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拯救人类命运的中国方案的艺术实践

2019-11-15 13:20陈远洋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电影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幻片流浪地球科幻电影

陈远洋 (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019年2月11日春节假期结束,春节档电影票房争夺告一段落。在七天的黄金档期中,全国电影总票房58.4亿元,观众满意度得分83.9分,均为有史以来最高。其中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独占春节档票房20亿元,档期满意度85.6分,两项成绩均名列春节档电影之冠。[1]比数据更好看的是电影本身,在票房大热的同时,该片获得了极高口碑,不仅受到国人热捧,也收获了包括好莱坞知名导演在内的国际电影界的肯定。《流浪地球》大获成功,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源自东方古国的出身,直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特别是呈现出来的决然不同于好莱坞此类作品的叙事模式及其内含的大气包容的新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部电影突破了美式灾难科幻电影个人英雄主义的流俗,为人类奉献了来自东方的对于人类命运和危机的思考,提供了不同于美式拯救方案的新方案——在颠覆性灾难面前,人类只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分国家、种族、肤色的人类集体自我拯救,才能渡过难关,获得生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是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呈现,是电影领域拯救人类命运的中国方案的成功的艺术实践。

一、春节档电影题材新突破

实际上,作为一部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春节档电影这个概念的边界。从国人接受心理来看,春节是家人团聚的喜庆时刻,当然应该喜笑颜开,热闹非凡,所以,细数近五年春节档电影,无论观众满不满意,票房冠军都被爆米花式电影的喜剧电影所垄断。比如2013年同期上映三部电影,全为喜剧,档期票房冠军为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2014年同期上映四部电影,是近五年喜剧电影最少的一个春节档,但票房冠军仍然由郑保瑞导演的魔幻喜剧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摘得;2015年同期上映八部电影,喜剧占满银幕,票房冠军也毫无意外地为李仁港和成龙联合导演的喜剧功夫片《天将雄师》摘得;2016年同期上映四部电影,票房冠军为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017年同期上映六部电影,同样是喜剧主打,票房冠军为徐克和周星驰联袂导演的《西游·伏妖篇》;2018年同期上映六部电影,喜剧电影占其中四部,票房冠军也最终由陈思诚导演的《唐人街探案2》夺得。[2]但2019年春节档打破了这个常规,同期上演八部电影,题材却多达动作、爱情、科幻、喜剧、动画五种,最终科幻题材的《流浪地球》异军突起,逆袭为王,一改喜剧电影称霸春节档的惯例。正如张颐武先生所言,《流浪地球》“显然‘溢出’了春节档电影的娱乐和消遣意味”。[3]

不仅如此,《流浪地球》在国内和国外,在电影人和观众眼里都取得了国产科幻电影从未有过的好评。同期的国外有限放映,从反馈信息看,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在影迷口碑飘红的同时,国际媒体和知名电影人也多加肯定。《福布斯》杂志发文称《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大预算科幻大片,作者面对片尾人类集体拯救地球的场景时,大赞:“如果中国能自己生产这样的电影,他们就不需要从好莱坞进口那么多的大片。”[4]《纽约时报》在评价这部电影时用了《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China’sFilmIndustryFinallyJoinstheSpaceRace)这样的标题。世界著名科幻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则在其新开通的官方微博@导演郭帆:“祝愿《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好运,也祝中国科幻电影前途明媚。”[5](Good luck with your space journey of the Wandering Earth.Good luck with the voyage of Chinese sci-fi films.)

显然,这个春节档期,《流浪地球》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不仅仅在国内,她也成功走向了世界,收获了满满好评。在惊喜票房口碑双双飘红,国产科幻电影的新突破之余,不禁要问,凭什么是科幻电影?为什么是《流浪地球》?那些曾经票房不逊色于她的喜剧电影为何就没有获得这样的成绩?追根溯源,还得归因于《流浪地球》从制作到主题全方位的创新脱俗。

二、出身、制作、叙事模式到主题:全方位的进步和创新

成功绝非偶然,实力才是王道。《流浪地球》的成功正是以下几方面产生的强大的综合实力使然:源自东方古国的出身,直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特别是呈现出来的决然不同于好莱坞此类作品的叙事模式及其内含的大气包容的新世界观——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源自中国的出身

随着地球资源面临枯竭、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太空探索发现的越发增长的未知,导致全世界对人类命运的焦虑史无前例地呈现出扩大化和加速化的趋势,特别是在后工业时代先进科技的支撑下,表现在电影艺术方面就是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类灾难科幻片日益成为当代电影的主流势力。

不过,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在已知范围内,世界各国所拍摄的科幻电影共2000 余部,其中由我国(包括港澳台)出品的仅有 55部”,“这就造成了如下反差:中国在现实世界里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在科幻电影世界中却是‘少数民族’”。[6]在开放国门,长期大量引进好莱坞大片的形势下,这种态势最终形成了科幻电影只有美国能拍,国人自认中国根本拍不出科幻大片的心理定式。这一点在对《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拍摄的前后认知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身为电影主要出演人的吴孟达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给我看这个剧本(《流浪地球》),我以为这个剧本是好莱坞那些不要的,我们中国把它买过来要拍这个剧本。因为里面的东西,我不相信是我们自己(中国)写的。”[7]而“编剧刘慈欣的粉丝在听说《流浪地球》将被拍成电影后甚至在网上疾呼:‘不要让中国人拍!’”[8]甚至在电影大获成功的现在,网上仍然不乏来自国内的怀疑之声。

但是,千真万确,《流浪地球》就是中国人自己拍给全世界的科幻片,百分百纯国产!这实在是太出乎意料,大破常规了。中国出品,这个标记让《流浪地球》有意外之喜,这是电影成功的第一个诀窍。

(二)直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

好的电影必然以高超的制作水准,动人心魄的艺术表现力获得观众的认可。好莱坞众多经典电影,特别是其近年来大获成功的科幻电影,无不如此。好莱坞也借此在科幻电影制作水准上为世界树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比如2010年的科幻大片《阿凡达》,仅3D拍摄就投入3亿美元,卡梅隆团队为此自主研发了实景3D摄影系统,可以360度全维度呈现潘多拉星球的样貌和纳美人的飞速运动变化。影棚内高达120台摄影机及最新的表情捕捉系统,收集演员在场景中的动作和表情,再通过系统整合虚拟人物在虚拟摄影机拍摄的画面中的行动,完成同步渲染,最终电影画面在监控器中实时呈现。这套系统真正实现了融演员表演、虚拟场景、电脑同步渲染、导演监控于一体的全方位实时同步拍摄,基本上不需要后期制作,影片的真实感可想而知。[9]

超级投资+先进至极的技术+严谨专注的制作,这是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显著特点。不怪国人会产生中国人拍不出科幻电影的认知,多年来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让看惯了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国人,面对以上事实,笃定科幻大片只可能是美国造。

但是,《流浪地球》毕竟不是出现在十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科学技术不敢说超越美国,但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困扰电影投资的问题基本解决。而导演郭帆的团队,作为要努力为国产电影正名的新锐,具备了足够的严谨专注度。这些为《流浪地球》制作水准打下了坚实的主客观基础。

导演郭帆自述,在4年筹备时间中,团队邀请4位中科院专家参与设计,完成了100年编年史设计,2000多个特效镜头,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张分镜头画稿,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同时尽可能还原原著场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10000多件道具来满足拍摄的需求。[10]“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件道具是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全新设计、全新制作的。片中一套宇航服就要用1100多个零件,一个头盔的构造多达14层。此外,地下城、冰原、宇宙空间站等场景搭建更是十分考究,难怪网上溢美之词不断刷屏,不少网友表示影片场面壮观得令人窒息。”[8]

以此而言,也许在预算、技术上国产科幻电影仍然和好莱坞有一定差距,但是郭帆团队丝毫不输好莱坞的严谨和专注度,弥补了影片在制作上的一些不足,使得整部影片完成度极高,展现了直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流浪地球》的票房和口碑双双称冠,即是证明。

(三)打破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流俗的叙事模式

如果《流浪地球》最终止步于以上二者,那么,她至多是一部出自中国的好莱坞式科幻电影。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国产科幻片,必须有创新,要在不输于好莱坞制作水准的同时,电影呈现出好莱坞科幻片没有的东西。郭帆导演在创作之初就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所以我们讲的这个科幻故事,一定让中国人理解,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10]

在现实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领域,美国一超独霸,自视为地球的主管,表现在科幻片中,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就成为其核心标志,他们强大到打不死、灭不了,最终能拯救世界,挽狂澜于既倒。漫威系列电影以及《2012》《后天》《阿凡达》等,一再上演此类好莱坞俗套。所以要拍一部“让中国人理解,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的科幻电影,就不能重复这个套路,拾人牙慧。

《流浪地球》从原著到剧本都没有重复好莱坞流俗。在叙事结构上,另辟蹊径,一反地球即将毁灭就抛弃地球,移居外星球的好莱坞式框架,而是在面对大毁灭面前,不抛弃同类,不放弃地球,全球勠力同心,一致行动,把整个地球改装成一艘巨型飞船推入太空,逃离太阳系,用2500年,100代人去寻找新家园。“这个壮举包含着中国文化中人与家园、与大地难舍难分的情结,用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的话讲:‘影片透露出中国人愚公移山般的精神。’”[11]这完全是中国人的创意,符合中国人依恋故土家园的永恒情结,和好莱坞同题材科幻片抛弃地球的情节设计相比,让地球载着全人类一起流浪的情节设计更具有全球普遍接受性。

正因如此,电影在英雄情结方面远超好莱坞的不切实际。影片非常真实地告诉全世界,没有打不死、灭不掉的人,人类的拯救,不是靠一两个,或者数个打不死的超级英雄,而必须是做好自我牺牲准备的每一个人自身。面对乘飞船逃离则地球人类毁灭,或者自己毁灭就能保护地球和人类的二难选择,刘培强坚决用自我牺牲成全了地球和人类。这完全是中国式的英雄主义,和好莱坞式的在紧要关头以一己之力扛下所有危险,完成不可能任务后,还能全身而退王者归来的个人超级英雄不同,刘培强和他的同伴都义无反顾地为了“大家”而舍弃了自身。如果说好莱坞式英雄是在用人类根本不存在的打不死灭不掉的“超人能力”战胜天大困难,那么《流浪地球》则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自我牺牲的“超人精神”挽救人类,这是这部电影在叙事模式和英雄主义上超越好莱坞的地方,也是其区别于好莱坞科幻片的显著标识。

在好莱坞式科幻大片标杆面前,《流浪地球》饱含的为了亲人、家园和全人类的牺牲精神,独辟蹊径,树立了另类的更符合实际的英雄主义——集体英雄主义,也就是每个人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身。这类英雄不是具有超级能力的反人类的存在,而是活生生地来自我们中间。他们如此真实,如此现实,以至于让我们每个人相信,我们都能够做到。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评委斯科特·奥林在称赞《流浪地球》电影视效非常壮观的同时,也表示“让我感兴趣的是看到中国有自己的英雄主义特色,以及被人民拥戴的英雄人物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世界”。[12]《流浪星球》这种打破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流俗的叙事模式,显然是全新的,也因此赋予了世界科幻电影新的内容高度。

(四)大气包容的新世界观

艺术终归是价值观的形象化延伸,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起,无数事实说明进步的价值观会造就经典电影;反之,落后的价值观必然制造失败作品。好莱坞科幻电影之所以能产生那么多经典,是和其内在的进步价值观密不可分的。1978年诞生的《星球大战》系列科幻电影,之所以成就卓著,除了制作精良,屡有创意外,其借助宇宙寓言反对独裁和专制,宣扬民主和自由精神的普世价值观始终以一贯之。2010年的科幻巨制《阿凡达》,通过人类殖民潘多拉星球,奴役纳美人,破坏潘多拉星球生态,贪婪攫取潘多拉资源,从而激起纳美人起义,赶走殖民者的故事情节,不正是反讽当前人类社会以强欺弱,耗竭地球资源的现实,呼唤美式英雄主持正义,拯救失序的世界?诸如此类的好莱坞科幻片,其包含的进步价值观使得他们能够畅行世界并为全球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即便如此,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仍然有一个洗脱不掉的bug:那就是无处不在的美国中心论。诚然以当前美国称霸全球的科技文化军事经济实力,在美国电影导演和大多数观众心里,美国中心论显得理所当然。但是,当世界面临的灾难是针对全世界全人类,特别是当这个灾难远远超越了当前人类的承受极限,好莱坞科幻片宣扬的美式英雄拯救人类的传奇就越发显得不那么可靠。好莱坞科幻片所体现出来的美国中心论这个世界观,虽然有当前现实作为依据,但作为科幻片所预言的遥远未来,这个观念就变得有些盲目自信。实际上,从好莱坞科幻片对独裁和强权的批判来看,它又何尝不是在无情地解剖自己,深陷自我预设的困境而不自知?

与好莱坞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呈现了新的世界观,这里没有谁是中心,谁是边缘,大家是一个集体,在全球灾难面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休戚与共。影片向全世界呈现出全球各国不分大小、民族和肤色,在全人类危机面前,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寻求人类命运突围的壮观景象。当预知到灾难来临的时候,人类不是抛弃地球,另择外星而居,而是各国组建联合国政府,集全球之力开展自我拯救,让地球载着人类一起去流浪,“身在流浪,心在故乡”[13]的评论何尝不是全人类守候家园的执念!

影片中,当行星发动机出现大面积故障,地球和人类毁灭一触即发的时候,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按照联合国政府的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救援。在最关键的时刻,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古巴、印度等全球各地的大批救援队车辆听到召唤,不约而同转向苏拉威西救援的场景,壮观而又崇高,震撼人心。影片结尾推动撞针的一幕,由最初几个队员,逐渐变为不分肤色种族国籍的无数人的共同行动,并最终成功重启行星发动机,生动地呈现了地球是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家园,在世界性难题面前,人类必须组成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流浪地球》所宣扬的世界观不是中国中心主义,更不是美国中心主义,而是全球中心主义,其内核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许这个观念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在目前人类的认知领域,这应该是远比美国中心主义更合理更能受到全球接受的世界观了。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传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筹划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属于交互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缘于对现存共同体秩序的批判性反思,缘于民族国家对自身地位、身份和前途命运的重新体认,也是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给出的‘中国方案’。”[14]《流浪地球》成功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艺术地呈现在世界面前,深情告白全世界在全人类面对颠覆性灾难时,只有秉持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观,人类和地球才有生存的可能。

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也可以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新世界观的成功。正是这个观念使得《流浪地球》获得了超国家超民族的非凡意义,和好莱坞科幻片的美国中心主义相比,具有史无前例的思想高度。《流浪地球》能受到欧美影迷和媒体的一致肯定,显然和这一新的,与好莱坞科幻片大相径庭的价值观念紧密相关。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科幻片的先锋,《流浪地球》仍然存在不少瑕疵,比如对最能展现人性深度的爱情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对具有全球指挥力的联合国政府仅仅通过一个Moss智能机器人来展示,对救援行动中当前第一大国美国的隐身等。但是瑕不掩瑜,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冲出国门、大获成功的现代科幻片,足够值得肯定。

四、为中国电影打开现代科幻电影的大门

《纽约时报》用“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来评价《流浪地球》,其潜台词正是《流浪地球》打破了此前被好莱坞垄断的现代科幻片,打破了此前一直被西方世界垄断的对人类地球命运的艺术思考,而且,中国的艺术思考,一旦呈现,就如此惊艳,如此与众不同,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可以说,用充满家园、亲情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来破解人类社会现在和将来可能面对的超级灾难,这无疑是这部电影最为成功的地方。

艺术无止境,《流浪地球》的成功给中国电影打开了现代科幻片的大门,这对于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刺激中国电影生产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参与世界电影的竞争,向全人类宣传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猜你喜欢
科幻片流浪地球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