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慧/太原科技大学
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是当今时代下高校教学的发展新趋势,而学生的思政素养学习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改革才能顺应当今教育的进步成了各个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课程思政就是将各门课程的学习与思政学习结合起来,将思政素养融入到日常学科的学习中。因此,思政素养的学习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阶段可简称为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可以看出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上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对高校的辅导员来说,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教学质量,大大发挥出辅导员对学生思政素养教学的影响。
在学生的教育中,自小谨记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是学习的榜样”,因此各项课程的教育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的思政理念深深影响到莘莘学子未来的成长。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对除思政之外其他学科教师思想的重视,思想政治水平不高的老师起不了好的带头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其中,大学的辅导员在学生学习负责很重要的的管理工作。因此,为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要求辅导员以“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宗旨,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清楚学生的思政素养学习情况,并能实时教育和引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重在教师高素质的执教能力,要求提高老师们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和育人水平,可提高目前的教学水平。
在我国教学中,主要有模式化、理想化两个不足之处。模式化是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模式化,不考虑学生个体的思想差异,缺乏针对性。理想化是指老师在教育中,过分估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脱离学生对实际生活和思想道德方面的认知水平。课程思政就是指发掘除思政以外其他学科自身所含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将它与日常教育相融合。因此,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助于改善老师和学生的思政素养。
现如今高校学生多是“90后”与“00后”,他们和老一辈人的价值观相比有着很大的偏差。他们更加看重个体,个性鲜明,寻求自我认同感。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他们大多对学习思政的态度很冷淡。而且因为社会的不正风气,一些高校学子的思想偏于功利性。对党的认知不清楚,缺乏崇高的敬意。因此,与多学生认为思政的教育并不重要,出现了“不想学、学了没用”等现象。课程思政的开展可以让高校学子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习到我国渊博的哲学理论。
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学生学习内容。当代大学生已经不满足抽象性的教育,更加拒绝单一、无聊的学习内容。教学的意义、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成效组成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老师在授课时,要把专业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学习内容牢牢地融合起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文化知识,有意识地将思政素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悄无声息地引导高校学子接触并掌握哲学理论知识,让立德树人的教学结果成为证明高校一切教学内容好坏的准则。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就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让老师引导学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育。近年来,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系列”品牌的课程。如复旦大学开设的“治国理政”课程,使思想政治与现实关怀、国际视野结合到一起,形成创新型的教学内容。华东政法大学开设的“法治中国”课程,让法治思想融入到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培育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有口语讲述、文字和课本、复印讲义、使用电子设备和多媒体与互联网等五个手段,现在多以多媒体使用为主。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也要推陈出新,看到手机与网络的优势,将手机与学习相结合,给各门课程老师提出在手机中留下学习任务和作业的建议,比如发布相关课程的学习视频,设有问题地引导学生课下预习或复习。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问题式教学,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挖掘学科中的思政知识学习。学生通过用自主斟酌出的答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让老师更充分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和理解能力,针对不足之处对症教导,既能深化课程的专业知识讲解,又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素养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学习讨论通常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进行的。老师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抛给学生,学生可以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后小组讨论,最后分组汇报,各抒己见,一起挖掘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学习。通过讨论式教学,能增强高校学子的理解表述能力,辨别学习中的好与坏,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学习思路。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高校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革命遗址等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将专业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革命的崇高感,加深高校学子对思政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只有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理想地完成各个课程的学习。
课程考核不仅是对老师教学结果的检查,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考核方式影响了老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取舍和讲解方案的选择。因此,课程考核对实行课程思政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考核,而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有哪些、考核的标准高低等相关讨论都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高校辅导员应与学生协同好这些问题以及注意事项,使高校专业课的考核标准多元化,可包括学生出勤率、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及质量、案例分析的广度及深度等课堂表现。如果专业课是在他们见习实训阶段,考核标准可改为学生的日常实训工作日记、见习实训报告、实训指导老师的评价等等,而不是一张实训单位的鉴定表。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召开以来,“课程改革”逐渐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各个高校将把思想政治工作带入到各个课程的教学中,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育体系,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持续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