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拥华
(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心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受病症影响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较低[1-2],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临床中多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目前,该病症治疗中所使用支架常见为美敦二代和药物洗脱支架[3],本次研究针对药物洗脱支架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冠心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内容见下文所示。
选取禅城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心病患者共计2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15)和参照组(n=115)。研究组中,男59例,女56例,年龄32-86岁,平均(42.65±3.96)岁;参照组中,男 60 例,女55例,年龄 31-88岁,平均(41.78±3.85)岁,所有患者血管闭塞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下一步分析对比。
230例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美敦二代,研究组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手术结束后患者均继续只用阿司匹林(Bayer S.p.A.,国药准字 J20080078,规格 100mg×30 片)和氯吡格雷(SanofiClirSNC,国药准字J20130083,规格:75mg×7片)治疗,阿司匹林饭前口服,每日100-200mg,每日1次,氯吡格雷口服,每次75mg,每日1次。并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及时有效的随访并将随访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支架数量/靶病变结果,并通过临床检查记录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等靶病变血管位置[4-5];根据患者随访半年情况记录随访结果,包括心肌梗死、累积不良心脏事件、非心脏性死亡、心脏性死亡、复查冠脉造影、再狭窄、靶血管再血管化、靶病变再血管化,并计算相应发生率。
本实验研究讨论的230例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心病患者所产生的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靶病变血管位置、随访结果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同时,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靶病变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却两组患者支架数量/靶病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两组患者在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等靶病变血管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研究组患者半年后心肌梗死、累积不良心脏事件、非心脏性死亡、心脏性死亡、复查冠脉造影、再狭窄、靶血管再血管化、靶病变再血管化等随访结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1 不同组别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不同组别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例数(n)1 1 5 1 1 5支架直径(m m)2.9 8±0.3 8 3.3 5±0.5 1 6.2 3 8 0.0 0 0支架长度(m m)4 1.6 8±1 1.4 2 2 2.9 6±9.1 2 1 3.7 3 6 0.0 0 0支架数量/靶病变1.3 3±0.7 4 1.2 0±0.6 3 1.4 3 4 0.1 5 2
表2 不同组别患者靶病变血管位置对比[n(%)]
表3 不同组别患者半年后随访结果对比[n(%)]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一种难度极高的治疗方式,根据以往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在该治疗中所使用的美敦二代进行治疗岁起到一定效果,但仍不甚理想,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和应用改善了以往治疗弊端,在药物洗脱支架下对随访结果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累积不良心脏事件、非心脏性死亡、心脏性死亡等几率大幅度降低,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其健康来说均起到积极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除却两组患者支架数量/靶病变及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等靶病变血管位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在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由此可知,无论是使用美敦二代还是药物洗脱支架,均不影响支架数量/靶病变指标和靶病变血管位置,但会影响支架直径和支架长度。另外,研究组患者半年后心肌梗死、累积不良心脏事件、非心脏性死亡、心脏性死亡、复查冠脉造影、再狭窄、靶血管再血管化、靶病变再血管化等随访结果均显著由于参照组,可见相比于使用美敦二代来说,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下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结果更理想,利于患者病症康复、减轻病症痛苦,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生活,与赵季平、宋现涛等人的《药物洗脱支架对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基本一致[6],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心病患者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随访结果,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