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雪梅/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商务学院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文化、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广泛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是实现党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的学习。而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包括文化的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程,是中国和世界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担负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任。因此,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历史使命,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应该重视文化教学,尤其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面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从最初单纯的教语言形式、语言技能到后来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交际教学法的盛行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语言教学不应该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分割开来,而应当结合文化来进行教学。加大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 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 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 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 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 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英美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教学使得学生对西方的节日文化、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影视作品等方面的英语词汇和语言表达比较熟悉,但对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却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节日名称的英文表达也说不全。造成这一文化教育失衡现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材中反映中国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在对学生语言和文化输入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材中除语言技能的训练外,几乎清一色以介绍西方文化为框架,中国文化部分很少涉及。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二册为例,两本教材16 个单元的内容里只有少数中国地名、菜名的英语表达和红色在中国文化里的象征意义的介绍,而直接或间接介绍西方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文化,西餐等西方饮食文化以及守时、隐私等西方习俗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知识的输入严重不足,中国文化教学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
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缺少中国文化输入的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由于课时和教材的限制,教师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被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所占用,教学目标也以学生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为主。教师自身由于传统教育的局限,中国文化知识积累不多,平时又比较注重英语专业知识和西方文化的积累而缺少学习本国文化的主动性,本身缺乏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主动输入中国文化的意识,自然也就忽视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学习的内容。从学生层面来说,由于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多把时间用于词汇的积累和语言知识的学习上来应对各类考试,没有产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入的意识和需求。
大学英语教学片面的强调英美文化教学而忽视学生中国文化的学习,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了一种单项的交流,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力的提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办法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去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首先要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输入的意识,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
从2000 年学者从丛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应当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之中开始,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开始重视和研究这一课题。然而多年过去,中国文化英语教学的现状仍不乐观。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教师都应提高意识,应对这一问题。教材的编写者应该改变教材中西文化介绍比例失调的现状,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比例。“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系统融入有关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增加相关的英语词汇,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习得有关中国文化的规范英文表达。”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应该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从习俗礼仪逐渐过渡到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较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有了合适的教材,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主导力量,教师的能力和观念对大学生会产生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教师平时应加强自身中国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比较法有意识的引入中国文化方面的教学。比如在教授西方圣诞节文化的文章时,可引入中国春节文化的内容;介绍西方尊重个人隐私的习俗时,可对比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注重个人隐私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引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同时学习了中西方文化的语言表达和知识。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只要有了中国文化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其次应该在各级考试加入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内容的测试。
考试是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检测。考试内容也一直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向标。长期以来,我国各类英语考试一直以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使用能力的考核为主,而忽略了对文化内容方面的考察。在考试中适当加入文化内容,尤其是关于中国文化简单知识的内容和词汇,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他们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意识,积累中国文化的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出现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内容。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2013 年起在短文翻译中出现了包括中餐、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中国结、剪纸、武术等中国民间艺术,红色、黄色、白色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丽江古镇、乌镇等特色古镇,长江、黄河、黄山、泰山等地理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引起了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再次,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学习。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学任务多。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学习。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为学生选取和推荐适当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和书籍作为学生课后阅读材料和学习任务,也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相关的口语、写作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开设中国文化英语学习方面的选修课,定期请有关专家来为学生开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来加强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训练,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学习,教师既要给学生输入西方文化,也要传授优秀的中国文化,改变文化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眼光;能出入各种文化,又坚持中国立场;既能够用英语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又能够用英语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代的中国特色介绍给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