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人的整体素质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此种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寻找适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道路。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的只要路径,所以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之间的联系,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提高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与西方等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增多,这使得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西方文化的涌入对年轻一代的思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消极影响。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人文知识匮乏地现象,需要学校将传统文化的融入重视起来,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将教育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当前的一个基本国情。学生可以在两者结合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历史,从历史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到积极的思想。这些都对促进学生本身人文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理念。
(一)丰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地发展和积累,当前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并融合了其他思想的精髓。传统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些思想,其中还包括我国的历史以及传统习俗。所以这些思想以及内容都能够融入到高职教学中,利用这些思想以及历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品质
高职院校是职业技术类院校,其主要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会忽略对于学生品格、素质的培养。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时家长会过于宠爱,甚至会出现溺爱的情况。而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进行结合后,教师可以轻松的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故事或者思想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为之后工作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技在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当前网络安全技术尚不完善,学生在网络中会接触到一些不良诱惑以及消极的思想,这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优秀文化的融入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到很多正确的思想文化,并且会在这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接触到一些传统工艺,或者传统民俗活动,从中学生的眼界会得到拓展,个人素养也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一)整合教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语文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结合。在高职院校语文并不是主要课程,所以教师开展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从中选出更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发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促进人文教育的开展。
例如:教师在研究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时,就可以从影响意义较大的教学内容入手。比如教师可以在《论语》教学中实现文化与教育的结合。《论语》与其他教材内容不同,论语是对孔子语言的记录,并且孔子是中国历史中对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论语》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在育人方面也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内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个人素养。高职语文教学中所学的是《论语》九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阅读,让他们自己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当学生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比如,在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论语》九则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前四则说的是父母与子女,只要讲的是“孝”,后五则讲的则是“仁、义”等等。”通过此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孝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高职语文的教学与其它阶段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初中、高中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课程,会对学生之后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是技术类学校,所以在教学中更注重专业课程的开展,而语文课程便成了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辅助课程。这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态无法摆正,教学时仍使用一些较为传统的方式。教师的这些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达到高职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标准,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看法。因此,为了让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发挥其应有的意义,教师要结合实际状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例如:在之前很多教师在对《宝玉挨打》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的从教材出发,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了解课文中讲解的内容,稍微涉及一下《红楼梦》的知识。在以此种形式结束教学后,学生学不到知识,语文课堂也没有实现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整改,结合高职学校的特点,改变教学时的态度,由于高职学校语文属于副科所以教师可以在无压力的状况下设计课堂。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可以利用电脑等设备查找一些《宝玉挨打》的片段,为了更好地讲解,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与此片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注重对于《红楼梦》整本书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四大名著中蕴含的文化以及哲理,利用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三)开展相应活动,加强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
高职院校与普通初中高中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自由,课余时间也更多,为了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语文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要从中进行筛选,选择合适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
例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发现灵感,中央频道播出的《经典咏流传》主要内容是将诗词以歌曲的方式演唱出来。教师可以以此为例,组织一个诗词歌唱比赛节目。在比赛之前学生会积极的搜集相关的资料,学习如何演唱。通过此类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交流与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诗词歌赋中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个人素养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从课本中走出去,在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痕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开展语文教学,教师要改变分数定胜负的理念,挖掘语文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达到促进学生方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晓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路径研究[J].才智,2019(22):45
[2]张岩.试论如何实现高职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