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11-14 18:46常丽媛山东现代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技能型应用型

■常丽媛/山东现代学院

一、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及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出台,现有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无法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人才数量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吃不饱、吃不好”,紧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未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必须真正增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必须将办学思路真正转变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必须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掌握高级技能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社会各行各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国家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视。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概念;2012年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2014年教育部提出将全国6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变为应用技术类型;2015年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转型发展的思路;2019年出台《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有关工作情况介绍》指出进一步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三项措施。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组织机构和平台都会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年会,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理论研究、课题合作、资源共享等。

部分优秀院校,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高校,更加积极致力于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采取了诸如培养打造应用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学院、深层次校企融合和国际交流、高校“职业技能教育”模式试点等一系列促进转型的措施,取得较好成绩。

然而尽管国家已经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投入大量资源与精力,也有部分优秀高校走在转型升级的前列,但结果并不尽人意,有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830余万人次中,依然存在大量未就业和专业不对口现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行业就业满意度均不高,大多数院校仍持有观望态度或者仅进行面上形式上的改革,并未进行深层次本质上的转型升级,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缺陷越来越明显,综合来看,制约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型理念和观念落伍

我国本科院校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为重学术轻实践、重理论轻实用,部分高校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理论教学模式,对实际应用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存在抵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实则是学者身份的降格,因此不能积极投身于教学模式转型升级中。高校本身也受传统学术教育的影响,在办学定位上追求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且现有的一元管理办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治理,致使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仅仅停留在概念层表面上,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欠缺应用性

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容易追求“大而全”的模式,不能根据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组合,导致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在课程内容方面,虽然大部门课程已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依然停留在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学生课后验证性实验阶段,导致学生不会学以致用,未真正掌握应用型技术。

(三)技能型师资队伍匮乏

在“人才立校”方针下,大部分地方高校一味追求高学历师资队伍建设,新进教师大多为硕博士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加之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探索和培养学生应用型实践技能的能力,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鼓励高校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大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地方高校办学经费有限,难以吸引企业中具有职业资格和行业背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导致双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

三、德国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经验启示

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德国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变化,新型工业蓬勃发展,德国社会亟需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科技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应用科技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施主体,注重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教育,学生技能和实践经验只能通过校外实习锻炼来获得。

(一)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联系

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升级形成良性循环,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和企业紧密联系,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企业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而企业又反过来赞助和扶持应用科技大学专业发展。

(二)教师从教资格要求严格

人才施教的根本在教师,因此德国对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教师从教资格要求非常严格,大部分教师需具备从业资格和行业背景,既注重专业性,也注重应用技术性,教师必须掌握知识结构和实践教学能力,只有具备应用技术能力的教师进行施教指导和示范,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用知识技能。

(三)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均将创业作为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课程涉及会计、法律、专利保护、网上营销、市场推广等方面,学校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帮助学生申请创业项目。政府设立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甚至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德国重视创新创业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和研讨会。

四、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办学理念

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先进理念和追求武装自己,主动迎合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区域产业更新换代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区域行业产业,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办学特色谋求高校发展空间。

(二)转型学科专业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调研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将学科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社会岗位需求,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岗位标准的人才。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应用型大学的教师,不能一味追求高学术研究,要做到并驾齐驱,要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汇聚多方资源,完善人才多元化,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去企业“请师父”,积极派送教师“下企业”,做到双向交流。

(四)转型多元办学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封闭走到开放,从一元走到多元。即可采用校校联盟模式,鼓励高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也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训基地和科技产业园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过程极其复杂,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踏实循序渐进推进,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要牢牢抓住高等教育转型的机遇,打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的应用技术高校。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技能型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新建本科高校”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