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竹 黄媛媛/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新媒体时代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稳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寻求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对策是当前高校思想建设的重要课题。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简单呆板,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调陈旧,主要以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给人造成生硬、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很难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好感,甚至会有学生产生逆反逃避学习的心理。这就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不能及时有效的走进学生心里,使一些敌对势力、消极思想在传播上有可乘之机。
现在大学生较以往自主意识较强,感情更加丰富,思政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能紧密联系时政,就会降低思想教育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生理解、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由于教育内容联系实际不够密切,不能较好的对社会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的浅显,长此以往影响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
在信息多样化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和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大学生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大的惊人,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判断每条信息的价值,同时,大学生漠视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逐渐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发布影响我国稳定的各种负面言论和消息,不断进行意识形态和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是面对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时,大学生由于缺乏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无法进行理性的鉴别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不认同,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在传统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授课。通过任课老师课前备课,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比较容易,教育成效也很明显。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类型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借助新媒体聚集到一起。由于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辨别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受到敌对势力散布的各种错误信息的影响,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的发展使每个大学生生活于虚拟社群中,关注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了解、综合分析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所思所想,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切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把充满大道理的话语体系转化为大学生普遍能接受的话语体系,把官方话语体系转化为日常生活话语体系,不断创新理论的传播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与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去,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吸引大学生参与到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来。
掌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分享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思政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主动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熟练运用新媒体开展各种思政教学工作,对网络上传播的各种信息做出准确鉴别并正确应对,使抽象化、概括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接地气,提高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此外,还要构建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实践育人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社会时间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
高校要善于利用大学生活跃度较高的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平台,搭建便捷化反馈平台,并及时予以回应和解决。同时不断开发、使用相关网络控制技术和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地控制。成立学生网络舆情监督小组,密切关注学生人数较多的qq 群、微信群、贴吧等舆论动向,进行适时监控,对发现网络舆情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教育。高校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密切关注新媒体的动向,牢牢把握大学生的动向,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建设维护校园网络新媒体如校园网、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各类校园APP 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增强文化底蕴,建成融思想性、知识性、互动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综合体,更好的引领大学生,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阵地中的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对各种社会思潮极其敏感。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教育,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目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