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帅东(北京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3)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电影产业发达国家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定位和方向。从创作题材来看,美国电影擅长科幻,日本电影擅长惊悚,韩国电影擅长催泪,西班牙电影擅长悬疑。相比于美日韩,西班牙电影的突出特点在于成本少、场面小,故事好、叙事巧。在近年来深受中国影迷青睐的西班牙影片中,《黑暗面》《当你熟睡》《吾栖之肤》《愿上帝宽恕我们》《看不见的客人》等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不同类型的电影拥有不同的观众群,从类型定位来看,《看不见的客人》兼具悬疑、推理、犯罪等多种类型特征,导演兼编剧奥利奥尔·保罗采用“戏中戏”的编排方式,将错综复杂的悬念设计细致缜密地串联起来,并通过虚实交错的叙事策略向观众传达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正义理念。在这部批判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中,既有环环相扣、层层反转的叙事技巧,又有刻画入微的细节设计与立意深度,尤其对人性善恶论的思考以及社会丑陋现象的披露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看不见的客人》围绕一起密室杀人事件展开。案件发生在一家酒店的客房,男主人公艾德里安被击晕,他的情妇劳拉被杀害,然而,在完全封闭的空间里并未发现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因此,艾德里安自然成为难逃干系的嫌疑犯。他聘请金牌律师弗吉尼亚·古德曼为自己辩护翻案,但在两人梳理案情的过程中,又牵扯出一桩性质更加恶劣的肇事逃逸案。影片运用倒叙和插叙叠加的方法,在抽丝剥茧中逼近事件的真相。关于这部电影片名的选取,奥利奥尔·保罗坦言,他更倾向于与悬疑类型电影有着高匹配度、带有双重甚至多重意义的表达。《看不见的客人》的西班牙语原名为Contratiempo,具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与时间赛跑”等两层含义。他认为,作为悬疑片的片名,这个词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激起观众的探知欲和好奇心。在西班牙影市的旗开得胜让这部影片获得了更多海外投资商的关注。无论是译制片还是字幕片,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目的语受众对于原片的理解和评价,因此,电影翻译工作者既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以确保目的语受众的理解不会出现偏差,同时又需要兼顾电影的艺术性,以服务目的语受众的高层次审美需求。作为包装的一部分,片名被视为电影的商标或广告,一个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片名往往会产生很好的导视作用。[1]所以各国影市对外国电影的片名翻译无不挖空心思,竭尽全力。从这部电影的海外版片名来看,由于英文中并无与原名匹配的词汇,因此,这部电影在北美各大院线上映时,被改译为TheInvisibleGuest(看不见的客人)。结合影片剧情来看,这位“看不见的客人”是指在密闭的宾馆房间内用锐器袭击艾德里安并杀害其情妇劳拉的凶手,但事实上这位“看不见的客人”并不存在,他只是艾德里安为洗脱罪名而虚构的人物,这种被称作“麦格芬”的拍摄手法是美国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惯用的表现形式之一,他常常在影片中设定一位虚幻的人物作为主线,譬如《房客》中的复仇者、《蝴蝶梦》中的丽贝卡、《迷魂记》中的玛德琳等,加之导演奥利奥尔·保罗又是希区柯克的忠实粉丝,故由此推断,英文版译名的由来应该受到了希区柯克及其惯用的“麦格芬”表现形式的影响。转战德国院线后,其德文版片名DerunsichtbareGast(看不见的客人)沿用了英文版译名,通过媒体采访及其相关报道可知,德国观众对于该片名的认可度较高。进入中国影市后,该部电影的片名翻译出现了三个版本,即以警匪片见长的香港影市将其改译为“死无对证”,以文艺片见长的台湾影市则将其改译为“布局”,相比之下,内地版则规行矩步,根据英文版片名忠实地译为“看不见的客人”。对于海外版片名的翻译,导演奥利奥尔·保罗表示更青睐于“看不见的客人”,他认为这个名字不仅跟影片主题和叙事内容相契合,而且能够精妙地烘染出悬疑、惊悚的气氛,为吸引观众进院观影做好铺垫。
在《看不见的客人》中,奥利奥尔·保罗把希区柯克电影中常见的几类悬疑模式拼合成一个非线性且具蝴蝶效应的叙事魔方,把善恶之间的人性对决、真伪之间的公平对抗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冒牌律师通过缜密布局最终识破嫌疑人谎言的精彩过程。影片不置废笔的叙事节奏,过山车式的反转体验,带给观众极其强烈的观影快感,其在西班牙、北美上映时好评如潮,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收益,各大评分榜单也都给出了理想的分数,很多观众表示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希区柯克的《迷魂记》、瓦特金斯的《伊甸湖》等经典作品的影子,他们惊叹于连续、流畅、高频的反转设计,对于导演兼编剧奥利奥尔·保罗缜密的逻辑思维赞叹不已。在亮相中国银幕后,这部高品质的小众影片通过追求极致的剧情设计给观众带来了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甚至有影迷在豆瓣电影短评中盛赞其为“靠节奏、靠气质、靠人性拷问取胜的良心之作”。[2]此外,国内主流媒体也是不吝溢美之词,如新华网评价称:“这个故事拥有所有你想要在悬疑犯罪片中看到的东西。从不会让你觉得无聊,因为它有很多的反转和曲折。你只想知道这个故事会怎样结束。全程无‘尿点’。……这部绝对是这种好电影之一。如果你在寻找一个好的娱乐悬疑电影,那就不要再找了,就看《看不见的客人》,你不会后悔。”[3]无须赘言,故事与话语的深度融合可以拉近叙事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而扣人心弦的反转设计又能够大幅度增强影片的艺术张力,对这两点的兼顾是《看不见的客人》实现票房逆袭的重要因素。
在悬疑类影视作品中,导演运用多重叙事技巧能使故事虚实交错,剧情扑朔迷离。所谓“多重叙事”,是指将一段特定的故事情节进行反复叙事,作者往往借助不同的角色或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事件进行差别描述。在《看不见的客人》中,导演兼编剧保罗采用了多重叙事的手法进行拍摄,在抛出问题和引发悬念的同时,创造了强烈的紧张感与焦虑感。[4]在嫌疑人艾德里安三次编造的供述中,冒牌律师古德曼利用强大的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找出了漏洞和破绽,迫使艾德里安在谎言被一一揭穿的反向循环中道出了案件的真相。
无论推理小说,还是悬疑电影,作者或编剧都要绞尽脑汁留下一些线索,而且如果不将这些线索有序地组合起来,就很难获得事实的真相。在《看不见的客人》中,嫌疑人艾德里安不仅是煞费苦心设计谜团的始作俑者,也是不断抛出线索的“解铃人”。既然这部影片的类型定位于悬疑片,那么无论嫌疑人的单向性叙事多么完整而真诚,观众必定会对艾德里安陈述的案情有所怀疑,但因叙事之初获取的信息相对有限,难于第一时间找出漏洞和破绽,所以只能跟着冒牌律师古德曼的案情推理逐步向前。从维护个人声誉、家庭及财富等利益点出发,艾德里安从山庄酒店事发就考虑到将杀害劳拉的罪名嫁祸给受害者父母,并于事后把情人劳拉描述成一个自私虚伪、老谋深算的蛇蝎美人;相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的无辜受害者,同时编造一连串让自己摆脱罪名、撇清责任的谎言。在西班牙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说谎的人比瘸子更容易被捉住。”在谎言被逐一戳破的过程中,艾德里安逐渐失去了竭力克制的惶恐与不安,最后急于求生的本能驱使其和盘托出了案件的真相,也彻底暴露了他伪善外表下不为人知的性恶。
《看不见的客人》的叙事重点在于冒牌律师古德曼与嫌疑人艾德里安之间的猜心斗智。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艾德里安请金牌律师为自己编造说辞善后;为了让杀人凶手服法,受害者丹尼尔的母亲埃尔韦拉假扮律师,在表面看似帮助嫌疑人艾德里安寻找谎言的破绽并为其修补漏洞的过程中,通过欲擒故纵的方式抽丝剥茧,逐步诱导在“真实”与“假象”之间徘徊的艾德里安说出实情。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出现惊人的43次反转,就在于冒牌律师古德曼严谨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了尽快获得嫌疑人的信任和配合,她在开场就给了艾德里安一记震慑:“我从来没有输过一场官司,前提是你必须跟我合作。”然后,着重强调会竭尽全力帮助其洗刷罪名,因为她不想让自己即将结束的律师生涯出现任何失败,这套合乎常理又颇具说服力的托词使得艾德里安自叙述之初就有所动摇。在艾德里安渐次道明案情的过程中,她弹无虚发地发问,一步步击垮了艾德里安的心理防线,“为什么凶手要借劳拉手机发短信”“凶手为什么没拿走现场的钱”“凶手到底是怎么离开房间的”等三个问题及其申辩方案的提出,以及“没有痛苦,就没有拯救”的忠告,让她最终赢得了艾德里安的信任,进而成功取得关键而有力的证据。
西班牙悬疑片的选题偏重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导演们认为,这些素材更容易触碰观众的内心,并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作为西班牙悬疑片的巅峰之作,《看不见的客人》亦是如此,其所揭露的道德缺失、司法腐败都是西班牙社会关切的现实问题。与导演保罗另一部为人称道的影片《女尸谜案》一样,《看不见的客人》也是以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或复仇为主题,传递“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的正义思想。影片中,寻子心切与替子复仇的情感交织是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的原点,故事结局之所以能够出现翻天覆地式的反转,完全归功于托马斯夫妇的苦心经营。尽管托马斯夫妇从劳拉口中得知了案件的真相,但嫌疑人艾德里安拥有强大的背景及社会地位,他利用金钱切断了所有线索,企图以此掩盖自己的罪行。对于托马斯夫妇这样的弱势群体而言,要想通过正常渠道找到证据、探得真相无异于敲冰求火,无奈只能“以毒攻毒”,通过一场“谎言游戏”寻找破绽,揭穿艾德里安编造的谎言。在影片结尾,导演保罗采用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拍摄《后窗》的手法,让托马斯夫妇与艾德里安隔窗相望,意味深长。最终托马斯夫妇为子洗脱了偷拿公款畏罪潜逃的罪名,并让艾德里安被绳之以法。丹尼尔母亲揭下面具的一幕,代表着审判之后正义的获胜,也传递出凡人可以打败权威、摧毁权威的正能量。
从叙事手法和拍摄技巧来看,《看不见的客人》既有精彩的故事编排,又有精妙的细节设计。从电影的开场到剧终,导演保罗精心埋下了颇多带有隐喻的细节,具体渗透在秒表、打火机、钢笔、镜子这四件被反复强调且暗藏线索的道具之中。从叙事线的延伸过程来看,它们在营造悬疑气氛、串联情节、蓄积能量以及服务高潮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些物件的细节刻画在推进剧情发展和破解谜题的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看不见的客人》中,秒表是一个重要的细节物件,它贯穿整部影片,是剧情推进的发动机。在两位主人公见面的开场,冒牌律师古德曼就直接交代原告方找到了目击证人,随即掏出秒表放在桌上并告诉艾德里安,他们必须在开庭前180分钟内捋顺思路,找到最有利的辩解方案。导演保罗在影片中融入“秒表”这一细节元素,不但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急促的紧迫感,而且使故事变得更加丰满而生动。首先,欧美律师普遍按分钟计费,影片把女主人公设置为金牌律师,秒表的出现既能凸显她的专业,也能增强现实感。其次,真律师将于180分钟后抵达,冒牌律师使用秒表计时也是提醒自己必须在180分钟内结束谈话,并寻找机会离开。更重要的是,秒表的出现能够彻底打乱嫌疑人艾德里安常态下的应变节奏,倒计时的每一秒都在加剧艾德里安内心的忐忑。可以说,最后逼出真相的不只是冒牌律师缜密的逻辑推理,更有秒表的催促及其产生的推动作用。
在物件细节的刻画上,艾德里安的打火机是让观众印象深刻的道具之一,它同秒表一样多次出现在影片中,给观众留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现实生活中,打火机往往被视为男人的身份象征,一个豪华又精致的打火机能够彰显出男人的品位、财富、权力甚至社会地位等。在《看不见的客人》中,托马斯在初次见到劳拉时,就曾留意到她的车内放有一个豪华精致的金色打火机,它的出现不经意地暴露出肇事汽车的车主并非劳拉脱口而出的姐妹,而应该是一位经济条件较好的精英男士,这也为后面托马斯猜出艾德里安与劳拉的私密关系埋下了伏笔。当托马斯假扮记者找到艾德里安询问丹尼尔的下落时,艾德里安拒不理会的消极态度使其颇感不满,在被保安强行带走的过程中,他把一个与艾德里安手中相似的打火机狠狠地抛入水池中,导演兼编剧保罗试图通过蒙太奇式的表现手法将打火机入水与丹尼尔汽车入水的画面叠加起来,以此表达托马斯怒不可遏的愤懑情绪和艾德里安愧天怍人的罪恶感,同时也借此制造了一个疑点和悬念,即托马斯是否就是案发酒店中“看不见的客人”。
在细节刻画中,导演兼编剧保罗也让一支普通钢笔的隐喻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从钢笔记述功能来看,冒牌律师一直使用这支钢笔记录并梳理案情,在她层层诱导和咄咄逼问下,最后艾德里安使用这支钢笔标出了沉车地点。不仅如此,这支钢笔还是一个采集证据最重要的录音发射器,正是通过这支钢笔,冒牌律师将艾德里安所有的口供及时传输给在对楼观望的托马斯,使他们顺利获取并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兼编剧保罗又设计了钢笔漏水的片段,而钢笔漏水的位置恰好是艾德里安的胸口,这个精妙的设计也展现了保罗作为西班牙新生代导演所传承的“匠人精神”。结合故事情节来看,钢笔漏水有着十分微妙的暗示作用:一是暗指艾德里安的内心在流血,本以为金钱和权势能够让其逃脱法律的制裁,然而,“魔高一丈”的冒牌律师古德曼天衣无缝的计划还是令其煞费苦心的暗箱操作终以失败而收场;二是利用流出的黑色墨汁隐喻艾德里安深藏的“黑心”,导演兼编剧保罗对于艾德里安的人物设定就是披着社会精英外衣,实则自私自利又满口谎言的出轨“渣男”。为摆脱凶案责任,他不择手段,一方面利用大量金钱篡改自己不在场的事实,另一方面通过杀人灭口的方式栽赃陷害自己的情人劳拉。直到拧开漏水的钢笔并发现藏于其中的窃听装置时,艾德里安才恍然大悟,原本试图通过制造迷局摆脱罪行的自己却反被他人所蒙蔽,最终还是暴露了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看不见的客人》中,镜子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道具,不仅突出了人物的多重性格,而且发挥了强大的反衬作用。保罗巧妙地利用镜子传递出编造谎言与澄清现实的隐秘信息,让谎言的两面性发挥到了极致。在影片中,他为四个主要角色都设计了“照镜子”的情节,以期借助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当事人在面对镜子中虚假的自己时所内掩的痛苦和煎熬。艾德里安注视镜子,对面的自己不是众人钦羡的社会精英,而是衣冠楚楚的杀人凶手;母亲埃尔韦拉注视镜子,对面的自己不是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而是替子复仇的冒牌律师;父亲托马斯注视镜子,对面的自己不是乐于助人的汽车工程师,而是寻子心切的假记者;劳拉注视镜子,对面的自己不是欲断孽缘的有夫之妇,而是助纣为虐的包庇犯。他们在自己编造的现实中或挣扎、或沉沦、或逃避、或抗争,他们试图通过镜子强迫自己认同虚构的假身份,同时检验自己的伪装是否存有破绽。保罗利用“镜中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的逻辑强化剧中人物的真实感,以此套牢观众的思考与判断。要而言之,观众只有看到结局才能真正意识到,导演想要借助镜子传达的是,镜子能够照出简单的外表,却照不出复杂的人心。
《看不见的客人》是一部充满黑色悬疑的经典推理影片,处处伏笔的细节刻画,层层反转的情节转换,使得整部影片的代入感极强。尽管剧场式的取景角度相对单一,但是导演兼编剧奥利奥尔·保罗利用人物对白创造出巨大的隐形空间,他在推理过程中采用差别叙述、细节辅助的方式,搭建了一副用数十个谎言堆立起来的多米诺骨牌。在这场高智商的心理博弈与高密度的语言交锋中,冒牌律师古德曼依靠严谨细致的逻辑推理,最终为子洗雪逋负,她与艾德里安的强强对决成就了这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