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兴军
甘肃省高台县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省市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高台县早安排、早部署,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充实力量,全面开展清产核资。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年初预算清理工作专项经费3万元,每个镇招聘临时工作人员3-4名,充实了各镇农经人员力量。高台县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清产核资实行“一流程三重点四结合五统一”工作法。一流程,即清理核实、价值评估、产权界定、公示确认、审核备案、建立台账、汇总上报;三重点,即清理范围要以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为重点,以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为重点,以村集体债权债务及现金为重点;四结合,清理与征求意见相结合,清理与账内、账外相结合,清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清理与整章建制相结合;五统一,统一清理口径,统一账务核销程序,统一公示公开,统一资产评估,统一建账汇总。研究制定了《债权债务确认书》《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审核申请表》《无法收回债权审核申请表》《无法兑付债务审核申请表》《账务处理说明》等23类表册和文书,确保各类资产清理规范、高效。全县136个村、1005个社清理核实出资金4112.4万元、资产总值48251.83万元;清理核实经营性资产总值11369.86万元;清理核实全县农用地总面积7218 52亩,建设用地总面积84149亩,未利用地总面积32955亩。
二是民主决策,科学界定成员身份。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保障权利,权责对等、坚守底线,公平公正、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县上研究制定了《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高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实施方案》。结合高台县实际,将成员身份界定工作细化为“成立机构、动员部署、层层培训、调查摸底、梳理分类、起草办法、镇级审核、会议票决、界定成员、公示公开、上报备案、总结验收”12个工作环节,明确了各环节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在成员确定形式上,采取三榜定案的方式确定成员。目前,9个镇的9个村已完成成员身份界定工作,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954人,不予界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24人。并在农业部门备案。
三是民主决策,合理配置股权。
按照“依法有序、坚守底线;公开公正、民主决策;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股权配置以体现成员人人有股的成员股为主,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和村民意愿适当选择配置了劳龄股、土地股等股权种类,一般不设集体股。成员股,界定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人均享有,也可根据各村实际有条件区别划分。劳龄股,出生之日起至改革界点,16周岁前不享有劳龄股,16周岁后每一年积一分,以积分折算股份。折股方式上,可以集体资产、资源性资产和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等多种模式进行。股权管理实行不随人口增减而变动的静态管理模式,通过继承和内部转让的方式解决新增人口的成员资格和股份获取问题。
四是三级联网,搭建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权能,探索实施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高台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依托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组建了镇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先期确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四荒地”使用权、资产所有权、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股权等8大类产权交易内容,交易中心累计发布土地流转信息113条,成功交易土地经营权13宗1.79万亩、农村集体资产3宗,交易金额41.92万元。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实施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开辟了农业农村融资新渠道。截至目前,已对125家经营主体的流转土地经营权和农业设施进行了产权评估,为83家经营主体办理发放土地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3.82亿元,有效实现了农村生产要素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解决了农村发展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的“三难”问题,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五是赋权于民,拓宽农民增加收入渠道。通过具体实践,形成了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城关镇国庆村成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今年村集体收入的400多万元经营性收入平均每个成员可增加财产性收入6800多元。年底,红星村每年50多万元农场承包租赁费也可为成员带来户均700多元的财产性收入;巷道镇东联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休闲观光农业”,将整村土地入股“金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明确了“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发展以林果产业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预计年底社员分红320万元;新坝镇黄蒿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精准扶贫+生态建设”,将山区荒地资源变为资产,连片种植优质红梨2362亩,有效实现了生态修复、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多赢”;黑泉镇九坝村、十坝村探索“产权制度改革+旅游”,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沙漠、胡杨林及明长城遗址等景观资源开展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发展有机枸杞种植、胭脂鸡养殖和沙漠旅游等产业,有效盘活了丰富的沙漠、林木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途径,试点村都能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子,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农村闲置的“死”资源变成了助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