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思维较为活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则会对其将来个人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工作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应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树立,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德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该明确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制订合理、科学的德育计划。深入分析德育对于中学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中学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意义
健康的人格是一个综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为其一生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中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其健康人格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心理与思想观念变化较大,很多学生不能抵制外界诱惑,导致在成长中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在教育体制改革当中,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更应该对其加强德育,实现对中学生的正面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对德育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中存在较多阻碍。为此,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点,发挥德育的功能与价值,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增强学生抗打击能力
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如果缺乏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则会在挫折当中迷失自我。在德育当中增强学生的抗打击能力,是使其正确看待生活与学习中困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1]。在校园当中,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繁,德育的开展,也能够使其正确看待与他人的关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尤其是很多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在遭受打击时难以振作起来,导致其生活与学习受到极大影响。教师应该在德育中通过案例分析等途径,帮助学生增强迎难而上的信心,走出内心的困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名人故事会等活动,讲述伟大人物在成功道路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在打击面前坚定自我信念,正确看待自身与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在中学生成长当中,其自我意识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中学关键阶段,应该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客观评价与认知,树立健康、积极的人格,使其顺利融入学校与社会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下,学生意识形态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中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导致其思想观念出现严重偏差。而德育工作的开展,则在引导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艰辛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家长与学校的保护下,学生容易出现盲目乐观的心态[2]。在走向社会后,会难以抵制诸多诱惑,导致不当行为的发生。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为重点,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与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培养学生直面挑战的决心
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要面临诸多挑战,如果在挑战面前步步退缩,将会限制个人成长与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其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与升学压力,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容易出现情绪崩溃现象。通过德育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与学习中的成败,帮助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充满活力投入新阶段的挑战当中,坚定其直面挑战的决心,促进自我不断发展[3]。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德育应该引导学生消除内心自卑感,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四、有效融合家庭教育
在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当中,德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增强教育工作效果的关键途径。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遇到的问题,增强德育的针对性,防止教育盲区的出现。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向家长传授先进德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防止学生出现逆反心理[4]。家长对孩子要避免过度溺爱,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其自主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中學生成长发展当中,应该培养其健康人格,使其正确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德育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增强学生抗打击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培养学生直面挑战的决心和有效融合家庭教育等途径,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奕婷.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7(19):162.
[2]代玥.杜威德育理论对我国中学德育实践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田冬梅.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中国市场,2016(6):197,205.
[4]张文瑞.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J].学周刊,2012(16):25-26.
作者简介:郑承华(1973.5—),女,吉林省通化市人,通化县四棚中学教师,中教二级,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