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新安小学
我国新课改中指出,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而且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扩展性积累,可见,如何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效链接,成为了所有小学语文老师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开发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对将要学习的人物有大体的了解,搜集相同的人物背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部分相关文本进行收集,有助于学生分析文本,拓宽学生视野。如:学习《少年闰土》时,引导学生收集那个时代的背景,收集鲁迅先生的人物信息,和《少年闰土》类似的文章有哪些,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文章,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首先,在讲解课文中难点时,可以适当引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其次,学习语文,比较注重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应对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行补充,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再次,上课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多互动,积极讨论和交流,深化文章的主题。
在课堂上学习了著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后,教师就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作家,并且产生阅读该作家作品的欲望,从而将阅读一个作家的一篇文章拓展延伸到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作者的认识,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是节选自某一名著,应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原著,更好地把控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1、制定阅读计划,并且照顾到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阶段,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把握还不够,所以制定的计划并不完全适合自己,需要教师去为他们把控,引导学生去选择课外读物。同时,教师在做计划时,应该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要与学生现年龄段的课内所学内容相匹配,注意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比如在教授小学生《牛郎织女》时,可以向他们推荐《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搜集神话类读物。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2、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可以举办丰富多彩,有创意和新意的读书活动,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可以将阅读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定期组织学生讲故事,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定期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会,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各自在阅读图书时的感受和体会。还可以举办一些语文角,黑板报,参观书展等多种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开展完这些活动后,也可以举办一些交流读后感的活动,让学生保持阅读动力。
3、注重激励评价
养成阅读的习惯,要关注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过程,要把评价贯穿于阅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形成阅读与考核相结合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断激励孩子去阅读,增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学生阅读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给与肯定,激发孩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一般情况下,课外阅读用于补充课内阅读。小学语文仅仅让学生课堂阅读,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面对这一难题,新课改中要求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内引外联,找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衔接点,引导学生用掌握得的阅读技巧和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更多,更广泛的课阅读。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文章。或者学习某一篇文章的某一个片段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全文。例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鼓励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童话》。
1、拓展式阅读
文章前面已经有所解释,拓展式阅读就是当学生学习一篇文章时,查找资料去了解作者,找到相关的资料去了解写作背景,历史时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把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作为衔接点,进行阅读比较,提高阅读的能力,也培养了文学鉴赏水平。比如:学习古诗《春晓》时,也可以搜集整理一些描述春天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同时,通过查找这些资料,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可以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2、解疑释惑阅读
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遇到特别精彩的部分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此句最精彩的地方,如果换作我来描述,应该怎么写呢?另外,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哪里?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疑难点,这时候需要教师适时地出具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合。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出具的资料,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摘抄式阅读
对于一些精美的句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摘抄,这是一种培养主动,自觉学习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摘抄学习,学生对摘抄的句子会印象深刻,不断地内化成为自己的表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作方面得到鉴赏和帮助,对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摘抄时,应分门别类,清晰易懂,然后反复地诵读,提升自己的语感,使同学们在知识的发现,寻找,记录,梳理,提取,酝酿,重组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有人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和学生一块阅读,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要提倡亲子共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以身作则培养家庭阅读氛围。鼓励家长设立家庭暑假,家庭小图书室,供学生阅读或者查找资料。
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阅读又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最终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收其效于朝夕。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应当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该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不断地完善课内阅读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要重视课外阅读,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用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做补充,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等方法,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链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