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蕾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458030)
研究报道[1],妊娠期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传统D-二聚体阈值(0.5mg/L)在妊娠期间应用价值有限,已不能反应孕妇凝血功能。研究认为,妊娠期间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胎盘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连续凝血和纤溶有关[2]。血D-二聚体水平是反应机体凝血和纤溶状态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相关[3],因此探索妊娠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及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提供依据。
选取2017年6月30日—2018年6月30日本院常规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3500例(观察组),年龄(28.6±2.5)岁(22~34岁),孕(38.0±0.8)周(36~40周),体质量指数(25.6±3.2)kg/m2,均为初产妇,有流产史620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218±247)g。选取同期本院常规体检且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与观察组匹配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8.9±2.4)岁(21~34岁),体质量指数(25.3±3.1)kg/m2。
纳入标准:病例资料完整;依从性可;获得家属和本人同意;年龄>18岁;单胎产妇;孕周≥36周;胎儿活产;初产妇。排除标准:合并心脏、脑、肝脏、肾脏等严重基础疾病;入组前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疾病、糖尿病;子宫胎盘功能不良;合并孕期或产褥期接受肝素、阿司匹林治疗;中途退出研究;产后出血。
观察组分别在早孕期(孕周≤12周)、中孕期(12周<孕周≤28周)、晚孕期(孕周>28周)及产后24h、72h取空腹静脉血清。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检测试剂盒由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观察组每次检测3个样本,取平均值。对照组仅检测一次,每个样本检测两次取平均值。D-二聚体正常值为≤0.5mg/L。
记录观察组在不同时期血D-二聚体水平。分析分娩方式与产后24h、72h 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根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栓塞组和无栓塞组,比较两组各时期血 D-二聚体水平及对血栓栓塞症预测作用。
观察组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24h水平高于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及产后72h,早孕期水平高于中孕期、晚孕期及产后72h(均P<0.05);中孕期水平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见表1。
3500例产妇中,剖宫产780例,经阴道分娩2720例。血D-二聚体水平剖宫产产妇产后24h(2.55±0.98 mg/L)、72h时(2.12±0.74 mg/L)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2.30±0.91 mg/L、1.84±0.54 mg/L)(P<0.05)。
产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0例(栓塞组),无栓塞组3490例。栓塞组与无栓塞组产妇早孕期、中孕期D-二聚体水平无差异(P>0.05),晚孕期、产后24h及72h血D-二聚体水平栓塞组高于无栓塞组(P<0.05),见表2。
表1 各组血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mg/L)
a与对照组比较b与孕早期比较c与中孕期比较d与晚孕期比较e与产后24h比较P<0.05
表2 观察组不同时期血D-二聚体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使用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预测价值,产后24h D-二聚体水平预测血栓栓塞症价值最高,最佳临界点为1.97mg/L。预测血栓栓塞症的效能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D-二聚体水平预测血栓栓塞症效能
D-二聚体是外周血中最小的纤维蛋白溶解特异性降解产物,是血栓相关疾病中高度敏感性指标[4]。阴性时在排除静脉血栓栓塞中作用较大。在正常妊娠女性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分娩期上升2~4倍,因此D-二聚体传统阈值在孕妇中诊断的价值有限[5]。本研究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孕女性,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6]。目前,对孕期D-二聚体水平变化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妊娠期血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在孕晚期达到高峰[7]。但也有研究认为,孕早期D-二聚体水平高于孕中晚期。徐冬等[8]研究观察证实产褥早期D-二聚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与本研究结果相符。Epiney等[9]研究认为,D-二聚体水平在孕早期即开始增加。
静脉血栓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0]。80%妊娠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为孤立深静脉血栓,20%的发作与肺栓塞有关[11]。非妊娠人群中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但妊娠或产褥期女性静脉血栓栓塞诊断策略尚未得到广泛研究,D-二聚体检测的作用仍不确定[12]。本研究观察了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静脉血栓栓塞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发生产后静脉血栓栓塞产妇在孕晚期、产后24h、产后72h血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栓塞孕妇,且产后24h预测价值最高,提示产后24h 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本研究分析分娩方式对产褥早期D-二聚体水平可造成影响,剖宫产可增加D-二聚体水平,与徐冬等[8]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孕期及产褥期血D-二聚体水平呈现升高-下降-升高变化,且均高于未孕女性。分娩方式影响体内D-二聚体水平,产后24h 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