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敏 张素罗/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参与社会实践和批判性的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成果。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将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城乡融合就是城市与农村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最终使城市与农村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发展。
城乡分离与对立为城乡融合奠定基础。马克思成长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马克思也目睹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并意识到城乡之间的分离与对立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城乡矛盾突出。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城乡对立将会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城乡对立的消失不再是空想,消灭城乡对立具有客观必然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将不复存在,城市和农村将走向融合,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城乡融合的实现需要经过不断努力,使生产力高度发达,才能更好实现城乡融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决定着城乡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对立,缩小城乡差距都要依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使城乡生产力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还要对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建立新的城乡分工,实行城乡的产业结合。马克思认为,农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化与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化,都是生产力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充分的结果,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集中表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及工业农业的合理布局,打破旧式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
私有制是城乡对立的根源,要实现城乡融合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必将迎来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社会分工。由于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存在,使城市和农村出现对立与分离,拉大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实现城乡融合要消灭旧的社会分工,废除私有制,使人们生活在公有制下,建立新的社会分工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在实现城乡融合的过程中,要发挥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城市的繁荣也使农业摆脱了中世纪的最初的粗陋状态。”随着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力量在逐步增强,各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市集聚,拉动了城市的发展。而农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以及生产要素的制约,日益贫困,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破传统的工农业分布的僵局,加强工农业产业间的交流与联系,使城市文明、大机器生产渗透到农村,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城市与农村优势互补,进行良性互动,促进城乡融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乡融合的实现。两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工具的改进,打破了城乡隔绝的状态,加强了城乡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也缩小了工农、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里曾提到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显而易见缩小城乡差距乃至消除城乡差距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首先要提高科技水平,科技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次要提高农民的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后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村生产效率,以工促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根本转变。
马克思认为“城市的繁荣可以把农村从丑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从建国至今,我国的每一届党中央领导核心都注重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不断探索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关系。城市发展会有效的带动农村的进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补给作用,利用城市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补给农村经济发展,将优秀人才引进农村,提高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与农村的市场制度,将城市的部分产业进行转移,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打破城乡二元化,缓解城乡矛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工业发展物质保障;工业是推动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实行资金反哺,国家应创造条件引导资本向农村流动,改善农村投资环境,疏通资本流通渠道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技术人才反哺,国家应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大量人才回到农村,建设新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再次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一是要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引导城市中的一些产业走进农村,这样既避免了一些城市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増加农民收入。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要因地制宜,使科技更具有目的性和实效性;积极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农民,培养成现代化高素质新型农民,増加农民收入,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成果;加强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取其精华;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建立城乡间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信息更加迅速和便捷,以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