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

2019-11-15 04:45李影
科技资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建设策略创新创业

李影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应坚持实践育人的基本理念,综合利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方面资源,推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人才创新研究与创业实践搭建良好的平台,进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该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出发,对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发展理念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践意义,分析相关的建设策略,以期对高职院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  创新创业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246-02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与渗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应做出调整,即打破传统以专业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结合社会经济發展需求,突出专业发展要求,围绕学生个性发特征,搭建实践培养基地,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宗旨。

1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意义

首先,创新型经济发展为高职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抓手。人才作为创新的载体,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极具优势,而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从服务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应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作出调整,通过创新理念在人才素质中的渗透,将教育创新融合到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中,进而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渗透实践育人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实践基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方向。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强调实践素养,要求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实现综合发展。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成果并不理想,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高职院校自身教育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的实践过程徒有形式,缺乏实效。针对此,高职院校应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协调政府机构、行业企业与高职院的资源优势,搭建系统完善的实践平台,将人才融入到实践过程中,利用实践情境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最后,人才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个体对于自身价值的探索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而在创新创业中展现自我个性也成为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但是这些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凭借一腔热血进行创新创业并不可靠,因此,从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渗透实践育人理念,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的创新探索与创业尝试积累经验,提供保障,进而为新时代大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创造良好的环境。

2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策略

2.1 依托政府主导,合理利用资源

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中,单纯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的支持,是引导实践基地建设方向、拓宽学生实践培养范围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应立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根据实践育人培养方案,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有序合作,一方面,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学生进入创业园区,利用园区的多项资源,支持学生的创新想法,探究合适的创业项目等,以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行业企业引导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根据市场导向摸索创新创业方向,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2.2 参与资金运作,巩固基地建设基础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如何拓宽资金来源、建立长效资金供给链条、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是保证实践基地有序运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中,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校企合作,获取资金支持,以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场地、办公、设备、人力、运营等费用开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交流,利用拨款、捐赠、投资等方式获得资金,以巩固实践基地的物质基础;利用市场方式加强资金运作,逐步推进“创新创业基金”的建立,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

2.3 完善制度规范,促进基地有序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要想实现长效发展,就应该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形成系统完善的管理规范,利用制度的力量引导各方协调合作,进而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应积极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明确政府、企业在基地管理中的职责与权利,推动管理规范的制定与落实;利用专业管理人员,形成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根据创新创业要求,对实践基地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4 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建设的课程依据,为提高实践基地的利用效率,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实践基地条件,为学生的技术训练提供机会,以体现实践育人的培养要求;推动创新创业模式的优化,打破传统从专业到创业的局限,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创新与创业,在实践中实现对创新创业的深入思考;利用实践基地培育优势,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指导,通过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创业咨询、融资服务等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效果。

2.5 加强教师培养,构建专业教育团队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需要教师团队的参与。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来看,思想上对创新创业缺乏深入理解,在实践中缺乏创新创业经验,难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等。针对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建设,一方面,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加强教师培训,渗透实践育人理念,促进其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对具备创新创业经验的人才的吸引与任用,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吸引其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2.6 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学生,因此,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则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完善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利用政策上的倾斜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道;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吸引成功创业人士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为学生建立创业“导师团”;完善硬件条件,从物质层面给予学生创新研究、创业实践必要的支持,缓解学生的实践压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立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推动实践育人培养基地建设,协调利用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人才培育机制,拓宽人才的实践机会,引导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中来。

参考文献

[1] 陈晨,夏青山.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65-70.

[2] 黄娉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跨专业融合的视角[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4):35-37.

[3] 赵丽,于生兰,段琼辉,等.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9):247-248.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建设策略创新创业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