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9-11-14 18:46张治军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评价

■张治军/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灵魂。如果世界没有创新的能力,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文明,也可能仍然过着钻木生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和其他人没有创新的能力,他们就不会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创新的人才,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整个民族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建设创新型高等教育国家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效果并不乐观。当代大学生存在学习自主性不足、创新意识淡薄、问题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设性措施和建议。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及周边地区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分发了300份问卷,进行了286份回收问卷,有效问卷为273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从影响因素来看,大学生创新力的很多要素都没有被开发出来。

(一)自我因素

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培养能力的热情,但我们真正想把它藏在心里。此外,对于学院组织创新类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争,近八成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的大学生缺乏革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稳定心理和目前的教育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忽视答案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即使有创新意识,因为创新的实践训练不足,潜在意识也发现开展创新活动是难事,丢失挑战的勇气,最终地进行革新活动的内在的动力丢失。

(二)教师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一是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情,还需要具备进取意识,不能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有独立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教师自身能力难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三)学校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氛围是影响他们创新力的因素。应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有很大的约束力。习惯背诵答案和使用公式。这与最终生产线上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相同,但却失去了它们的独特性。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应多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社会因素

社会需求对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招收大学毕业生时,通常按学生在学校死记硬背得来的成绩来筛选学生,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通常没有机会。由于这样的导向作用,为了得到好的工作,在校大学生拼命地取得资格证,参加比赛取得名次,无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措施意见

(一)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

首先,要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有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的机会,取得创新的成果。其次,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是所有创造力的源泉。要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结合发散性思维。最后,注重形成创新的人格。创新的人格是现代人格或者企业家人格的综合发展,是通过革新人才的感情、意志、理想和信念的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培养创新的人格,在形成的过程中,领导学生培养自学、进取的信心,以及培养克服挫折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二)改进授课方式,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把教育过程和科学研究项目结合起来。要把科研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和反省,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观能动性。必须深入把握某些问题,深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结合研究和探究课程,调查社会现象,广泛收集数据,组织学科实验,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考。我们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改革课程结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跨学部,跨学科学习,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特殊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热情。其次,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学校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报告等活动,宣传各种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创新创业竞争。学校也可以举办类似的竞争。从中选拔创新素质高的学生,更好的重点培养;然后以点带面,使大学生群体成为主要的创新力量。

(三)改变教师评价体系, 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育的质量的反映是一个过程。为此,建立有效的教育评价基准,促进有关教育质量的评价鼓励机制是很重要的。只有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科学评价标准,才能有效推进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将创新思考能力培养纳入教育设计。

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应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在指导学生的提问、选题、发现问题、验证、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教师创新能力。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抛弃“教师是课堂的权威”的观念,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室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地鼓励学生讲话。保护学生的疑问思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有着怀疑的态度。并鼓励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发现问题,刺激学生的多角度思考,敢于怀疑。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把教育模式转换成启发式、参加式、讨论式的教室教育模式,把国际学科的前沿、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四)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评价平台

成绩评价系统应削弱“单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标准,全面测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为多种多样的学生评价提供职业生涯支持。实践平台是加深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兴趣与科学研究结合的完美体现。在这个创新的平台下,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平台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促进了顶级的创造者的出现。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知识点教育模式,在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展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从而达到理性的目的。有疑问,有选择性地继承和放弃。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完成挑战性的课题。学科模范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科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青年学生其实是最有创造力和最棒的团体。教师要通过创新协会的创建、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创新设计竞争等方式,积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教育系列讲座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着重于当前科技前沿和工程培训或科技前沿热点,鼓励和引导学生解决目前的问题。这种实践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树立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一举成功。根据创新教育发展规律,开展“长线阶梯”团队的培养。延长孵化时间,逐渐由一年内孵化过程延长到整个大学。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创新素质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学生创新实践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激发。同时,组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阶梯式”创新团队,这一“阶梯式”团队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从“指导教师-学生”一对一转变为“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的多层次培训模式。改变。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不仅使科学自身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在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相互帮助,相互讨论,促进低年级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评价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