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要:2001年,胡庚申教授提出生态翻译学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即在文学翻译、口译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中国新年》是由英国BBC执导,探索中国各地春节习俗的纪录片。此系列纪录片一经开播,受到不少观众喜爱,其中字幕翻译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论文将以其字幕翻译为例,从文化、语言、交际三个维度分析纪录片字幕翻译过程中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时所作出的适应性转换,以研究其传递纪录片内涵的方式,也对信息传播和翻译的教学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纪录片;字幕翻译;三维转换;信息传播
影视作品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影视跨国传播过程中,字幕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观众需要通过译语来了解影视作品中想要传达的信息,译语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作品的阐释程度以及观众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喜爱程度。由BBC执导地的一系列纪录片一经播出,即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中,《中国新年》是以“春节”为主题的三集纪录片,以地道英语向全球人民介绍了中国各地春节习俗。由于是用英语录制的纪录片,所以有些中国观众在观看时需要借助中文字幕来理解其英文解说。因此,本文欲以生态翻译理论为基础,研究此片中译者如何通过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来适应其翻译生态语境,以达到译文与原文的适应,从而准确生动地传递出纪录片中丰富的语言信息。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该理论基于2001年其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并于2008年完成生态翻译学的系统架构。该理论涉及生态学与翻译学,以生物进化论中的“选择”、“生存”等理论为基础,来对翻译本质、过程、方法、标准、原则等作出描述和解释。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即先由原文的生态环境选择译者,这也是译者适应原文的过程,再由已适应原文生态环境的译者去译文中进行选择。翻译的生态环境复杂,由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作者、读者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翻译中不得不进行多维度适应以取得最佳翻译效果。翻译方法侧重“三维”转换,即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方面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而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二、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特点
纪录片属于影视作品的一种。字幕翻译是将原电影的对白进行书面翻译,也是对原电影画面的视觉补充。英文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是将以原声口语为表达方式的源语言转化为译语的书面语的翻译形式。这种字幕被叠印在屏幕下方,和画面表达的内容形成呼应。所以,在翻译时需保证字幕与画面即时同步。有时甚至需要改变句型,将一句较长的话翻译成两个或多个句子。另外,由于英语和汉语形式不同,英语是字母文字,而汉语是一字一音。因此,汉语和英语在表达同一内容时所用长度不尽相同。在翻译时,字幕的长度应受到限制,往往要对原文中对读者理解纪录片没有帮助的内容压缩或删除。一般来说,纪录片或其他影视作品的字幕长度约为一行致两行,即十个字或二十个字左右。另外,由于是通过纪录片进行跨文化的交际,翻译时必定受到文化差异的限制。其中如文化负载词等如何翻译,这都成为纪录片翻译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中国新年》沿袭纪录片的语言特点,语言凝练,简洁明了,旁白解说性强,语言贴近生活,真实质朴。在翻译时也应该注意其语言的文体特点,尽量使译文保持原文风格。
三、纪录片《中国新年》中的三维转换
(一)语言维的适应选择
语言维关注的是翻译文本语言的表达,译者是否能在结构、修辞、风格等方面在适应中选择与原文和源语高度契合的措辞和句型。具体体现在纪录片字幕的翻译中,表现在中英语言中连词和介词的使用方面的选择适应,句子长句变短句的选择适应以及句型的选择适应等方面。
例1.We are here at the snow and ice festival in the northern city of Harbin where many families come to start their celebrations of Chinese New Year.
我们目前在北国冰城哈尔滨的冰雪节上。很多家庭来到这里庆贺中国农历新年。
由于字幕只存在屏幕下面很小的地方,一般不超过20个字。所以,在例1中,纪录片字幕翻译者为了适应纪录片字幕翻译的这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特点,使画面与内容能够对应,将一句完整的英文翻译成两句汉语。并且在翻译时将英语句子中的连词和介词删除,以压缩字幕长度,使字幕简洁明了。这种翻译方法即适应了纪录片字幕的特点,也适应了汉语鲜少使用连词和介词的表达特点。字幕翻译的删减还表现在以下例子中。
例2.Oh, I like it, this.
喔,我喜欢这个。
由于字幕翻譯是书面翻译,所以应尽量避免口语表达时无意识的语言,和一些重复信息以做到字幕翻译的简洁。如例2中,只保留了this的翻译,译为“这个”,在句子表达中起强调作用。
另外,语言维的翻译方法还体现在句型的选择适应。
例3.We will be helping to prep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year and spending the day gathering the ingredients for a healthy, wealthy, lucky and prosperous 2016.
我们将会帮忙准备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而且要全天收集各种东西,好让这个猴年健康富有,吉祥兴旺。
在上例中,英文句子使用了“healthy, wealthy, lucky and prosperous”四个形容词,以排比的形式展开,行文工整简约有气势。中文翻译为“健康富有,吉祥兴旺”,四字对仗,互相照应。汉语字幕在翻译时适应了原文的风格,不仅表达出原文中的意思,也将句子的简约、修辞和气势都翻译了出来。
(二)文化维的适应选择
文化维关注翻译的语境效果,着眼于翻译时译文是否可以传递出原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英语纪录片是跨国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BBC以其獨特视角来拍摄中国春节,并以地道英语进行表达。中英文化存在文化差异,在《中国新年》的纪录片翻译中,译者通过汉语字幕中文化维的适应选择使观众更好的理解其想表达的内容。
例4.The Chinese think that this year you are going to offend the God of Taisui.
中国人认为本命年的时候容易犯太岁。
在例4中,“offend the God of Taisui”译为“犯太岁”。由于观看字幕的观众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适应了纪录片翻译简洁的语言特点,并没有在其后做补充性解释。同时,也适应了中文文化系统,地道地翻译为“犯太岁”,而没有译为“太岁之神”,观众看后即可了解其中文化含义。
例5.I am a monkey, so this is my year.
我属猴,今年是我的本命年。
在上例中,“monkey”译为“属猴”,“my year”译为“本命年”。译者也适应了中国文化系统,使用了最为地道的表达属相的方式,准确明了的传达出原文想要表达的文化意蕴。
(三)交际维的适应选择
交际维关注翻译的人际意图,着眼于如何能表达出原语的“言外之意”。在交际维层面,《中国新年》的字幕翻译同样也表达出了纪录片中所传达内容的交际意图。
例6.The lengths people will go to, to be with their families at this time of year。
每年的此时此刻,人们跨越千山万水与家人相聚。
在上例中,译者将“the lengths people will go to”译为“跨越千山万水”,体现出了人们在经历过长时间旅程的疲劳与艰难,也体现出了人们为了与家人相见不惧万难的决心。
例7.I go home, my parents cook, cook a shed load of food and I eat it.
回到家里,父母做了一大堆饭菜,我会大吃。
例子中将“eat”没有简单翻译为“吃”,而是译为“大吃”,传达出了人们在春节时一家团圆的喜庆与放松和肆意享受美食在春节中的重要性。
生态翻译学以译者为中心为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以“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指导译者关注翻译的整体性,从而选择出选择适应度最高的翻译作为最佳翻译。纪录片《中国新年》的字幕翻译,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转换,选择出了适应度最好的字幕翻译,使纪录片中想要传达的信息清楚明了地传递给中国观众,也对信息传播和翻译教学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2]王传英,赵琳.依托影视字幕翻译开展案例教学[J].外国语文,2011,27(04):109-113.
[3]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2006(04):50-55.
[4]李庆明,李佩琪.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纪录片字幕翻译——以CCTV-4《远方的家》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7,37(01):85-89.
[5]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