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教育的三个结合
——以湘潭大学为例

2019-11-14 15:54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湘潭理论课研究生

■龙 偲/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建设独列出来,把文化的繁荣和自信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文化,是文化中的精髓。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依旧有些研究生还存在学术之风不正、学术态度不端正、理想信念不坚定等系列问题。如何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湘潭大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文化与显性课程的有机融合

显性课程是指在课程表里面,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且成绩会受到系统评价的教学范畴,体现在研究生教育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主要特点强制性和指令性。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是专业性的研究和学习,所以将红色文化教育同显性课程有机融合可以直接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研究生掌握思想政治专业基本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大政方针的主要课堂,是在高校进行红色教育的主要阵地。现阶段研究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理论课在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大班集体上课,课程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创新,把红色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给研究生。湘潭大学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红色文化的内容,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时,探索以红色文化引领,德才培育相结合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如《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红色旅游资源》等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开展“毛泽东与第三世界”“毛泽东的管理思想”“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专题研究。开设红色文化的文化素质课程,将红色文化融入文化素质课程之中,如《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伟人智慧——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毛泽东思想研究》等。

在专业课的教育中增加红色文化的内容。现阶段,许多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个载体,却并未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忽视了红色文化同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大多数研究生都认为研究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将红色文化同专业课的学习割裂。除学生外,很多高校的老师接受的红色文化影响也比较少,他们只重视自己所学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忽视了自身红色文化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湘潭大学开展了系列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在全校各场馆、食堂、教学楼大厅等公共场所的电视及电子显示屏,进行十九大开幕式直播。同时,我校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等进行了六次主题讲座。组织同学观看黄大年系列影片等,使老师和学生在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为帮助师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我校除开展专业性讲座之外还邀请李佑新院长进行题为《毛泽东自我实现论》、汪信砚教授所作的题为《中国哲学传统的演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一系列有价值的讲座。

增加红色文化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上所占的比重。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选择的非必须选择的课程,开设红色文化课程或增加红色文化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中的比重有利于研究生提高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湘潭大学为培养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兴趣专门开设了一些红色文化有关的选修课。

二、红色文化与隐性课程的有机融合

研究生隐性课程的设置是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学的内在特征,包括学校建筑、雕塑、校史等,以不明确、隐含等手段,让学生在课程教育中获得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经验的总和。台湾教育学专家陈伯璋教授认为隐形课程是“包含了散播于学校教育各个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常数’,与信念、价值观、认知结构等‘文化变数’”。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自主性、专业性、研究性学习,红色文化在研究生教育中更迫切需要与隐性课程相融合,渗透于物质、新媒体、人文活动三个方面中,让研究生对于红色文化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逐渐淡化研究生“被教育”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兴趣。

校园建设透露红色文化气息。湘潭大学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殷切嘱托下办起来的,校园的山山水水烙下伟人印记,红色文化氛围突出,如俱乐部门前纪念四十年校庆的1958的雕塑、建校五十年校庆时树立的毛泽东铜像和“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九个字的基座、建校六十周年在毛泽东广场上建成的60脚板印等都透露着浓浓的红色气息。湘潭大学努力将红色文化同隐形课程有机结合,组织研究生在课余之际开展参观校园,领略校园的红色文化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湘大建校时的艰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质,学校在研究生中开展了湘潭大学校史教育,以学校的创业史、奋斗史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课程。

新媒体助推校园红色文化发展。在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红色文化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湘潭大学专门建立了“湘潭毛研中心”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微信展示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为方便教学,湘潭大学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了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完成了《红藏》丛书,全书共计428册3亿余字,其中很多书目是建国以后首次公开出版。

人文活动彰显红色文化精神。开展体验式教学,学校组织全校师生每年举办一次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环校健身长跑、重走“毛泽东小道”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魅力,培养学生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品质。开展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学生社团活动,举办“红色经典阅读大赛”“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讲故事比赛”等,使学生在熏陶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

三、强化红色实践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实践教学逐渐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则可以丰富实践内容,增加实践内涵,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红色文化。湘潭具有自己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湘潭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正是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魅力和战功形成了湘潭丰富的红色文化,受红色旅游热的影响,湘潭的红色旅游文化被迅速的开发出来,如毛主席故居、韶山景区、彭德怀故居、陈赓故居、谭震故居等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在人们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这些红色文化引入高校教育中,就需要强化学生的红色实践教学,让同学们在实践的学习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

为此,湘潭大学将社会调查、实地考察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同多处红色旅游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如同韶山小红军拓展教育基地开展协议,带领同学们重温红色故事、重走革命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调查行动,培养研究生红色精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增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2017年举办了500多名学生参与的“徒步韶山行”红色之旅活动,该活动全程共计50公里,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不容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开展“印象祖国”社会调查,让学生明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不断努力;还开展了“红色故事”文化体验、革命后代“话初心”、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体验等形式多样的“红色”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熏陶红色文化,突出了教学的生动性、参与性、实效性,实现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

注释:

①赵新燕.浅析高校德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和谐[J].黑河学刊,2011(12).②陈伯璋.潜在课程研究[M].台湾:五南图书公司,1985:330~339.

猜你喜欢
湘潭理论课研究生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