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东巡盛京之表象、本真与遗留之史迹、诗赋、文著新论

2019-12-13 07:13范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1期
关键词:盛京表象本真

范喆

摘 要:清帝东巡有二,一为东巡山东,一为东巡东北。而东巡东北,即指清帝东巡盛京,在表象上,开展祭祖谒陵,展示孝思的活动,而本真则是固本盛京。清帝东巡盛京虽耗费巨大,但也促进了沿途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遗迹和大量的诗赋和文著。

关键词:清帝东巡;盛京;表象;本真;遗留史迹;诗赋;文著

清帝东巡有二,一为东巡山东,一为东巡东北。而东巡东北,即指清朝皇帝东巡“龙兴之地”“肇兴之区”的盛京,开展祭祖谒陵,展示孝思的活动。那么,清帝东巡盛京的表象和本真是什么呢?又留下了什么遗迹呢?

1 清帝东巡谒陵祭祖只为表象,而固本盛京才是本真

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清仁宗顒琰、清宣宗旻宁先后十次东巡盛京,从表面看,其东巡目的是为了祭祀盛京永、福、昭三陵,但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其祭谒盛京陵寝的目的只是表象。从清帝展示其孝思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其真实目的则是为了固本盛京。“自康熙十年首次东巡后,玄烨对于抵御沙俄侵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①

其实质是为了保持盛京地区的稳定和平安发展。考察边防,加强军备,联络抚绥蒙古,都可以直接看出清帝东巡是为了盛京地区的边防安全;搞好蒙古的关系,也是为了稳定蒙古驻防地区这一最安全的长城保障;瞻仰盛京旧宫,举行谒陵礼成的庆贺典礼,抚恤宗亲等,更是为了不忘清朝统治的根本。如果算上雍正皇帝恭代的一次,从康熙十年(1671)至道光九年(1829),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清仁宗顒琰、清宣宗顒琰先后应是十一次东巡东北。这其中,玄烨占三,弘历占四,顒琰占二,旻宁占一,胤禛在身為皇子期间,曾恭代乃父玄烨一次。清朝皇帝东巡盛京的提出是在顺治十年(1653)、顺治十一年(1654),清世祖福临曾先后两次提出欲东巡盛京,这在表面上看,是为了回到故里,曾出生之地,表明其没有忘了先辈,但因国家还不安定而作罢。清圣祖玄烨实现了这一目的,先后三次东巡盛京。康熙十年(1671),清圣祖玄烨第一次东巡盛京。表面上是为了祭谒陵寝,实际上一方面是为了告慰祖先,清朝以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另一方面,17世纪40年代,沙俄占据了中国东北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城,严重威胁中国蒙古地区东北部和黑龙江地区西北部的安全。因此,其在谒陵礼成后,以“周览盛京畿内地方形胜”为由北上,视察至叶赫,也了解了东北边疆的安防问题。所以说,这才是他东巡盛京的真实目的,即固本盛京才是真。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圣祖玄烨第二次东巡盛京,表面上仍然是祭谒陵寝,但其真实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告慰祖先他已平定了“三藩之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雅克萨俄军动态,探明水陆交通情况,并进行了拒俄军事布防。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圣祖玄烨第三次东巡盛京,表面上仍然是祭谒盛京陵寝,但其真实目的则是为了告慰祖先,其已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清朝皇帝东巡盛京的时间少则60天,多则5个月,驻跸地少则30处,多达80多处,进入盛京宫殿后,还要举行各种相关活动。清帝东巡盛京,祭祖谒陵展孝思,除祭祀一宫三陵外,还有一些其他活动。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清圣祖玄烨在东巡盛京祭祀盛京三陵,除拜谒盛京宫殿之外,还进行了大量的其他祭祀活动,如祭祀开国功臣、蒙古王公陵墓和清朝其他皇家陵寑,祭祀东巡沿途的各类寺庙、名迹以及山川诸神等。其祭祀方式有二:一是亲自参与祭祀,到盛京郊外墓地,亲自祭奠的有开国功臣杨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图尔格等;二是派遣皇子、王公大臣、官员恭代祭祀。康熙二十一年(1682),玄烨第二次东巡盛京,在启程之初,曾前往沿途的遵化,在清世祖福临所葬之地孝陵祭奠,并至孝仁皇后、孝昭皇后两陵祭祀。途中曾遣大臣等往寺庙、名迹等处行礼或恭代祭祀。三月初七日,即派内大臣费扬古恭代康熙皇帝祭奠武勋王杨古利之墓,派内大臣索额图祭奠费英东之墓,派内大臣坤巴图鲁侍卫恭代皇帝祭奠弘毅公额亦都墓,派内大臣觉罗邬默纳恭代祭奠图尔格墓;四月二十日,派内大臣公坡尔盆前往平南王尚可喜墓祭奠。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初五日,玄烨第三次东巡盛京,途经蒙古地方之时,至科尔沁端贞长公主墓祭奠。弘历、顒琰、旻宁基本上是遵循玄烨的东巡路线,在表象上是在老老实实的祭祖谒陵,尤其是对盛京三陵的祭谒活动,是由无序到有序,及至固定,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最初祭祖是无序的,玄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时就是这样;到第三次时,尤其是在举行祭祖谒陵活动之时,则开始有了讲究,即先至兴京永陵行礼,后至盛京福陵、昭陵行礼,盛京三陵全部拜谒。这个制度,即清帝东巡祭陵典制初步形成,并为后来清帝所遵循。

清帝亲祭盛京三陵,其祭仪一般分为两天举行。清帝亲祭昭陵,第一天举行“展谒礼”,第二天举行“大飨礼”,两种祭礼不同。只有玄烨例外,其“展谒礼”是在隆恩殿后石祭台前举行,皇帝更换素服;“大飨礼”在隆恩殿举行。清朝皇帝东巡东北,包括玄烨、弘历、顒琰、旻宁等所参加的谒陵活动,规模有的很大。在清帝东巡盛京的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政治活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清帝东巡途中进行,一是在目的地盛京进行。清帝在东巡途中要行围打猎,行围打猎是以训练士兵作战能力为目的,条件非常艰苦,清圣祖玄烨多次率诸皇子、王公大臣及兵卒围猎。还有视察边疆,在途中行宫中召见蒙古王公大臣等,绥抚蒙古等。在盛京地区祭祀祖陵,还要在崇政殿举行庆贺典,在大政殿举行筵宴典祀,在清宁宫举行祭祀萨满祭祀。清仁宗顒琰东巡谒陵典礼一如祖制,分别至永、福、昭陵三处举行各种祀典,诸如宰杀牲畜行“大飨礼”,礼成,入盛京宫内观瞻,于清宁宫祀神,然后于大政殿举行隆重的君臣筵宴,庆贺谒陵礼成。

清帝东巡盛京期间,不仅有祭谒祖陵告成典礼等,还有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的活动,而其所举行的主要政务活动,如行围打猎、巡省地方、视察边疆、抚绥蒙古、抚恤宗亲、瞻仰旧宫,真实地反映出他们固本盛京的目的。就算是他们所进行的展孝思的活动,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教育皇子不忘祖先创业之艰,从而才能达到勤奋守业。

2 清帝东巡盛京虽耗费巨大,但也促进了沿途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遗迹和大量的诗赋和文著

清朝皇帝东巡东北,弘历在东巡前特发上谕宣告中外,命京师及盛京均做妥善安排,主要为京城和盛京两方面的准备。而且,准备工作特别繁杂,包括对清朝皇帝东巡盛京的衣、食、住、行的准备。弘历东巡东北,马匹及饲料的妥善安排,保证了銮驾及全体扈从官兵的乘骑、行围之需,同时使驿站在传递信息、物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巡盛京谒陵祭祖是清朝皇家大事,皇帝不仅带领众多官兵差役随驾扈从,还要随带皇子、宗室子弟拜谒祖陵①。清仁宗顒琰东巡一次就耗费白银二百余万两,曾备用赏项银三十万两,仅盛京将军富俊就得赏银三千两,其余副都统、侍郎、府尹等官亦各得赏银三四百两,可谓耗费巨大。

清帝在东巡途中经常祭祀的寺庙、名迹主要有桃花寺、兴隆寺、夷齐庙、望海楼、文殊庵、北海神庙、龙王庙、天后宫、北镇庙、河神庙、显佑宫、关帝庙、东岳庙、城隍庙、贤王祠、文庙、天坛、地坛、堂子等。清帝东巡留下的遗迹,如在关东第一内廷门楼凤凰楼门楼檐上留下了著名的“紫气东来”匾,还有大御路和永安桥,是清代皇帝东巡盛京,祭祖谒陵必经之路。清帝东巡队伍从京师出发,经由永安桥进入盛京,前往福、昭、永陵祭拜先祖。康熙三十七年(1689),玄烨东巡东北,亲诣永陵,并在巡幸赫图阿拉之时作诗《兴京陵》:“霭霭兴王地,风云莫可攀。瀠洄千曲水,盘叠百重山。瞻拜陵园肃,凝思大业艰。茏毛葱松柏茂,瑞鸟满林间。”因嘉荫堂、戏台建成,自嘉庆十年(1805)清仁宗顒琰首次东巡盛京始,便在嘉荫堂内赏戏,赐茶赐饭,一连数日,耗资甚巨,赏赐颇多。

清帝东巡盛京,其所行路线有按过去旧路往返的,也有按新辟路线前行的。他们虽然大多并不驻跸于沿途城镇、乡村之内,但却对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清帝东巡盛京,为此往来的官员、车马均需沿途驿站、城镇提供膳食方便,所有这些都对当地城镇经济带来提升,为城镇发展带来便利。巡幸沿途需要粮、菜、果品、奶牛等。清帝东巡东北的时间,少则2个月,多则3个月有余。期间,皇帝于旅途中“向地方官员发布的谕令及地方官员上报的本章、奏折、军报,都由驿站传递”②。

《热河日记》曾记录了永安桥“以连抱大木编成为梁,梁高数丈,广五丈,两沿木头齐整,如一刀裁划”③。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再过永安桥,作诗一首,其序曰:“盛京城西……行旅颇艰。我太祖初定沈阳,即命修除叠道120里;崇德六年,又建永安桥,自是师行无阻。”除了政务活动外,清帝东巡盛京是否像老百姓想象中的一样,有游山玩水的一面?封建皇帝出巡,按世俗所见,即是游山玩水。而随从皇帝巡行,更是受尽荣宠,随龙伴驾,揽胜观景;礼仪排场,天下至尊;酒馔宴飨,富丽至极。

清帝东巡盛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文章著述。其在沿途和驻跸期间,对所行、所见、所思留下了大量的记事、纪实诗文。此外,为所历的宫殿、寺观、名胜等题写了大量的匾额、对联。曾参加东巡的四位清朝皇帝,即玄烨、弘历、顒琰、旻宁共计写诗580首,其中玄烨留诗47首、弘历308首、顒琰167首、旻宁58首。这些留诗是以盛京地区的风物、名胜、人物为主。根据清乾隆帝御制诗初集至四集统计,仅弘历四次东巡,成诗近400首。在这些留诗中,以弘历之诗比较多。最著名的是《盛京赋》,其为弘历作为帝王首次来到东北时感发之作。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廷翰林侍讲高士奇曾随玄烨第二次东巡盛京,其以日记的形式将途经山川郡县的地理气候、生活习俗、名胜古迹以及谒陵的详情整理成书,也记载了清代八旗将士保卫东北边疆的战绩。其对东巡随驾期间所见到的清入关之后辽宁地区所出现的境况这样记载:在辽东,村镇全已荒废;残垣断壁,瓦砾狼藉,连续不断;废墟上所建的房屋,毫无次序,有的是泥土夯筑,有的是石块堆砌,大多是草苫的,瓦顶的、木板圈房缘的极罕见到;但沈阳是相当宽敞、优美的,作为君王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综上所述,清高宗弘历南巡,即被称为“游山玩水”的色彩比较浓厚,但也有了解水患、兴修水利的一面。而清帝东巡盛京,更是具有政治色彩的一面,尤其是对其随行的皇子、宗室、觉罗等进行儒家传统忠孝教育,不忘祖制,追寻先祖创业踪迹,笼络蒙古,巩固东北边防事务,以期能够勤奋努力,使大清江山永远延续下去。所以说,清朝皇帝出巡除祭祀祖宗山陵外,尚有政治和军事内容,不可均视之为古之帝王的巡游逸乐。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档案局.奉天纪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2](朝鲜)朴趾源著.热河日记[M].上海:上海书店,1997.

[3]白文煜.清帝东巡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5.

[4]王佩环.清帝东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盛京表象本真
《黑图档·咸丰朝》所见盛京文书工作探析
本真
盛京银行:报表里还藏着多少不良资产?
粽子
表与里
表与里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朝鲜朝使臣所见清代东北盛京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