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芳 张 宁/新疆师范大学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同时,对青年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并且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本文以本人所带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师范班级为例,立足于新疆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管理现状,从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好老师”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工作实践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高校的招生是面向全国范围进行招生,生源地广,在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然而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东部地区及沿海城市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偏远山区及南疆各地州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差。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正处于学知识、成长阶段,大多数同学会产生比较心理,一些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会有明显的骄傲或者优越感,而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会越来越自卑,容易形成两个极端。所以,大学生群体的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性,是目前大学生教育中的现状之一。
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不一样,因此,成长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家庭经济好的大学生,从小可能接受了很多的知识及特长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绘画等,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群体在兴趣特长方面明显处于弱势,社会阅历及见识方面也不及城镇的大学生群体,尤其是来自新疆南疆的大学生,大部分同学普通话水平较弱,在和其他同学交流或者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大学生群体成长背景差异化也在挑战着高校大学生传统教育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城镇或者家庭经济情况较好背景的学生群体乐观心态比农村或者家庭经济情况较差背景学生群体状况好一些。在校的大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压力,有些学生表现出了乐观积极的心态,有些学生表现较为悲观。学生的心态不同,面对压力的反应、承受能力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所以,学生群体心态及压力承受能力不同也给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在当今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较为灵活,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是近年来大学生教育管理面对的一大难题。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这其中,也不乏对教育工作的理论著述。在十九大报告中,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和“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为手段,以树人为目标,每周集中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有关政策的解读和引导,定期参加学生学习讨论,通过一系列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长为符合党和国家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自觉地承担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新疆,要做好教育工作,离不开民族团结工作。只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教育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班会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既帮助学生习读人文社科、历史文化类的好书,让学生们贴近生活,理解文化的传承,对我国的发展、新疆的历史有更好的认知,也用自身言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意识到民族团结是福。
3、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一要发挥好主题班会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引导教育学生,让同学们知道一个受学生们爱戴的老师的标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机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改正提高自己,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提高。三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所带班级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对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及职业道德方面较其他专业相比要求更高,实践性也较强,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课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引导学生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另一方面,从教学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学生轮流讲授专业课程,课后给予点评,肯定优点,并指出缺点和不足,不断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作为师范生的授课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生的规范教育即养成教育十分重要,班集体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必将是一盘散沙。因此,要加强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根据校规校纪建立总体班级规章制度,用良好的制度约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以后关键在于落实,为了保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和持久性,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规则是每个学生根据实际自行研究制定的,学生们更易于接受,也更容易推进落实。通过共同制定班级规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形成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
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以后关键在于落实,为了保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坚持每周对班规的遵守和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对违规行为和不良风气及时予以批评,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实践证明,抓好养成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这些规定对同学们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理想的班级需要得力班干部的协助和全体同学的配合,因此,要注重对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在学生们刚入校时,认真查看学生个人档案资料,并观察学生们在校表现、个人能力、服务意识等,最终通过查看档案资料、观察和同学们的推荐,确定班干部人选。班干部选拔完成后,对分工提出具体要求和方法指导,并引导学生们积极配合、支持班干部的工作,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二是要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示范表率作用。努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注意在大学生中建立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对于确保党员质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促进学校的党风、校风、学风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团员青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因此,要定期召开团员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让学生畅谈革命英雄事迹,树立典型示范,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目前笔者所带班级超过80%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很好的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为优良班风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为提高学生作为师范生的授课能力和专业素质,要加强对学生师范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每周定期开展学生轮流讲授专业课程活动,班级主任要每次亲临现场听课,并对学生的讲授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练习,学生们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将会显著提高。
同时,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使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项目开发建设。笔者就曾尝试引导学生利用自学计算机专业知识为本校开发了“请销假系统”和“考勤系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组织班级学生由项目组成员分享交流项目细节和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和交流学习,学生们对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等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他们所开发的项目因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办理干部请销假、考勤工作效率,受到了广泛地好评,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就业信心。
家校联系是一种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与家庭熏陶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和谐教育和发展教育观的载体,对实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家校联系工作,经常通过见面、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将学生们在校表现、参加活动情况、学习情况经常性地在群里同家长们分享,让家长更好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实践证明,密切家校联系为家长和老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新时期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繁荣富强的特殊历史使命,为了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全面成长成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