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典制备考文究

2019-11-15 07:32
长江丛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疆域盛京史料

《盛京典制备考》是清末清政府官员崇厚为了解盛京的典章制度、疆域地理、军队驻防等事宜,奉命对盛京地区的疆域城池、宫殿庙宇、皇陵,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制度进行梳理编撰,并结合前人史书中对于盛京地区的相关记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添补《盛京通志》记载缺憾、有效开展盛京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建设的作用,因此对此书及作者崇厚做详细考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成书背景

《盛京典制备考》成书于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年)。东北局势不稳,日俄窥伺边境。《盛京典制备考》成书于柳条边政策废止后,洋务运动开展期间。

盛京有“我朝自太祖、太宗乘乾出震,圣圣相承,膺景命于沈阳,运神谟于辽左,经纶丕焕,疆宇宏开,启祚发祥,肇基建极,山川效钟毓之灵,黎庶享丰盈之乐”这样的地理意义,和“逮世祖定鼎京都,奄有九夏,声教布于寰海,恩威被于藩服,乃以盛京为留都,钦命大臣镇守,置各部侍郎及府尹率属治事,视周之邠岐,汉之丰沛,为尤重焉”这样的权力象征,并且东北作为满族起源之地,作为清朝龙兴之处,一直被满清统治者以各种制度保护着它的神秘。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为开发土地,缓解土地矛盾,增加税收,取消了柳条边政策,大批中原民众涌入关内,中原文化冲击着关东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变得繁复。正是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崇实去世,崇厚由兵部侍郎调任盛京将军,《盛京典制备考》正成书于崇厚任盛京将军期间。崇厚为整顿吏治、治理边防、防范马贼、驻防军队,并了解当地的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建设,更好地处理边务,奉命编书,《盛京典制备考》应运而生。光绪二年崇厚奉敕撰,四年书竣刊行。

二、崇厚其人

崇厚(1826-1993),字地山,完颜氏。内务府镶黄旗人,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先后担任过长芦盐运使,兵部、户部、吏部侍郎,盛京将军,左都御史等。《盛京典制备考》是其最具代表性著作。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崇厚母亲因病去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其父未上任便病故。年少的崇厚双亲病逝,多次赴考,屡试不中,前途叵测。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崇厚任甘肃阶州直隶州知州。四月,受益于其兄崇实“召对”被派往直隶任知府。八里桥战役失败后协助恭亲王奕訢办理“抚局”,经办洋务。光绪二年(1876年)十月二十三日(12月8日),崇厚奉旨:“以兵部左侍郎崇厚署盛京将军,兼管奉天府府尹。”

三、此书内容、版本和体例

《盛京典制备考》是在崇厚任盛京将军期间成书的一部政书类文献,全书近十万字,共分八卷,包括“序言”在内共九部分,全书分舆图、疆域、城池、宫殿、审理、词讼、盐捐章程及户、礼、兵、刑、工五部公署职官,以及崇实、崇厚奏折等四十二类,涵盖了盛京地区的疆域城池、庙宇宫殿、皇陵,以及政治、军事制度等内容。

第一卷主要描述盛京的舆图、疆域、城池、宫殿、山陵及三陵额设职官兵役,并记载了勘察龙脉设立封堆之过程。

第二卷主要介绍庙寺和祀祠,包括盛京及周围各厅、州、县的十二庙、二十八寺和三祠。

第三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将军管理宗室觉罗事宜,二是将军管理内务府事宜。

第四卷主要阐述将军公署分司事宜。

第五卷详述恩赏库、督捕步营司、马政处、牧群司、围场处、捐输局、官参局设置及应办事宜。

第六卷主要介绍户礼兵刑工五部职官设置及应办事宜。

第七卷主要介绍各城旗的驻防情况、奉天职官和练军、客军、捕盗营弁兵数目,以及审理词讼和缉捕章程、盐捐章程等。

第八卷收录了盛京将军和奉天府府尹等奏折数篇,主要涉及整顿吏治、改革租税、增官添兵、筹议边务等内容。

《盛京典制备考》一书,现存的版本大多是按照清光绪四年奉天督署刻本为蓝本而进行影印,本文参考的则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刘立强、刘海洋、韩钢主编,由何海波点校的点校本,是以天津图书馆藏清光绪四年奉天督署刻本的影印版为底本的。

四、研究现状和史料价值

崇厚《盛京典制备考》的出现,填补了一部份《盛京通志》的缺失,可以为《盛京通志》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在边疆问题凸显的今天,作为研究东北边疆问题的专题史料,《盛京典制备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对于《盛京典制备考》的研究,并没有直接以其为主题的论文,间接提及的仅有三十多篇,这表明对该书的使用很不充分,存在着很大的挖掘的空间。这些文章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对于《盛京典制备考》都只是提及或引用,并没有把《盛京典制备考》的相关内容作为一个主体去研究,对于《盛京典制备考》还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

此外,在对作者崇厚的研究中,更多的是研究崇厚是否误国和他的夷务生涯,更多地把崇厚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去研究,没有人专门研究崇实崇厚兄弟与《盛京典制备考》的关系,在写崇厚的人物传记中也没有把《盛京典制备考》当做崇厚一件生平的大事研究过,比如汤仁泽《简论崇厚》、和汤仁泽《崇厚生平大事年表》。而对其相关内容的直接研究寥若晨星,对于其相关内容的间接研究也屈指可数,亟待后人对其进行挖掘。

崇厚《盛京典制备考》是在充分利用前人留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编写出的一部政书类文献。

《盛京典制备考》可补《盛京通志》之缺,亦可与《盛京通志》互为考证,是研究东北边疆史和盛京地区历史沿革重要的专题史料,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盛京典制备考》一书甫成,对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余如官职兵制、农田水利、边疆驿站之大,佃鱼畜牧之微,皆条分类聚,粲若列星,洵可为文献之征,有裨政治,非浅鲜也”。

这对于后人来说,一方面为研究盛京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考证材料,可与《盛京通志》、《续修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等史料进行互相考证和补充,对于研究东北边疆问题、领土和疆域范围问题提供了至孅至悉的史料。与《盛京通志》相比,在专题论述上,后出转精、极沈研幾,但在内容范围、角度、层次上没有《盛京通志》涉猎广泛。《盛京典制备考》中并没有帝王、名宦、人物、列女、孝義、方伎、藝文等内容。

另一方面,对当时已有史料进行整理,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人为因素,但同时也保存并挽救了许多不完整、或不利于流传于世的史料。《盛京典制备考》分为八卷,从各方面、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盛京地区的历史沿革、典章制度进行客观的、翔实的阐述。

《盛京典制备考》行文流畅朴实,字斟句酌,寻幽入微,记载网目不疏,条解枝劈,在字里行间中体现出了董狐直笔的精神。

盛京,大清兴起之地,作为清廷留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九一八事变后,中华的厄难由东北而出,东北的沦陷从盛京而始。所以对盛京地区的疆域、城池、典章制度、军队、驻防等各项事宜进行系统地考证、论述,对当时来讲,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政治、经济等各项建设,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而抵抗外辱;对后世来说,有利于对盛京地区进行更加深入、清晰地认识,对当时一应职官制度有更好的了解。

猜你喜欢
疆域盛京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清帝东巡盛京之表象、本真与遗留之史迹、诗赋、文著新论
唇亡齿寒
史料二则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探究宋初西南边疆思想形成的原因
清前期盛京旗仓的运转
“疆域”图像系统导学策略(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