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卫/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学分制这一对针对高职院校所提出的教育管理方式已在国外很早就开始实行了,而在我国尚处于不太完善的阶段,学分制管理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有效的发挥。若能将广泛应用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分制引进高职院校之中也可以帮助各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作为基础来代替学年制的一种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高等院校常用的教育管理方式。学分和绩点相结合来评价学生学习的量与质,且学生必须要修满足够的必修和选修课学分方能顺利毕业,不同的学科根据其自身的教学课时需要与授课类型来制定出相对应的学科学分制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允许学生的学习存在弹性,只要在规定年限范围内修够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或者延迟毕业。通过使用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对选修课程掌握绝对的主动权,使学生可以在众多学科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可能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课程,促使学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进而实现对人才的全方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我国当今处于新学习时代,其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人才若想成功被培养出无外乎要使其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宽进严出,正是基于此,在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要求学生只有修够了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方可毕业,而对于同一批次入学的学生,只要修够了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在规定的年限范围内提前或者延迟毕业。这样的做法会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所保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执教时树立以人为本的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在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使得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选择发展自己的兴趣点,释放自己的个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被激发出来。
在学分制制度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将精力放在对教学学科的研究上,从研究学生、课本以及相关职业教育,最终开出更多优质精品课程,使得教师在提高自身课程设置的同时亦能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相关专业的研究深度。
在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使得学生对自己的选修课有了更多的选择,相较之下,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高职院校教师若想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则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尝试给课堂注入无限的活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故此,实施学分制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人才,同时亦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仍旧奉行标准化,而学分制度则要求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点制定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包括相关政策制定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来,但是倘若这样实行的话势必会增加相关学分制管理工作者的任务难度,比如。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程水平相对较弱,进入高职院校后旧课程的漏洞与新课程的压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焦头烂额,尤其是数理化相关专业课程,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的问题,也致使其不能够达到学分之下所要求的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分是由相关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的相加,而选修课课程资源是否丰富与高职院校是否能顺利实行完全学分制是不可分割的。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在中专基础上升格的,教学计划也基本沿用以前的,偶尔参考普通高校的,全新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比较少,导致专业课多于选修课,即使能够开设的选修课程也较为单一,与行业密切相关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甚少,因为教师多数是仅从事该行业教学的专职教师,很难实现对学生“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相关学分制管理教师要变革相关的管理模式,使其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以给学生自入学就配备相对应的导师,由导师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计划,并且接受学生对相关选修课程的咨询,使学生在巩固了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其兴趣及个性化发展有的放矢。除此之外,相关管理者还要懂得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管理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并且要掌握相关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来使得管理相关改革能够顺利实现。
针对高职院校存在选修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可以使教师在专业基础知识之上再学习其他的特长,并且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教师人才或者与其他兄弟院校一起聘用专门的选修课教师,从而使高职院校在具有多样化选修课模式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节约。
倘若要想学分制能够顺利在高职院校得以实施,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此,各高职院校教师要在自修的基础上,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或者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使得自己能够走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
改变以往对学生的单一考核制度,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可以通过口试、实践设计操作和论文等多种形式,同时也要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考核,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微助教等各种软件来对学生的课堂考勤进行记录并且可以对学生进行随堂知识检测来实现对学生平时成绩的综合评价。除此之外,各高职院校还要与相关企业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实现对学生多样化考核制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加大对教务系统管理建设的力度,不仅实现选课现代化,在规定时间内可以统计出选课情况,避免出现学生较为分散而无法开班的现象,或者是降低开班学生规定人数,从而使得教学资源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和教学成本的提升;还可以摒弃传统的手写录入学生成绩的方式,运用教务系统对学生成绩进行记录,由此避免了因为人工失误而导致学生成绩与学分错误的现象。通过教务系统管理的建设,使学生在进入教务系统不仅可以了解将来学习的专业课程,还可以选课、进行成绩查询等工作。教务系统的“小”数据可以让每一位同学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分数,也可以看到自己成绩所对应的学分;“大”数据可以对各专业全体同学每学期的学分进行汇总和平均,从而有助于各高职院校开展各项依据学生学分进行评奖评优的工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重要选择与改革就在于学分制度的实施,而学分制作为“舶来品”应用于广大高职院校中必然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状况,对此,只要各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将高职院校学分制度作为突破口,顺利完成对高职院校观念转变、选修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学生的考核制度和教务系统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改革,相信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中存在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从而打开高职院校学分制度新局面,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院校学分制度,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