食用肉类加工品会增加患高血压风险。此外,那些豆豉鱼罐头,各种小鱼、贝类做成的袋装熟食,也一样基本上是咸味浓重的。
重点3:各种咸味零食
有些人气零食就是用浓味来博取印象的,比如辣条、泡椒凤爪、牛肉干、盐津话梅等,还有薯片……这些零食咸度都是相当可观的,其中钠含量惊人。
重点4:鲜味调味品、各种汤料和调味酱
凡是加了增鲜剂的食品,钠含量都不会低。这是因为增鲜剂毫无例外都是含钠的,谷氨酸钠(味精)的含钠量是盐的1/3,而鸡精(含有味精、核苷酸钠、琥珀酸钠等,并含有盐)的含钠量是盐的1/2。各种浓汤调料、鸡粉、海鲜汤粉、香菇酱、香辣酱、沙茶酱、番茄酱、蚝油、虾酱等调味品,全是高钠产品。
很多食品真的不显得咸,但其中的钠含量并不太少。今天咱们扒一扒它们的伪装。
重点1:饼干、面包类焙烤食品
制作饼干时,为了疏松多孔,都要加入碳酸氢钠(小苏打),它的钠含量不比盐(氯化钠)低多少。何况有很多饼干本来就是咸味的,还要额外加盐。
制作面包时,为了控制酵母生长速度都要加盐,很多产品中高达1%左右。同时,为了避免面包发霉,其中要加入丙酸钠;为了避免面包变干,其中要加入硬脂酰乳酸钠。
重点2:挂面、拉面、饺子皮等面制品
为了口感筋道,做面条、拉面、饺子皮、馄饨皮的时候,都要加入盐,甚至很多产品还要加入碳酸钠(纯碱)。
重点3:酥脆和蓬松的面食品
酥脆油炸食品不仅加入盐,常常也加入碳酸氢钠,使其口感更加疏松。油条、薄脆、馓子等,都是要加这两样配料的,所以它们都是高钠食物。
蓬松的枣糕也好,松软的玉米饼、过度松软的馒头包子,往往要加入膨松剂,其中碳酸氢钠是主料。
重点4:含钠饮料
一些甜味饮料中含有钠,虽然看起来几十毫克的钠不多,但因为饮料一喝就是几百毫升,一天喝一两瓶,钠摄入量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电解质饮料,用来补充过度出汗所损失的钠,所以钠含量更多。
怎样知道食品中加了盐?最简单的方式是看一下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
比如说,在买坚果的时候,有些产品的配料表一项只写了坚果原料,其他什么配料都没有。这样的就是原味坚果,钠含量通常是很低的,每百克中的含量不会超过100毫克(天然食品中也会含有微量的钠)。如果配料表里有“盐”这一项,甚至还有其他一些含钠添加剂(比如谷氨酸钠、糖精钠等),那么它就是调味坚果,其中含不少钠盐。
购买水果干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某种葡萄干的配料表里写了盐和植物油,而另一种产品的配料表中除了葡萄之外什么也没有,那么它们的钠含量一定会有不小的差距。
又比如说,纯番茄酱、番茄调味酱、番茄沙司不是一样的东西。纯番茄酱的配料表上只有“番茄”,钠含量非常低。番茄调味酱中加入了盐。而日常用来蘸薯条的番茄沙司则可能加入了盐、糖、有机酸、增鲜剂、增稠剂等很多配料,钠含量高得多,补充番茄红素的营养价值则下降很多。
那么,同样都是加了盐,怎么知道哪个加得多、哪个加得少呢?这就要仔细看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
按我国法规,所有预包装食品都要注明其中的钠含量。钠和盐是这样换算的:
1 000毫克钠 =2.54克盐
在同类产品当中,把那些钠含量高的产品,换成钠含量低的产品,就能轻松减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