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伦理审视

2019-11-14 23:50
长江丛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隐性思政

萍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高校扩招发展以来,思政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大任务。在社会不断进步,很多新兴的思想和西方国家的思想不断入侵我国社会,这些都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形成很大的冲击。为了能够让高校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具备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就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在伦理学下审视思政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后,有一定的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但是思政教育工作不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导灌输,而是要经过各种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环境与氛围慢慢地影响学生,这种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才会有所提升。因此,对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隐性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隐性教育,其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式。教育者把理论知识、道德观念等相关的内容经过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转换成为自己的思想品德,并且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之上。隐性教育具体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并且有计划地使用包含思政教育内容的各种隐性教育载体,受教育者在参与到活动中时,并无法明显地感受到思政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主要是在无形之中传递给个体的,以此来促使个体思想品牌的形成。隐性教育方式根据教育目标是否明确分成了自觉和自发两种教育方式,前者是教育影响因素,而后者则是环境影响因素。

和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有着一定的隐含性,效果长期化,教育对象有一定的自主性。教育内容隐含性是隐性教育把教育内容渗入在整个教育中,依靠各种教育载体实现最终目标,经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受教育者。隐性教育不是强制性的,是用间接或是渗入的方式,把思政教育内容间接性地传递给受教育者,经过教育对象发挥作用同化,这种方式要比只是单纯灌输的显性教育方式更加有效,持续性更强。高校生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其一直都是处在自愿和自主选择教育活动的状态中,所以隐性教育的教育对象有着一定的自主性特点。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伦理审视

所谓伦理,主要是指在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应该要遵循的道理与准则,是指导行为的一种观念。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要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以德立人

道德是中华民族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也是目前受大众认可的优秀品质。对一个人进行评价,要首先在道德层面上审视。在伦理学视角下,思政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取向,要让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更加取健全。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将道德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做一名有理想、有良好品德的社会建设接班人。

(二)以德施教

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重点在于效果,而想要突出效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经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时,不能够使用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和说教方式,而是要在隐性教育理念下,使用生动有影响力的方式,潜移默化进行。亲身经历是最容易打动人的,让一些道德模范进入思政教育课堂,向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传递道德力量的方式比较多,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可以在其中汲取更多前行的力量。

三、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伦理审视

在本质上看,隐性教育有着对象确定性和过程隐蔽性等相关的特点。在隐性教育视角上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想与行动上的一种重大改变,这需要教育工作人员精准掌握学生思政特点,使用合理的方式,把道德教育目标在相关载体基础上渗入到学生可能会接触到的所有事物和活动之中,使其在无形中接触到教育,然后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目标。

(一)更新理念,提升隐性思政教育能力

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才是真正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在隐性教育视角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相互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反映的信息逐渐调整教育过程,让受教育者依据社会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自觉进行认知、选择和控制,以此来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与行为规范。所以,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要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要在隐性教育视角下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观,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思政教育。要确定自己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提升隐性教育观。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需要参加技能培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经验,要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合理使用,要重视对学生质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组织丰富的活动,加强学生自信心与认同感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刚刚进入到大学时,会因为很多方面的因素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引导,要经过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不但可以在活动中加强自信,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接受思政教育。为了在隐性教育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要充分使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新校园氛围。学校方面组织丰富的活动,是开展隐性教育的关键载体和途径。高校可以组织的活动非常多,比如就社团方面,可以开展书法、舞蹈等相关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自信,开展丰富、科学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除了校内开展活动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外参加相关的活动,比如到敬老院做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清洁等,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思政教育,使其学会尊老爱幼,使其形成优良的品德。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与行为道德规范。

(三)创设校园氛围,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塑造人。对于高校而言,校园的环境包含着很多思想教育资源,特殊的环境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隐性教育视角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充分使用环境的作用,创设出利于学生思政素质健康发展的氛围,让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无形因素可以影响和熏陶学生,以此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等等。这其中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前者包含了学校中的建筑、宣传栏以及教室布置等等。所以,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在学校的一些宣传栏或是走廊上呈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以此呈现出环境的教育功能。除了环境以外,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隐性教育中,所有的方式和途径都无法替代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与功能。教师自身对学生所形成的形成的影响,要比任何的书籍和格言都要大。所以,在理论学的角度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人格等来感化学生,对学生的道德信念建设做一个表率。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能够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四、结语

在隐性教育视角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加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对教育理念的创新,丰富活动的组织还有校园氛围的创建,以此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隐性思政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