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秋音
摘 要:在智慧校园大背景下,探索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之路尤为必要。本文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对中职学校的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加强统一认证、数据平台和门户平台建设,统筹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的素质四个方面来优化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智慧校园 教学管理 信息化 中职学校
一、背景和必要性
1.现实背景
近几年教育部陆续颁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八大核心目标和实施行动,从而让信息化成为了国家一项战略,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智慧校园理念是一种以面向学校师生个性化服务的应用,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相关应用服务融入学校统一的应用服务领域,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或门户,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查询和交流的平台。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应构建一套符合中职教学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让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趋于完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一是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二是为教学管理的决策者提供准确及时的管理信息,教学信息化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各项决策的教学方面的信息。三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使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建设向智能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教学活动参与者在教学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高效率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中的数据信息存在“孤岛”
目前在很多中职学校,各个处室部门的条块工作有各自己独立的应用软件、用户界面和数据库,并由各部门自己管理。例如学生管理是一个应用和数据库,财务管理是一个应用和数据库,教学管理也是一个应用和数据库等。这些相互独立的数据库使得各项工作无法快速正确传递,导致学校相关部门服务不及时和管理不到位。
2.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未能“完全信息化”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是直接从企业购买,并非定制开发,以至于直接购买的系统因为不符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并不能充分应用其全部功能。同时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各类教学管理软件和算法无法满足当今教学管理的扩展和延伸,这些不能信息化管理的教学模块,只能回归到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中,所以未能实现全部教学工作的信息化。
3.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
部分中职学校急于达成信息化教学管理目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了解,在制定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推进方案时,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师生并不接受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同时学校缺乏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导致教学信息化平台管理和维护缺乏职能部门常规更新和有效监督,从而进一步加剧问题产生,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搁置。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优化路径
1.规范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
(1)实施“集约和扁平并存”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是院系二级管理,所以信息化教学管理也必须实施“学校-系部”的二级模式和“重心偏下,集权分权共存”的教学管理权责管理,学校主要是在信息化平台的架构、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教学流程的管理、教学制度的制定和教学实施的监督等方面实施宏观信息化教学管理。系部二级部门主要是进行一些事务性和服务性的信息管理工作,包括教学日常管理、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等。同时学校重组教学管理组织,要打破处室的功能限制,将全校教职工根据不同权限统一在同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中,打造教学的集约化和扁平化管理模式,从而缩减二级管理的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2)成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它包括信息化基础建设、教学计划编制、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规范评价、教学质量监控。确定各个组织机构或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运作模式。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是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最高权威机构,其与所属五个工作委员会均在同一个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教学管理相关工作。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及所属五个工作组织委员会的架构如图1所示.
2.搭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学校各个系统的用户和身份众多,为统一协调管理,学校要遵循统一规划、顶层设计的原则,支持未来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从技术角度把学校数据资源、身份认证和访问界面的集成,搭建统一身份认证与管理平台,能实现身份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从而达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强化学校身份账号的管理权限和能力。
(2)统一数据管理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平台,整合各个系统的数据,提供查询共享功能,各处室、系部都能对主数据库修改或提取数据。学校可及时从主数据中提取所有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反馈,形成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总结性材料,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
(3)信息服务门户管理平台。信息服务门户平台是将学校校园网内的数据和各项应用软件进行整合,统一控制各类用户对信息数据和软件系统的访问和应用。各类用户从信息服务门户界面中登录,即可访问学校中集成的各种信息数据和应用软件系统。学校信息服务门户界面可按校园新闻、学生成长、教学资源、教务管理、OA系统、校外链接、公共服务、搜索引擎等部分进行整合,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用户身份权限大小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特定信息和应用的整合。
(4)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管理手段,要根据学校实际,定制教学管理平台中的业务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评教管理等教学方面的功能模式等(见图2)。在整个教学管理功能模式工作过程中,系统要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全面协调管理,实现功能数据相互共享、PC端和移动端的同步数据更新和操作等。
①基础数据功能模块。整个教学管理运行之前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导入以及相关参数的设置,同时系统需整合学校、家长、企业三方来实现对学生教学质量的全方位监控,学校里的诸多管理角色也需设定不同权限。
②学籍管理功能模块。用户能够在系统内对学生学籍进行相关的管理,包括学生异动、毕业、学生成长档案等信息。
③教务管理功能模块。教务管理主要为日常的教学管理提供便捷和方便,它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和实施,包括聘课、开课和实施。也包括选修课的开课、选课等。同时根据开课、日常调代课统计每位教职工的工作量。
④成绩管理功能模块。教学管理平台可设置成绩分制、课程成绩构成等,任课教师可随时录入学生成绩,学校可根据学分制进行奖励学分的管理,最后根据各教师录入的相关成绩自动生成学生成绩报告单。
⑤评教管理功能模块。系统平台可提供网上评教功能,它包括基本参数设置、问卷设置、网上评教查询等功能,通过评教的大数据对评教结果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管理归根结底还是靠人。首先,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要转变,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其次,要打造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学管理队伍,明确职责,并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出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创新潜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再次,要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定期组织他们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与培训,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则应当主动进行学习,增强培训效果,提升信息化管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參考文献:
[1]李庆.应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探索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J].速读,2015(7).
[2]王倩,刘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分析[J].考试周刊,2015(4).
[3]初浩然,许卉,祁峰.关于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优化的探讨[J].教育观察,2016(5).
[4]刘艳.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42).
[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Z].教技[2016]2号.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