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时候,就是那么一个瞬间,那么一句话,你就有了动笔的欲望。
这个小说缘起于某日一个朋友说起他在南京的一家酒店,房间窗户正对着玄武湖,还能看到台城,然后他说,玄武湖可真小,小得他都不屑跳下去。我便想起韦庄那首著名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于是乎,“台城柳”三个字就那么浮出水面,我想,这该是个小说的名字。
然而除了小说题目,其他的一切都还只是氤氲之气,还只是混沌一片。我并不知道我具体要写什么,就像是偶遇一个入了眼的房址,你大概知道了什么样的房子才不会辜负了这样一个地方,但是你不知道那何日才会建好的房子的结构和质地,不知道这院落的迂回和曲折,那依然是一个空房子,等着你用情节和细节把它填充。
你却大致知道什么风格的房子适合这样一个房址,是的,你大致知道,这只能是一个有关时间、过往和情感的故事。而故事的主题是辜负和弥补。
我记起很多年前的一个国庆,北京的秋天依然明朗清爽,我的一个朋友邀我去他的学校游玩。我去了,见到了他。我们很多人,一起打乒乓球,一起去地坛公园游玩。那日的游人实在太多。后来,他到我的学校找过我好几次,带着苹果和笑容。后来的后来,我去了美国留学。我有时候会想起他。比如看到大海的时候,我就记起他曾说过,将来要买一辆红色的跑车,要带一个长发的姑娘去海边兜风,然后他说,他也可以捎上我,虽然我是短头发。
去国十年,我收到了他的一封电子邮件,他的语气很兴奋,他说他一直在寻找我的联系方式,你一定猜不到我是怎么找到你的邮箱的。我等了好几天,非常冷淡地回了几句话。他便不再回复我,过了几个星期,我心里有了些愧疚,就又简短地回了一封信,但是他不再回复我,一直到现在,他一直没有回复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那时是怎么找到我的邮箱的。
这样又过了十年,十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的人在生命中进进出出,到了现在,终于知道要珍惜那些真心待你的人。于是我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故事基本是虚构的,而要表达的意思却清晰可辨。那些被旧时光辜负了的人,从过往的河流里迤逦而来,在岁月的三棱镜里翻转沉浮,光影斑驳。你知道,那样的一种情绪,那样的一种内疚,那样灰暗人生中依然被人惦念的一丝光亮,就是你试图在小说里表达的。
然而我还是不能动笔。故事构架基本已定,我缺乏的是对南京那个城市的感受。而对于一个城市最贴切最直观的感受只能是来自本人的亲身感受。
于是我想去一趟南京。南京,南京,那个六朝的古都,那个浸润了太多故事和时间的碎屑的南京。于是我准备趁着回国的机会,去南京看看。去之前我联系了南京的一个好友,然而她彼时正在新加坡。她知道我要去南京,特意从新加坡飞回南京,陪着我在南京游逛。我们站在台城上,看到城墙一边是玄武湖,湖水平静如绸,灰蓝的缎子平铺在那,像是看尽了六朝的风雨和变迁。而城墙那边就是南京城,一座座玻璃高楼鳞次栉比,在时光的风中纹丝不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把这些写进了小说里。
我没有想到的是去年年底我又有了一次机会回到南京,参加江苏作协的海外作家到访计划。我在南京看了很多地方,都是喜欢的,很喜欢的,然后又遇见了不少南京的作家朋友,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我心里是极佩服的。机缘巧合,这篇小说又被南京的《雨花》杂志看中刊发,想一想,我和南京结的真是一个至纯至善的文缘。
在小说里,男主角的棱角被岁月渐渐磨蚀,他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往对她的冷漠。岁月对她是仁慈的,对他也是,对我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