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阈下通识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2019-11-15 04:09陈春苗栗艳龄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学效果目标

■陈春苗 栗艳龄/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通识教育是一种通识理念和实践的统一,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识教育注重普遍的、广泛的知识体系建构,注重基本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全面能力的建构。意图将学生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等特征。所以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提前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教学系统及其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约条件,选择并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的活动和过程。教学设计可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规划性,更能以清晰的目标完成既有教学工作,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方面:教学设计的历史沿革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理论流派研究;教学设计模式或类型研究其他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研究。而在通识教育视阈下讨论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较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尚有待丰富。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也发生着改变,有关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设计,需要对通识教育下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以便在理论与实践上更好的指导通识教育相关课程的建设。

二、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探究

对于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设计的模式,还要结合现实需求,探索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更要把握通识课程的理念、特点等内容,全面思考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相关文献中对于教学设计的讨论,笔者认为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需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具体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提出并细化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首要且重要的工作。通识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思考通识教育的理念、课程本身目标与要求,学校育人要求与通识课程顶层的制度设计的考量。再根据传统教学目标设定的方法来进行设计。

学校的育人理念对通识课程在整个育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制度设计会对通识课程的目标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制度学派的相关理论论述中,对于系统与制度的关系是十分看重的。通识课程的目标设定不能只着眼于课程系统内部,需要考虑系统所处环境对于其影响。需要将课程的目标设定与环境形成统一,才有可能创造出开放的系统边界,使得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行之有效。所以对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目标的设定,理念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前提下,才能对课程进行系统的目标设定。在这里选择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作为探索具体课程目标设定的方法。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目标、技能(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并按照这三大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识教育的目标应明确、清晰、可操作。目标分类可以规范教学过程,也方便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可根据具体课程的需求,将这三大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各子目标。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明确,目标达成的指导性更强。

(二)具体教学行为的设计

具体教学行为的开展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教学行为需根据课程所涉及知识的性质加以考量,涉及教学内容的展现,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过程的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笔者认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开展需要明确教学行为的发生场域,这就需要明确之前所订立的目标。在所设定的目标下去思考相应的方法与具体的教学行为。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注意课程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相适应,通识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涉猎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升华对知识的认识,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进行能力的培养与信念的形成。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注意知识的本土化。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知识而不仅仅是识记知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带入到日常生活经历中去理解、把握。

其次,教学方法使用上提倡启发、鼓励讨论。启发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锻炼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知识体系不断修正的过程。讨论正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断澄清疑惑,学以致用的好方法。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设置更多倾向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而非只重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所以带动学生、激发学生应是课堂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三)教学评估

好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存在对于教学的评估,评估的过程细致,做到全面具体可量化,需要以通识教育的目标位依据,制定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致如下:

1、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要注重教学目标对通识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贴合程度,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实现状况,教学效果是否达成通识课程的要求。

2、评价对象

明确将师生关系这一主体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在这一关系的状态中去评价教师对与通识课程的完成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对学生的学情评价注重学生对与通识课程的理解与能力提升状况,重点要放在对于通识课程对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的评价上,注重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及对通识课程的感悟与理解力。

3、评价方法

在进行评价时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方法有标准化测试、问卷法、无结构式访谈、课程嵌入式评价法、学生自评与就业后单位评价的方法等。结合我校的情况,上述几种方法均可能运用在评价过程中。但是这些方法是否应进行修正已完全契合我校的实际需求,仍需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证。

4、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将每门课程为评价的单位,具体评价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晰、可执行,是否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科学性强,是否全面深刻的表达通识教育总目标,是否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是否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可以很好地表达通识课程的育人要求。是否很好地完成了通识课程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是否较好的体现通识课程的课程性质,足够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与途径。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支持。教师需结合自身课程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目标,并形成自身方法体系的建设。而评价教学方法,要根据目标,从可行、效率、多样等方面去探讨。

(4)教学效果。即教学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教师教学效果需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领域的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细致的测量出目标的达成状况,根据具体课程的需要进而设计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来测量教学效果完成状况。事实上,教学效果的评价还需系统的学生档案的建立,形成一套长期的对于学生的评价系统来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历程,并分析通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对于其影响及相关因子的明晰。

三、结语

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有着一般课程教育教学设计所具有的特点,也同时具有其独特性。所以对与通识课程教育教学设计需要明确其理念、方法。本文认为,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要以理念先行,在顶层制度的设计上突出理念导向。方法上要对于通识课程教育教学设计的进行细致的划分,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具体行为、教学评估三个方面分别思考教学设计工作的开展。本文对于通识课程教育教学设计的研究更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结合本校的相关实证研究并未展开,所以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实践探索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新的路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丰富对于这一课题的认识。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效果目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